•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围手术期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张兴艳 郭信信
  
建筑仓库媒体号
2023年48期
兴山县人民医院 湖北宜昌 443700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目的:深入观察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围手术期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设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为研讨期限,纳60例神经外科接收并施行手术治疗的STBI患者为分析对象,采用系统抽样法对其进行组间划分,A、B两组各归纳(n=30),前者提供常规围术期护理,后者提供基于ERAS理念的围手术期护理,最终进行干预效果比对。结果:相同类型患者,不同干预策略的实施,收获效果也随之不同,B组在各项指标数值的体现上,均显优另一组,P<0.05。结论:在STBI患者临床护理方案的横向选择中,建议优先采纳文中B组实施方案,不仅能有效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加快康复速度,同时还能切实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使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

关键词: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围手术期护理;重型颅脑损伤

重型颅脑损伤:主要是由于暴力作用于头部引起的严重脑损伤,是临床常见急危重症,对患者生命安全威胁严重,庆幸的是我们所处当下科学发达,医疗技术先进的时代,多数疾病均可通过先进医疗手段和技术得以控制和解决。目前,对于重型颅脑损伤的应对方案为手术治疗,但凡事均有利弊,手术治疗虽具备一定效果,但也存在较高风险,需在患者围术期间提供优质完善的护理干预策略,方可最大限度保障患者生命健康,良好预后[1]。加速康复外科:主要指围手术期采取一系列具有循证依据的优化措施,合理、有效的优化护理流程,从而达到减轻患者围手术期生理、心理应激反应,促进患者快速康复的学科。本文将就此护理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展开分析讨论,具体内容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为研讨期限,纳入60例STBI患者为研讨依据,均衡为两个小组(n=30);其中A组:男女占比:18∶12;年龄均值(57.3±2.65)岁;B组:男女占比:17∶13;年龄均值(56.42±3.41)岁。两组基线资料(P<0.05)。

1.2护理方法

1.2.1 A组:方案策略:⑴a:术前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及肢体活动情况,每15--30min1次,准确判断颅内出血、脑疝等急症的出现,及时汇报医师予以处理,为患者提供疾病知识讲解。b:及时清理呼吸道,开放“口咽通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协助患者保持侧卧位或平卧位,将头偏向一侧。同时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舌后坠发生,若存在,须应用舌钳将舌拉出,并及时吸痰。c:及时开通静脉通道,及时补液。d:采用阿片类药物镇痛。⑵术中:未开展特殊处理,未明确控制液体输入量。⑶术后:实施体征监测,术后24h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根据患者血压情况进行经验性输液;适当给予镇痛镇静;在患者意识好转后开展膀胱锻炼,拔除尿管;术后24h复查CT,术后48h将引流管拔除,使用鼻胃管和胃肠减压器。⑷观察患者下肢皮温、颜色、动脉搏动情况,采用超声检查,明确是否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指导患者开展踝泵运动、预防压力性损伤;进行常规吸痰护理,若有异常,及时检验标本微生物,提供药物治疗;患者恢复意识后,鼓励其开展功能锻炼,提供给常规宣教指导。

1.2.2 B组:术前病情观察与呼吸道护理均等同A组,其余护理干预策略如下:⑴术前:a:迅速开放两条静脉通道,及时补液,但根据病情对补液速度进行控制。b:遵医嘱预防性使用镇痛药物,将局部镇痛与全身镇痛结合起来。⑵术中:a:对输注液体进行提前加热,并采用保暖毯维护患者体温,防止低体温现象出现。b:合理控制术中补液量(<20mL/kg)。⑶术后:a: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的变化,每班计算患者脑氧摄取率的变化。b:术后6h给予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和护理,6--24h由重力泵输入,掌握“从少到多、由稀到稠”原则。c:实施精准输液及目标导向输液,补液量以<1500ml/d为宜。d:结合患者年龄及喜好,通过播放音乐形式对患者听觉进行刺激,每次护理和治疗前,大声呼唤患者姓名,告知其操作的意义。e:手术结束后,第一时间使用外周镇痛泵镇痛(持续2-3d),每班护士使用VAS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评估,根据VAS得分进行多模式镇痛干预(评分连续3次<3,停镇痛泵,选择音乐疗法等转移注意力镇痛;VAS评分≥3时,遵医嘱使用阶梯式镇痛法)。f:术后24h采取间断式夹闭尿感,早期拔除尿管。g:术后8h复查CT,术后24h考虑拔除引流管,每日对各类导管进行评估,尽早拔除,不常规使用胃肠减压器;h:密切观察患者下肢皮温、颜色及动脉波动情况,采用VTE Caprini风险评估,当评分高于3时护理病历系统自动弹窗,方便护士进行预防性处理。床边指导患者早期进行踝泵运动(麻醉苏醒后),并定期进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以排查血栓;i:做好皮肤管理工作,每2h更换体位1次,早期使用气垫床,预防性使用润肤油,防止压疮产生;j:积极开展预防感染措施,如尽早吸痰、尽早留取标本,实施早期、反复、多次的病原菌生物检测,定期对环境进行消毒,注意口腔清洁,预防性使用氯已定进行口腔护理,在争得患者同意后,尽早拔除气管插管,预防性使用抗生素;k:术后48h开展床旁康复训练,循序渐进,先被动逐步过度至主动运动;l:将手术情况详细的讲解给患者和家属,并对其焦虑、抑郁情绪进行及时疏导,通过列举成功案例的形式,增强患者康复信心。

1.3观察指标

分析观察两组在救治效果、康复进程指标、神经功能缺损(NIHSS)、中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NDS)、心理状态(SAS、SDS)、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差异性。

1.4统计学方法

SPSS26.0系统分析,计量数据计均数±标准差,差别比照运用t、x2检测,计数数据(%)代替,P<0.05说明实验价值显现。

2结果

3讨论

结合上文所言,我们能够明确得出如下结论,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围术期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意义更加突出。B组患者在各项指标数值的体现上均显优A组。原因在于:基于ERAS理念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以循证医学为基础,将多学科被证实有效的处理措施进行有效整合,以“满足患者切实需求”为护理原则,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成功弥补了常规护理将护理重点放在对症处理上。故此能够收获理想干预效果,望临床采纳。

参考文献:

[1]解娇,李锦平,张伟.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围手术期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J].临床与病理杂志. 2023(04)查看该刊数据库收录来源:810-818.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