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应用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
摘要:在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红色文化拥有着独一无二的价值和教育作用,其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有着很高的契合度,这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际教学效果。为此要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中融入红色文化元素,以课堂教学为“红色资源发源地”,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红色文化;应用型;资源;路径;实践;高校
引言
高校思政课实习是高校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补充,其也是高校思政课实习过程的有效延伸。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参与、去体验,让他们在思政实践中得到成长。现如今“地方红色资源”是高校德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高等职业教学的一种社会观体现,更是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和实效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课程作为“立德树人”战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可信赖的接班人”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故而要增强应用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将“地方红色资源”有效地融入至思政教学内,这对推动大学生对政治思想理论的理解、真正地将其内化于心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现撰写如下。
1、“地方红色资源”融入应用型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意义
随着应用型高校在教学改革方面的深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应用型高校思政课教学不仅需要传授理论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而“地方红色资源”作为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遗产,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时代价值。将其融入应用型高校思政课教学,对于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1.1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
“地方红色资源”是指一个地区内具有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资源。将其融入应用型高校思政课教学,可以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学生可以通过参观革命历史遗址、纪念馆、博物馆等地方红色资源,深入了解当地革命历史和传统文化,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1]。
1.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地方红色资源”融入应用型高校思政课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当地革命历史和传统文化,增强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自主设计实践活动方案,自主完成实践活动,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1.3加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和生动性
地方红色资源具有鲜活的历史事实和生动的历史人物,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辅助材料。通过将地方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本土革命历史,增强学生对本土革命历史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和生动性[2]。
1.4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地方化进程
将地方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可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地方化进程。通过将思政教育与地方历史相结合,可以增强学生的乡土情感和地方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地方情怀和地方文化意识,促进学生与地域进行互动和发展。将地方红色资源融入应用型高校思政课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应用型高校管理层也可以通过开发利用地方红色资源,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进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2、“地方红色资源”融入应用型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特点
2.1情境性
地方红色资源是指具有历史意义、文化底蕴、民族特色等具有红色基因的资源。这些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情境性,可以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到历史和文化的魅力,提高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2.2互动性
将地方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参观、讲解等方式,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理解思政课程内容,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思政的兴趣和思考,促进课堂内外的讨论和探究。
2.3主体性
地方红色资源可以让学生在参观、考察、体验中自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发挥他们自身主体性。这种自主性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探究中成长,提高自身综合素质[3]。
2.4多样性
地方红色资源涉及历史、文化、社会、政治等多个领域,故而其兼具文化多样性。这些资源可以与思政课程内容相结合,让学生在探究中理解课程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2.5情感共鸣
地方红色资源往往与高校所在地的历史文化有关,具有强烈的情感共鸣。这些资源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和历史环境,增强对家乡的情感认同和归属感,同时也可以在情感上激发学生思政学习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
2.6实践性
地方红色资源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思政课程,还可以通过参观、考察、实践博物馆、文化馆、人文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和体验。这种实践性思政课教育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让他们在实践中成长和优化自身综合素质。
2.7思想性
地方红色资源是历史的见证和反映,红色资源思政课实践教学具有重要的思想性。这些资源可以让学生通过探究和思考,深入理解思政课程的重要性和意义,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思想能力[4]。
3、“地方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模式探析
3.1现场教学
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到附近革命纪念馆、博物馆、展览馆等场所进行现场教学,通过实地参观、听取讲解、互动交流等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当地的历史和文化,感受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增强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同时现场教学还可以提高学生对“地方红色资源”的关注度和兴趣,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和生动性。
3.2课程融入
高校可以将“地方红色资源”融入到思政课程的日常教学当中,通过引入当地历史文化、革命事件、英雄事迹等内容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同时高校还可以开展专题讲座、讨论课等形式,就当地历史文化、革命事件、英雄事迹等展开深入的探讨和交流,引导学生进行探析和思考,提高学生对“地方红色资源”的认知和理解。
3.3社会实践
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到地区附近的革命老区、贫困山区、边疆地区等进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志愿服务、调研考察等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当地的历史和文化,感受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增强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同时,社会实践还可以优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宏观层面上辅助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和生动性[5]。
3.4网络教学
高校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将“地方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网络教学内容当中。教师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将当地革命纪念馆、博物馆、展览馆等场所进行数字化处理制作成虚拟现实场景,让学生可以在线上进行参观和学习。同时高校还可以邀请外校思政专家以网络讲座、视频教学等方式,将“地方红色资源”融入到思政课网络实际教学当中,提高学生对“地方红色资源”的认识和理解。
“地方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模式多种多样,高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运用,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和生动性。而教师通过“地方红色资源”的融入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当地历史和文化,感受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增强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提高学生的关注度和兴趣,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和生动性。
4、“地方红色资源”融入应用型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矛盾
4.1教学内容与资源储备矛盾
现当下各地区地方红色资源虽然丰富但并不是无限取之不竭的。倘若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对红色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则会致使革命资源枯竭,进而影响应用型高校思政课的长期实践教学。同时由于不同地区红色资源具有不同的特点和文化背景,因此在选择和应用地方红色资源时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延续性进步。
4.2教学模式与资源利用矛盾
在传统的应用型高校思政课教学当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而地方红色资源则需要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和感悟。因此在将地方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还需要探索多种资源利用模式例如:合作共建、共享使用等,降低资源利用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3教学评价与资源利用矛盾
在应用型高校思政课教学当中教学评价是不可或缺的环节。然而地方红色资源的利用效果不易被衡量,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容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学生个人经历、文化背景、兴趣爱好等因素都会影响其对地方红色资源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因此在将地方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既要客观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又要关注地方红色资源的利用效益和社会效益。
4.4教学管理与资源利用矛盾
应用型高校思政课教学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高校教务处需要确保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然而现阶段部分高校在将地方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面临着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挑战。例如:如何确保教学活动与资源利用的协调发展、如何有效管理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等。因此在将地方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过程当中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机制,确保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促进资源利用和教学管理的有机结合。
5、应用型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地方红色资源”融入优化对策
5.1深入挖掘“地方红色资源”内涵和价值
地方红色资源是我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宝贵资源,其本身兼具深刻的历史内涵和现实应用价值。在应用型高校思政课教学当中,教师要深入挖掘地方红色资源的内涵和应用价值,将其融入到思政课教学内容中。
例如:湖南省各省市地区有许多著名的红色景点,如韶山、岳阳楼、橘子洲等。这些地方都见证了我党革命历程,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革命遗迹和历史文物。教师在思政课教学当中可以引导学生去探究这些地方的历史渊源、革命故事等,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当地革命历史和文化,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感。
5.2利用地方红色资源创新教学方法
在应用型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地方红色资源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思政课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例如:思政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探索地方红色资源,让学生在自主探寻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当地历史文化和革命传统,深入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革命精神。在考察活动中,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感受和体会,从而增强学生自身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5.3引导学生参与地方红色资源保护和传承
地方红色资源具有深刻的历史内涵和现实应用价值,在应用型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可以侧方面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地区红色资源保护和传承活动,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可增强其自身责任感和参与意识,让他们成为地方红色资源的守护者和传承者[6]。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地方红色资源保护志愿者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保护地方红色资源的艰辛和重要性。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地方红色资源传承活动,如举办革命历史文物展览、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演讲等,让学生成为该地区红色资源的优秀“传承者”。
5.4注重地方红色资源思政教学评价与反馈
在应用型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注重地方红色资源融入教学的评价与反馈模式,及时了解学生自身思政课学习情况和学习难点,从而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和内容。
例如:教师可以采取问卷调查、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地方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的看法和建议,从而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优化教学效果。高校管理层亦可引导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评分,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满意度和反馈意见,督促教师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和内容。将地方红色资源融入应用型高校思政课教学当中可以丰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提高思政课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同时也可以协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当地革命历史和文化背景,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感。
结束语
将地方红色资源融入应用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当中可以丰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提高思政课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从“理论+实践”双方面去探讨研习思政教育,同时也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当地革命历史和文化,为国家培养新一代文化传承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吴云志,何婵娟.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逻辑理路、实践路径和价值意蕴[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09):65-67+83.
[2]曹寄奴.地方高校思政课亲和力提升的路径选择——基于丽水学院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J].丽水学院学报,2023,45(01):118-122.
[3]何丽萍.VR技术支持下地方红色文旅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思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2(04):136-139.
[4]李志伟.地方红色资源融入大中小学校思政课的路径探析——以广西柳州市为例[J].文教资料,2022(14):41-45.
[5]段聪影,高翊凯,王玉辉.地方红色军工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研究——以西安市鄠邑区为例[J].绿色科技,2021,23(09):258-259.
[6]付云燕,韩敬瑜,霍丹丹.地方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路径分析——以黑龙江鸡西地区为例[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19,19(12):10-13.
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 2023 年度思政专项课题《地方红色资源在应用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应用与实施研究》(JJKH20231447SZ,结题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