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超声引导的改良塞丁格技术对新生儿上臂PICC置管成功率的影响分析

丁小慧 陈玉
  
建筑仓库媒体号
2023年50期
泰安市妇幼保健院 新生儿科 山东泰安 271000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超声引导的改良塞丁格技术对新生儿上臂PICC置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4年1月本院新生儿科接收的患儿70例,均行上臂PICC置管,随机分组各35例,对照组行传统方法,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1次穿刺成功率、1次置管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新生儿上臂PICC置管,应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能提高穿刺及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新生儿;PICC置管;超声引导;改良塞丁格技术;成功率

在临床治疗当中,PICC置管比较常用,其有着操作方便,穿刺高效等优势,不仅能保护血管,减轻患儿的痛苦,还能为其提供一个安全、有效的静脉治疗通路。但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一些并发症,如静脉炎等。特别是新生儿,其血管细小,加之配合度差,从而增大了PICC置管的困难度。改良塞丁格技术借助套管针,实施静脉穿刺,有效提高了PICC置入的安全有效性[1]。本研究重点分析了新生儿上臂PICC置管中,引入超声引导改良塞丁格技术的作用,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0月~2024年1月本院新生儿科接收的患儿70例,随机分为2组,均35例。观察组男19例,女16例,日龄1~32(5.84±2.46)d;足月儿10例、早产儿25例;对照组男18例,女17例,日龄1~34(5.79±2.42)d;足月儿11例、早产儿24例。两组新生儿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方法置管,调整新生儿到平卧姿势,选择贵要静脉,对臂围、置管长度进行测量,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穿刺时,针头与患儿皮肤维持一定的角度,当有血液回流后将针芯退出。将导管沿着穿刺针置入到一个预先确定的距离,收回导丝,连接导管于安装程序上。在穿刺部位,用消毒盐水纱布进行覆盖,再用敷贴对导管进行固定。观察组超声引导改良塞丁格技术,穿刺使用24G型留置针,穿刺方法与对照组一致,使用24G型留置针,顺利穿刺后,退出针芯,沿套管插入导丝,并进入血管10cm左右时,留置针撤出。将利多卡因在穿刺部位的右侧及下方距离0.5到1cm处实施注射,使患儿处于局麻状态。再从穿刺处沿着导丝,作一切口,大概0.3cm。经管鞘穿过导丝末端,于切口置入扩张器,再经其置入管鞘于到血管中,随后退出扩张装置及导丝。通过管鞘将PICC置入到预先确定的深度,收回管鞘,调节导管并配置好连接器,清理皮肤固定导管[2]。

1.3统计学方法

SPSS23.0软件处理,计量数据()进行t检验;计数数据(%)进行X2检验,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1次穿刺及置管情况

观察组1次穿刺成功率、1次置管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对新生儿进行PICC置管的过程中,由于其血管相对细小,加之疾病的影响,容易发生血管水肿等情况,制约了置管。同时,置管过程中由于疼痛,会增加新生儿的活动度,使穿刺针与血管壁摩擦,从而加大血管损伤的风险,可引起一些不良情况。以往所用的盲穿法,容易损伤患儿的皮肤和血管,再加上依从性差,导致穿刺成功率低,并发症多[3]。

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是一项安全、实用的置管方法,用于新生儿PICC置管当中,有着明显的优势。塞丁格技术的出现,为现代血管穿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一技术的特点是经皮穿刺,借助交换导丝、导管,使血管里引入导管。改良塞丁格技术对单一功能的扩张器进行了优化,使其功能得到升级,变为扩张器/插管鞘组件,从而方便PICC 管的置入。传统的置管法,选择的穿刺针为14G/16G,其有着比较粗的针头,这样进行穿刺的时候,更容易增大疼痛感,也会加大对血管的损害,由于新生儿的血管比较细,也比较隐匿,这样更容易刺破,也增大了穿刺难度,常发生血肿情况。而改良塞丁格技术,通过较小针头的24G留置针,可提高穿刺有效性[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1次穿刺成功率、1次置管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超声引导的改良塞丁格技术在新生儿PICC置管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分析原因: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穿刺的针头小、针管短,能减轻疼痛,减少穿刺损伤,从而降低穿刺点渗血风险。选择贵要静脉进行穿刺,能够避开中间分支静脉,该位置有着较大的血流量,不容易损伤血管壁,还能减少屈伸对穿刺血管的影响,避免活动而引发静脉炎,且贵要静脉比较粗直、静脉瓣少,是最短、最直接的途径。

综上所述,对新生儿上臂PICC置管,应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能提高穿刺及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参考文献:

[1]赵群群.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与传统PICC置管术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24,22(6):99-102.

[2]郑清月.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在PICC置入术中的应用研究[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2,33(10):1246-1248.

[3]孙杉杉,余琪,沈蕾,等.超声导引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在危重婴儿下肢PICC置管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21,19(24):3383-3385.

[4]向俐.超声导引下标准化改良塞丁格技术结合ECG进行上臂PICC置管的应用[J].中国标准化,2022,(20):303-30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