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地下水位变化对城市排水工程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

王芳
  
建筑仓库媒体号
2023年46期
420222198511220448

摘要: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持续加快,城市排水工程所面临的挑战日益增多且复杂。地下水位的变化这一关键因素,对城市排水工程具有显著影响,可能致使排水系统的性能严重下降、相关设施遭受损坏甚至完全失效。本文通过全面且深入地对地下水位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加以分析,系统性地探讨了其给城市排水工程带来的多方面影响,涵盖了管道腐蚀、地面沉降、排水能力降低等重要方面,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应对策略,优化排水系统的设计、强化监测与预警机制、采用新型排水技术等,旨在切实提高城市排水工程的适应性和可靠性,保障城市的稳定运行和居民的良好生活环境。

关键词:地下水位变化;城市排水工程;影响;应对策略

引言

在现代城市的发展进程中,城市排水工程作为保障城市正常运转和居民生活质量的关键基础设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然而,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给城市排水工程带来了诸多严峻且棘手的不利影响,如排水管道破裂、污水倒流、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等。因此,深入且系统地研究地下水位变化对城市排水工程的影响,并精心制定切实有效的应对策略,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一、地下水位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一)自然因素

气候条件:降雨量的数量和分布情况直接且深刻地影响着地下水位的高低。在雨季,大量丰沛的降水迅速渗入地下,使得地下水位显著上升;而在旱季,地下水的补给大幅减少,水位随之明显下降。在某些季风气候显著的地区,夏季降雨量充沛,地下水位迅速上涨,而冬季降雨量稀少,地下水位则会大幅降低。河流湖泊:河流和湖泊的水位波动会通过渗透和补给的作用,对周边区域的地下水位产生重要影响。临近大江大河的城市,其地下水位会受到河流季节性涨落的影响。地质构造:不同的地质构造和含水层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地下水的储存方式和运移规律,进而对地下水位的变化产生决定性作用。

(二)人为因素

城市建设: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活动,例如道路的铺设、各类建筑物的建造等,极大地改变了地表的渗透性,显著减少了地下水的补给来源,最终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在一些新兴的城市开发区,由于大面积的混凝土和沥青覆盖,地下水的补给通道被阻断,地下水位明显降低。水资源开采:过度开采地下水用于工业、农业和居民生活用水,会造成地下水位的持续且大幅度下降,从而形成范围较大的地下水漏斗。某些水资源匮乏的地区,由于长期超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漏斗面积不断扩大,地下水位急剧下降。排水工程:不合理的排水设计和施工方式可能严重破坏地下水的自然循环过程,导致地下水位失衡。

二、地下水位变化对城市排水工程的影响

(一)管道腐蚀

地下水位的上升会使排水管道长期处于高湿度的环境之中,从而显著加速管道的腐蚀进程。特别是金属管道,极易发生电化学腐蚀,这将导致管道的强度大幅降低,出现漏水甚至破裂的严重问题。在一些沿海城市,由于地下水位较高且海水中的盐分含量较大,排水管道面临着更为严重的腐蚀挑战,需要频繁地进行更换和维修,极大地增加了排水工程的运营成本和维护难度。

(二)地面沉降

长期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会引发地面出现不均匀沉降的现象。地面沉降会严重破坏排水管道的原有坡度和高程,对排水的顺畅性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以我国华北地区的一些城市为例,由于长期超采地下水,地面沉降问题日益突出,给城市排水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甚至频繁出现污水倒流和排水不畅的严重情况。

(三)排水能力降低

地下水位的上升会大幅增加土壤的含水量,使土壤的渗透性显著降低,从而严重影响雨水的下渗和排放。在暴雨天气条件下,极易造成地表积水现象,显著增加排水系统的负担,大幅降低排水能力,此外,地下水位的变化还可能导致排水管道的堵塞、检查井的损坏等一系列问题,进一步严重影响排水工程的正常稳定运行。

三、应对地下水位变化的策略

(一)优化排水系统设计

科学合理地确定排水管道的埋深和坡度,充分考虑地下水位的变化范围,确保在各种水位条件下排水都能够保持顺畅。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适当增加排水管道的埋深,调整坡度以适应水位变化。精心选用耐腐蚀、强度高的优质管材,如性能优越的塑料管道、球墨铸铁管道等,有效提高排水管道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着力加强排水系统的密封性能,严格防止地下水渗入管道内部,保障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二)加强监测与预警

构建完善的地下水位监测网络,实时动态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并结合气象数据和城市建设活动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预测。利用先进的传感器和数据传输技术,实现对地下水位的实时远程监控。制定健全的地下水位变化预警机制,当水位达到预先设定的阈值时,能够及时高效地采取针对性措施,如灵活调整排水泵站的运行参数、加强管道巡查频率和力度等。

(三)采用新型排水技术

大力推广雨水渗透和储存技术,例如积极建设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设施,有效增加雨水的下渗和储存,显著减少地表径流,显著降低排水系统的压力。在一些新建的城市区域,可以规划建设大规模的雨水储存设施,用于缓解暴雨时的排水压力。广泛应用智能排水系统,通过先进的传感器和自动化控制技术,实现排水系统的精准化运行和智能化管理,显著提高排水效率和质量。

(四)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

强化水资源管理,制定科学严谨的水资源开采计划,坚决避免过度开采地下水。根据地下水资源的评估结果,合理分配不同用途的开采量。积极推广节水技术和措施,大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有效减少对地下水的依赖程度。

(五)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

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充分全面地考虑地下水位的变化因素,科学合理地布局城市建设项目,避免对地下水循环造成不利影响。在规划大型建筑群时,预留足够的地下水补给通道。加强对城市排水工程的建设和维护管理,确保排水设施的正常稳定运行和得到有效的维护保养。

结论

地下水位的变化对城市排水工程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给城市的正常稳定运转和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潜在的威胁和挑战。通过深入细致地研究地下水位变化的原因和规律,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如优化排水系统设计、加强监测与预警、采用新型排水技术等,可以显著提高城市排水工程的适应性和可靠性,有力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需要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和城市规划工作,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城市建设的协调有序发展。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进步和对地下水位变化研究的持续深入,相信将会涌现出更多更为先进有效的应对措施和技术手段,为城市排水工程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强大的支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鲜江林. 成都某地铁深基坑支护结构及其变形特性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8.

[2]聂建国.复杂环境下深基坑支护设计及施工关键技术应用[J].山西建筑,2021,47(24):56-58.DOI:10.13719/j.cnki.1009-6825.2021.24.018.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