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Autar风险评估的预见性护理对CHD行PCI术治疗患者下肢DVT的预防效果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Autar风险评估的预见性护理模式应用于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收治的50例行PCI术的CHD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25例)和实验组(25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基于Autar风险评估进行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DVT发生率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DVT发生率和护理服务满意度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基于Autar风险评估的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CHD患者PCI术后DVT的发生率,同时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下肢深静脉血栓;Autar风险评估;预见性护理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血流受阻,从而引发心肌缺血和坏死[1]。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成为治疗CHD的重要手段[2]。PCI可以通过支架植入或球囊扩张等方式恢复血管通畅,降低心肌梗死和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但是PCI术后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和血液循环不畅,面临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的风险,DVT一旦发生,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所以预防DVT是改善PCI术后患者预后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3-4]。目前PCI术后患者下肢DVT的预防仍是临床护理的难点。尽管常规护理措施如抗凝药物和早期活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DVT的发生率,但在实际临床中,由于患者个体差异较大,DVT的发生率仍然较高[5]。此外,部分患者可能对抗凝药物不耐受,或存在出血倾向,增加了护理难度和复杂性,所以如何精准评估患者发生DVT的风险,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性护理措施,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6]。近年来Autar风险评估量表作为一种有效的DVT风险评估工具,逐渐被应用于临床护理中,这一量表综合考虑了患者的年龄、病史、手术类型、活动能力等多种因素,能够帮助护理人员精准识别高风险患者,并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7]。基于Autar风险评估的预见性护理不仅能够有效预测DVT风险,还可以在早期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从而降低DVT的发生率[8]。对此,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基于Autar风险评估的预见性护理对CHD行PCI术后患者下肢DVT发生率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影响。研究选取了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50例行PCI术的CHD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而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结合Autar风险评估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DVT发生率和护理服务满意度,评估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希望能够为临床提供更加有效的护理策略。具体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接受PCI治疗的50例CHD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中男女各14例、11例,年龄区间45~76岁,平均(60.65±7.54)岁。常规组中男女各13例、12例,年龄区间44~78岁,平均(61.69±6.8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确诊为冠心病并拟行PCI术,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既往有静脉血栓病史者。
纳入标准:确诊冠心病并拟行PCI术;患者血压控制平稳;患者意识清晰,能配合护理;无严重心功能不全;无深静脉血栓病史;入院前无大手术史;入组前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存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近期有凝血功能障碍;伴有恶性肿瘤或血液系统疾病;有严重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合并严重感染或急性炎症;既往有静脉血栓栓塞史;对护理方案不配合者。
1.2方法
常规组应用传统护理措施,具体措施如下:1、术后体位护理:帮助患者保持平卧位6-8小时,避免下肢过度活动;2、基础生命体征监测:定期测量患者的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及时发现异常;3、下肢按摩与活动指导:鼓励患者适当活动下肢,防止长时间不动引发静脉血栓形成。
实验组采用基于Autar风险评估进行预见性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风险评估与个体化护理方案设计。患者入院后使用Autar风险评估量表进行全面DVT风险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活动能力、既往病史、体重指数、是否长期卧床、手术类型等因素,根据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低、中、高风险三级。评估结果每周复评一次,必要时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动态调整;2、高风险患者护理措施。针对评估为高风险的患者,优先考虑给予预防性低分子肝素等抗凝药物治疗,同时加强凝血功能监测。应用下肢气压泵设备进行间歇性气压治疗,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协助患者在术后早期进行下肢被动运动,条件允许时尽早进行床旁主动活动,避免长期卧床导致血液淤积;3、中风险患者护理措施。建议患者术后佩戴医用弹力袜,促进下肢静脉血流的回流,降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每日定期监测下肢皮肤温度、颜色和肿胀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确保早期发现潜在血栓形成的迹象。根据病情指导患者循序渐进进行床上活动及早期离床活动,预防下肢血流滞留;4、低风险患者护理措施。鼓励患者在手术后早期适当活动,避免长时间卧床,定时进行腿部伸展和踝关节活动。向患者及家属普及预防DVT的知识,讲解如何通过合理的运动和生活方式预防血栓形成,增强其自我管理能力。术后进行定期随访,结合动态的Autar风险评估,及时调整护理计划,确保患者在恢复期间获得持续的个体化护理。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血栓发生率与护理质量。
采用自制满意度量表评价,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5.0软件处理数据,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1。
2.2护理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3讨论
CHD患者在接受PCI治疗期间因为术后卧床时间较长、血液循环减慢以及血管损伤等多种因素,极易发生DVT[9]。DVT的形成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例如肺栓塞,如果发生这一并发症会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此外,DVT还可能导致下肢肿胀、疼痛和功能障碍,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成本,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0]。对此,预防CHD患者在PCI术后发生DVT对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恢复效果至关重要。
在临床护理中常规护理主要包括术后基础护理,如体位管理、定期生命体征监测和鼓励患者早期下肢活动,但是常规护理措施仍然存在明显的片面性。首先,常规护理未能根据个体患者的DVT风险情况进行具体干预,缺乏对高危患者的重点护理[11-12]。部分高风险患者因凝血功能异常、长时间卧床或其他合并症,容易发生DVT,而常规护理未能针对这些高风险因素进行有效预防。其次,常规护理缺乏对DVT发生风险的系统化评估工具,护理人员无法通过科学的量化方法精准评估每位患者的血栓风险,导致护理措施的实施较为笼统,缺乏个体化和针对性[13]。
Autar风险评估量表是一种用于评估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风险的系统化工具,其结合了与DVT相关的各个方面风险因素,例如患者活动能力、既往病史、体重指数、手术类型、是否长期卧床等,通过对相关因素的量化评分,能够让护理人员快速、有效地评估患者的DVT风险,客观、顺利的将患者分为低、中、高风险三个级别[14]。Autar风险评估工具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适用于临床护理中需要对DVT风险进行早期识别的患者,尤其是在需要进行长期卧床或手术后的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基于Autar风险评估的预见性护理是一种个体化、精细化的护理模式,具备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个体化护理方案。通过Autar风险评估可以根据患者的DVT风险级别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低风险患者可进行常规护理,而对于中高风险患者,护理人员会根据评估结果采取更积极的预防措施,如弹力袜的使用、下肢气压泵治疗、加强下肢活动等[15]。针对不同风险患者提供个体化护理,避免了“一刀切”的护理模式,提高了护理的精准性和有效性;2、动态评估和调整护理计划。Autar风险评估具有动态性,根据患者术后恢复的情况,定期重新评估其DVT风险,根据新的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护理方案。以Autar风险评估结果为依据的动态评估方式可以确保患者在整个住院期间始终得到适合的护理干预,预防护理过度或不足,最大限度降低DVT的发生风险;3、早期干预和预防为主。基于Autar风险评估的预见性护理强调在早期对DVT风险进行识别,并及早采取预防措施。与常规护理相比这种护理模式更加强调“预见性”,即在DVT尚未发生时,通过风险评估识别高危患者,提前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DVT的发生率,减少由DVT引发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术后恢复质量。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这一结果证明基于Autar风险评估的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CHD患者在接受PCI治疗后的DVT发生率,通过个体化护理方案的实施,成功预防了血栓的形成。实验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高于常规组,P<0.05。这一结果证明基于风险评估的个性化护理干预不仅提高了护理质量,还增强了患者的护理体验和信任感。
综上所述,基于Autar风险评估的预见性护理对CHD患者PCI术后下肢DVT的预防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丽群. VTE风险评估下的分级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术后DVT及SF-36的影响[J]. 西藏医药,2023,44(1):114-116.
[2] 路亚丽,杜慧娟. 基于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的分级护理模式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及其预防DVT的效果[J]. 临床医学工程,2023,30(2):239-240.
[3] 张颖. 风险评估联合个性化护理对妊娠期高血压剖宫产术后患者下肢DVT发生风险的影响[J]. 中国民康医学,2021,33(3):168-170.
[4] 莫介梅. Altar风险评估量表联合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患者术后DVT发生率的影响[J]. 当代医药论丛,2023,21(1):194-196.
[5] 文京宁,余双欠,张云飞,等. 基于Caprini风险评估的护理措施对下肢骨折患者DVT的预防效果研究[J]. 海南医学,2023,34(20):3016-3019.
[6] 宋玮玮,孙静. 基于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的分级个性化护理对重症患者DVT的预防效果[J].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2,37(8):1089-1092,1096.
[7] 张露萍,骆露莎,金婷婷,等. Autar风险评估联合预防性护理模式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下肢DVT风险的影响[J]. 浙江临床医学,2022,24(9):1399-1400,1403.
[8] 张亚娟. Autar风险评估联合预防性护理模式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下肢DVT风险的影响[J]. 淮海医药,2021,39(3):302-304.
[9] 林秋萍,林晓玲,李碧珠. 风险评估及个性化护理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剖宫产术后下肢DVT风险的影响[J]. 中外医学研究,2021,19(12):92-94.
[10] 王艳纷. VTE风险评估联合分级护理干预对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昏迷患者下肢DVT风险的影响[J]. 首都食品与医药,2021,28(9):149-150.
[11] 陈冬雪. 风险评估护理在妊娠期高血压孕妇下肢DVT风险及血压干预效果观察[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1,11(26):38-40.
[12] 刘红,王园贞,宋磊. Caprini DVT风险评估量表导向的早期护理干预在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 内蒙古医学杂志,2020,52(9):1129-1130.
[13] 马翠云. Caprini风险评估护理模式对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下肢DVT发生率的影响[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21(2):158,封3.
[14] 何楚嫣. Autar量表风险评估导向下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致昏迷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J]. 中国社区医师,2020,36(14):112-113,115.
[15] 王茂花. 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的循证护理联合医用弹力袜干预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DVT发生率的影响[J]. 中外医学研究,2022,20(14):10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