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大黄散穴位贴敷的中西医结合便秘防治护理在肛肠术后的应用观察

钱慧如
  
建筑仓库媒体号
2023年59期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第二人民医院外科 213200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目的:分析肛肠术后患者行基于大黄散穴位贴敷的中西医结合便秘防治护理的价值。方法:选取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8月-2023年8月外科行肛肠手术患者50例。其中行基础护理干预的归属于对照组25例,行大黄散穴位贴敷的中西医结合便秘防治护理的患者归属与观察者25例。对比分析两组排便积分(0-3分)、Bristol粪便性状分型、便秘发生情况、灌肠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排便积分交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Bristol粪便性状评分(4.43±1.48)、便秘发生率16.00%、灌肠率12.00%,对比对照组(P<0.05)。结论:大黄散穴位贴敷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肛肠术后便秘防治中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肠功能恢复,减少便秘发生,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关键词:大黄散;穴位贴敷;中西医结合护理;肛肠术后;便秘

肛肠手术后患者由于术后卧床时间长、肠蠕动减慢、疼痛等原因,常常出现便秘问题,影响术后康复。便秘不仅会导致患者腹部不适、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1]。因此,术后便秘的预防和护理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的应用,大黄散穴位贴敷因其促进肠蠕动、润肠通便的作用,逐渐被用于术后便秘防治[2]。本文通过研究大黄散穴位贴敷在肛肠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旨在为临床护理提供新的方法与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8月-2023年8月行肛肠手术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纳入标准:(1)术前排便正常,无便秘病史;(2)能配合护理干预;(3)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影响肠道功能;(4)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术后出现严重感染或肠梗阻;(2)患有严重心肝肾疾病影响术后恢复;(3)对大黄散或其他贴敷药物成分过敏者;(4)随访期间失访或中途退出研究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见表1。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护理,包括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的宣教、饮食指导、术后早期活动、心理疏导等。

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常规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大黄散穴位贴敷的中西医结合便秘防治护理,大黄散的主要成分为大黄、厚朴、枳实、芒硝和木香等药材,穴位选择天枢穴和足三里穴,这两个穴位与胃肠功能密切相关。将大黄散调制后的膏药均匀涂抹在药布上,贴敷于双侧天枢穴和足三里穴,保证药物紧贴皮肤。每日1次,每次持续贴敷4小时,连续5天。贴敷过程中定时观察局部皮肤情况,若出现皮肤过敏或刺激反应,需立即停止贴敷并处理。

护理干预措施包括:(1)饮食指导:鼓励患者术后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促进肠蠕动。同时,减少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避免肠道负担。每日保证饮水量,保持水分摄入充足,避免因水分不足引发便秘。(2)早期活动:在患者术后情况稳定的前提下,鼓励其尽早下床活动,逐步增加活动量,促进胃肠功能恢复。轻度的步行或肢体活动有助于加速肠蠕动,防止便秘。(3)心理疏导:由于肛肠手术后患者可能存在因疼痛、排便困难而产生的焦虑和紧张情绪,护理人员需积极与患者沟通,解释便秘发生的原因和护理方法,缓解其心理压力,增加治疗的依从性。(4)穴位按摩:除了穴位贴敷外,护理人员可以在患者的非贴敷时间,适当对天枢穴和足三里穴进行轻柔的按摩,每次持续5-10分钟,每天1-2次,进一步促进穴位的刺激效果,增强肠蠕动功能。

1.3观察指标

(1)排便积分:按照0-3分进行评分,3分为无排便,2分为艰难排便,1分为较正常排便,0分为正常排便。

(2)Bristol粪便性状分型:根据Bristol粪便性状分类标准,分为1-7型,1型为便秘型,7型为腹泻型,4型为正常。

(3)便秘发生情况:记录术后便秘发生例数及发生率。

(4)灌肠率:记录两组患者术后需要灌肠的例数及比例。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x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干预后排便积分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排便积分交对照组更低(P<0.05),见表2。

2.2两组Bristol粪便性状、便秘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Bristol粪便性状评分(4.43±1.48)、便秘发生率16.00%、灌肠率12.00%,对比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大黄散穴位贴敷结合常规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肛肠术后患者的便秘问题,显著降低便秘发生率,减少灌肠率。此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通过中医药物的外用贴敷,配合穴位刺激,达到了增强肠蠕动、调理胃肠功能、缓解术后便秘的效果。

大黄散的主要成分大黄是传统中药中常用于治疗便秘的药物,其通过刺激肠道黏膜,增强肠道的蠕动能力,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3]。其他药物如厚朴和枳实则能够帮助调节肠胃气机,缓解术后腹胀等不适症状。穴位贴敷的方式通过局部皮肤的渗透,结合穴位的刺激,能够有效发挥药物作用,促进肠道功能恢复[4]。

本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法,不仅使用了西医的基础护理干预,如术后早期活动、饮食调节和心理护理,还结合了中医的外用药物贴敷治疗,达到互补增效的效果。相比于单一的西医护理方法,大黄散穴位贴敷的应用使患者的肠功能恢复更快,便秘发生率明显降低。同时,这一护理方法简单易行,患者接受度高,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大黄散穴位贴敷的中西医结合护理能够有效防治肛肠术后便秘,改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戴阿鹭.中药热奄包+穴位贴敷在肛肠科便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24,30(07):67-69.

[2]杨涛,窦维雪,任欢,等.快速康复护理联合共情护理在混合型便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4,33(09):1293-1296.

[3]宋爱华,罗文慧.三步腹推疗法联合穴位贴敷对髋部骨折卧床便秘患者肛肠动力学及排便功能的影响[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4,5(08):52-55.

[4]朱芳芸,胡桂兰.耳穴压丸联合穴位贴敷在腰椎骨折术后便秘的护理应用[J].光明中医,2023,38(22):4473-447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