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习生临床基础检验岗位带教工作模式探索

李泽龙
  
建筑仓库媒体号
2023年59期
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 检验科 江苏泰州 225300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目的:探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习生在临床基础检验岗位带教工作汇总不同带教模式的效果差异。方法:选择2021年1月到2024年1月我院接受基础检验岗位带教的实习生40例作为案例,根据教学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常规组应用常规带教模式,实验组基于丰富教学资源、引入实际案例、改善考核方式、改善教学体系以及丰富实验教学细节等思路改进带教模式。对比两组实习生的成绩以及师生对于教学模式的评价。结果:实验组的实践和理论教学成绩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师生对于教学模式的评价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基础检验岗位带教工作的重要性显著,在具体带教期间需要基于实习生实际情况改善与优化带教模式,通过多方面改进措施提高带教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临床基础检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习生;岗位带教;教学模式

随着医学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教育和人才培养也逐步走向专业化、系统化[1]。临床基础检验岗位作为医学检验技术实习生职业发展的重要一环,承担着培养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相结合的重任,但是传统带教模式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在实习生临床思维、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较为薄弱,所以如何通过有效的带教模式提高实习生的专业素养和临床技能,成为当前医学检验教育的重要课题[2]。目前常规带教模式主要依赖教师的理论授课和实习生的自学实践,但因为课堂教学和实际操作之间的脱节,实习生在进入临床岗位后,导致实习生很容易出现理论知识无法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导致临床检验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难以达到预期标准[3]。此外,实习生个体差异较大,传统带教模式未能充分考虑不同学习风格和知识水平的实习生需求,导致教学效果参差不齐。随着医疗行业对医学检验人才的要求逐渐提高,培养具有综合素养和临床能力的检验技术人才迫在眉睫[4]。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开始探索通过优化带教模式提高医学检验技术实习生的实践能力和临床适应性。例如,丰富教学资源、引入实际案例教学、改善考核方式等方式,能够帮助实习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提升其专业技能水平。对此,本研究将通过对比不同带教模式下实习生的表现,探讨在临床基础检验岗位中应用改进带教模式的效果。具体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1月到2024年1月我院接受基础检验岗位带教的实习生40例作为案例。实验组入选实习生20名,男女分别3名、17名,年龄(23.64±2.05)岁;常规组入选实习生20名,男女分别3名、17名,年龄(23.70±2.11)岁。两组实习生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价值,P>0.05。

纳入标准:完成相关理论课程;具备基本实验操作能力;通过临床实践考核;能接受岗位带教安排;具备独立思考和学习能力;无影响学习的健康问题;愿意参加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存在学习障碍或特殊需求;不配合带教安排或指导;受过其他相关专业培训;无法参与全程实习计划;有严重实验操作错误史;存在影响实验的心理问题;曾中途退出带教项目经验。

1.2方法

常规组应用常规带教模式,带教教师在实习过程中通过讲授医学检验的理论知识,帮助实习生掌握基本的检验原理和操作流程。理论内容通常包括基础检验学、实验室质量控制等相关课程。开展固定操作演示,展示常规检验项目的实验步骤。实习生主要通过观看操作流程,逐步了解并熟悉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根据带教教师的讲解和演示,按照标准的操作规程独立进行实验操作。带教教师在一旁监督并及时纠正操作错误,但实习生的动手实践机会有限。

实验组基于丰富教学资源、引入实际案例、改善考核方式、改善教学体系以及丰富实验教学细节等思路改进带教模式,具体教学改革措施如下:1、丰富教学资源。通过增加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如多媒体教学、虚拟实验室和在线学习平台,实习生能够在课外获取更多的学习材料,帮助实习生更好地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2、引入实际案例教学。带教过程中引入真实的临床检验案例,结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典型问题,开展案例分析和讨论。通过模拟检验环境,帮助实习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3、改善考核方式。将传统的单项操作考核改为综合性考核,涵盖理论知识、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考核频次增加,并设置阶段性评估,既能检测实习生的学习进度,也能及时发现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4、改进教学体系。在原有教学基础上优化教学流程,强调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带教内容从基础到高级,由简入繁帮助实习生的学习与实践同步提升,确保掌握各个阶段的核心技能;5、加强实践操作训练。增加实习生的动手操作机会,设立多种实验项目,培养实习生的实验能力和实验室工作流程意识。教师会对每个实习生的操作进行个别指导,针对性地纠正错误,并提供改进建议;6、个性化教学指导。根据每位实习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指导。带教教师根据实习生的表现,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帮助实习生解决个性化学习问题,提升整体学习效果;7、丰富实验教学细节。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强调细节的重要性,带教教师会针对实验步骤中的关键环节进行详细讲解和示范,例如样品处理、仪器操作和结果分析等,以确保实习生熟悉每个操作细节并能独立完成实验。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实习生的成绩以及师生对于教学模式的评价。

教学成绩的考核基于百分制方式进行评价。教学模式评价基于自制量表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满分100分,分数越高满意度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选取SPSS26.0软件进行研究,通过计量计数资料进行数据的分析判断,P<0.05证明数据对比满足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教学成绩对比

实验组的实践和理论教学成绩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师生对于教学模式的评价均高于常规组,P<0.05。详细情况见表1。

2.2教学满意度评价对比

实验组师生对于教学模式的评价均高于常规组,P<0.05。详情见表2。

3.讨论

随着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和临床要求的不断提高,带教模式的改进已经成为亟需解决的课题。首先,丰富教学资源是改进带教模式的关键措施之一。通过引入多媒体教学、虚拟实验室和在线学习平台等资源,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获取学习材料,进一步加深对复杂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5]。丰富的资源能够使学生在课堂外进行自我学习和复习,有助于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迁移的效果。其次,引入实际案例教学显著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应用能力[6]。传统带教模式往往只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与实际临床工作相结合的机会。通过引入实际案例可以直观地了解到临床检验工作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案例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还可以培养临床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再次,改善考核方式对于提升带教效果也至关重要。传统考核方式多为理论知识的单一评估,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增加操作技能、案例分析等综合性考核,能够更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能力水平,能够促使学生更加注重实践操作和临床思维的培养。另外,个性化教学指导的应用提高了带教工作的针对性。传统带教模式往往忽略了学生个体差异,导致教学效果不均衡。而通过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点和表现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可以针对每个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补充和强化,有效提升整体学习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实践和理论教学成绩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师生对于教学模式的评价均高于常规组,P<0.05。这一结果证明基于丰富教学资源、引入实际案例、改善考核方式、以及优化教学体系的改进带教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医学检验技术实习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改进后的带教模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还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个性化指导,提高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积极性,以此提升师生互动和教学效果的反馈。

综上所述,改进带教模式对提高医学检验技术实习生的教学效果具有显著作用,优化教学内容、创新考核方式并注重实际案例分析与操作细节的培养能够帮助实习生更快适应临床工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杜彦秋,杜阳阳,李增军,等.基于King达标理论的综合教学在肿瘤内科临床带教中的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22,21(4):438-441.

[2]蒋开玲,张继业.新时代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实习方式的探索与实践[J].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2022(4):223-224.

[3]张伟,徐华国,蒋叶,等.辩证思维在检验医学技术专业实习带教中的应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20,31(1):122-124.

[4]嵇玲瑛,陈巧玲,全小明,等.护理实践微信公众号辅助提升护生岗位核心胜任力的初步探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22,21(4):479-483.

[5]霍苗.临床护士循证护理实践行为影响因素及作用路径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22.

[6]李东梅,杨怡,王晟,等.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在分子生物实验室实习带教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用检验医师杂志,2023,15(2):218-22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