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规范化管理的预防性护理对淋巴瘤住院化疗患者骨髓抑制期感染情况的影响分析
摘要:目的以“促进淋巴瘤住院化疗骨髓抑制期患者护理水平不断提升”为根本目的,探讨基于规范化管理的预防性护理的应用,并重点分析对感染情况的影响。方法病例选择及分组:选择扬中市人民医院肿瘤血液科2023年7月~2024年7月诊治的淋巴瘤住院化疗骨髓抑制期患者150例,应用摸球法分为对照组(75例,常规护理)、观察组(75例,常规护理+基于规范化管理的预防性护理)。指标选择及分析:选择感染情况指标(感染总发生率),情绪心理状态指标(SAS、SDS、FoP-Q评分),自我效能及自护能力指标(GSES、ESCA评分),生活质量指标(FACT-G评分),临床疗效指标(化疗缓解率),统计学分析以上指标,结合分析结果评价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相比,观察组感染总发生率更低,SAS、SDS、FoP-Q评分更低,GSES、ESCA评分更高,FACT-G评分更高,化疗缓解率更高,且经统计学分析证实两组之间有显著的对比差异(p<0.05),护理前以上指标则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基于规范化管理的预防性护理适合、值得推广,可以有效提升淋巴瘤住院化疗骨髓抑制期患者的护理水平,对感染风险降低、情绪心理改善、自我效能及自护能力增强、生活质量提高等方面都可以产生较大的积极影响,从而助力临床疗效巩固提升,更好地保障患者健康安全。
关键词:规范化管理;预防性护理;淋巴瘤;化疗;骨髓抑制期;感染情况
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其病机尚未完全明确,家族遗传、病毒感染、免疫缺陷、毒性物质接触、饮食不平衡、生活不健康等均为病因。淋巴结肿大和局部肿块是淋巴瘤的典型表现,早期通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但随着病程延长、病情发展,肿瘤细胞侵犯其他组织器官和系统,引发多种全身症状,包括但不限于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皮肤瘙痒,同时还会有胸痛、咳嗽、腹痛、腹水、骨痛、贫血等症状[1]。及时有效与长期规范的治疗,是改善淋巴瘤症状,控制病情,继而降低病死风险的关键,化疗则为本病的重要疗法。不过化疗在抑制与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对其他组织造成损伤,导致患者发生多种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乏力、过敏、关节肌肉疼痛、骨髓抑制等。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降低,此类患者的免疫力、抵抗力往往进一步下降,容易发生感染事件,感染则会导致病情更加复杂,对患者健康、临床疗效、预后恢复造成一定影响[2]。另外,淋巴瘤住院化疗骨髓抑制期患者由于病症较重、化疗副反应发生、身体不适、生活改变、不了解疾病知识等原因,容易产生不良情绪,接触不良因素,也不利于疗效巩固、预后改善。对此,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应用科学完善的护理模式,降低淋巴瘤住院化疗骨髓抑制期患者感染率,保障与改善其生理心理健康,促进疗效巩固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特探究基于规范化管理的预防性护理的应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扬中市人民医院肿瘤血液科2023年7月~2024年7月诊治的淋巴瘤住院化疗骨髓抑制期患者150例,应用摸球法分为:(1)对照组。75例;男40例,女35例;年龄45~75(65.73±4.18)岁;非霍奇金淋巴瘤52例,霍奇金淋巴瘤23例。(2)观察组。75例;男39例,女36例;年龄45~75(65.81±4.13)岁;非霍奇金淋巴瘤54例,霍奇金淋巴瘤21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纳入标准:(1)诊断明确,根据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最终确诊;(2)有化疗指征,在本院规律化疗;(3)经临床检查评估,确认处于骨髓抑制期;(4)生存期6个月及以上;(5)临床资料齐全,SAS、SDS、GSES、ESCA等指标数据记录完整;(6)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循环系统疾病;(2)合并其他恶性肿瘤;(3)重要器官功能严重不全;(4)无法正常沟通交流;(5)研究中途退出或失访。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包括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规范进行症状管理、配合医生临床治疗、做好病房环境维护、讲解疾病基础知识、适当予以安抚鼓励、做好清洁消毒杀菌等。
观察组常规护理+基于规范化管理的预防性护理:(1)成立小组,规范培训。由护士长担任组长,负责带领组员参与培训、总结经验、反思问题、分析病例、挖掘风险、整合文献、查找依据、制定方案、模拟演习,以此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后续高效率、高质量开展工作打下基础。(2)完善制度,规范操作。要求总结经验,取精华、去糟粕,同时调查现状,分析现存问题及相关因素,还要通过文献分析、学术交流等途径,整合循证依据、先进经验、优秀成果,以此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完善排班轮班制度、小组责任制度、消毒杀菌制度、手卫生管理制度、沟通反馈制度、紧急上报制度、风险管理制度等等,使护理人员有规可循、有据可依,同时实施绩效管理制度,让护理人员有意识高标准要求自己,有能力规范各项操作。(3)密切配合,规范护理。①规范化病室管理:实施保护性隔离,一是安排入住层流床,入住前全面清洁消毒,入住后定时开窗通风,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常规治疗在围帘内进行,其间做好消毒防护,家属可视情况在围帘外陪护;二是安排入住单人病房,该方法主要适用于感染风险极高的患者,比如白细胞计数<2.0×109/L者。患者入住期间做好消毒杀菌工作,包括采用紫外线灯管照射方法消毒空气,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等等。另外单人病房患者禁止室外活动,谢绝亲友探视,进出的医务人员都需要穿隔离衣、戴口罩、换拖鞋,患者自己也需要戴口罩和帽子。②规范化手卫生管理:通过加强培训、开展考核、组织演练等途径,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管理意识与能力。安排专人负责定期清点洗手液、手消毒剂、抽纸盒、烘干机等手卫生用物的数量并进行质量检查,确保物资充足,方便使用。张贴手卫生提示图与洗手步骤图,提高落实率与正确率。在接触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血液以及用过的仪器、设备、药品之前,还要佩戴手套。③规范化口腔护理:帮助患者正确漱口与刷牙,叮嘱患者饭后及时漱口,密切观察患者口腔黏膜,要求患者避免食用刺激性较强或粗糙生硬的食物,指导患者细嚼慢咽与多饮水(每日1500ml以上),提醒患者适当补充维生素。④规范化呼吸道护理。向患者说明戴口罩的目的意义,并教会正确戴口罩的方法,叮嘱日常佩戴口罩。帮助患者有效咳嗽、咳痰,密切观察痰液的颜色、量、性状,确保及时发现异常。及时清理患者呼吸道内的异物。按时更换辅助呼吸设备的配件,如呼吸机管路,对于湿化罐、雾化器的内装液体则需要每24h更换1次。⑤规范化皮肤护理。指导患者穿柔软、宽松的衣物,保持床单被褥卫生干燥。协助患者做好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科学评估压疮风险,进行分级,做到提前预警。按时帮助患者更换体位以间断局部减压,同时做好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预防。叮嘱、看护患者勿挤压、抓搔皮疹或皮损部位。⑥规范
化肛周护理。指导患者正确排便,叮嘱患者使用温水及柔软的纸巾仔细清洗和擦拭。协助患者睡前高锰酸钾坐浴,观察肛周皮肤黏膜情况。⑦规范化心理护理。关心、关注患者情绪起伏、心理变化并进行科学评估,以合理应用放松训练、情志转移、音乐调节等护理方法实现积极干预。在此基础上,与家属共同合作,维护患者心理健康。⑧规范化健康教育。为患者讲解相关知识,同时通过发放知识手册、分享电子资料等方式,进一步提高患者认知水平与自护能力。⑨规范化生活护理。涉及饮食、睡眠、卫生、运动等多个方面,了解患者问题及需求,尽量解决和满足。
1.3观察指标
(1)感染情况。计算感染总发生率。
(2)情绪心理状态。应用的评估方法为焦虑量表(SAS)和抑郁量表(SDS)评分法(2个量表总分均为100)以及病进展恐惧量表(FoP-Q)评分法(该量表总分为25),采取的评估标准为3个量表评分越低越好[3-4]。
(3)自我效能及自护能力。应用的评估方法为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法(该量表总分为100)以及自我护理管理量表(ESCA)评分法(该量表总分为172),采取的评估标准为2个量表评分越高越好[5-6]。
(4)生活质量。应用的评估方法为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FACT-G)评分法(该量表总分为108),采取的评估标准为各维度评分越高越好[7]。
(5)临床疗效。完全缓解的评估标准为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血象、骨髓象等检查结果无异常;部分缓解的评估标准为症状体征、血象、骨髓象中有一项未完全缓解;未缓解的评估标准为以上3项有2项及以上未缓解[8]。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3.0对计量资料()、计数资料[n(%)]分别采取t、x2检验,p<0.05为对比有显著差异。
2结果
2.1感染情况指标对比
观察组感染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情绪心理状态指标对比
观察组护理后的SAS、SDS、FoP-Q评分低于对照组,p均<0.05,护理前则均为p>0.05。见表2。
2.3自我效能及自护能力指标对比
观察组护理后的GSES、ESCA评分高于对照组,p均<0.05,护理前则均为p>0.05。见表3。
2.4生活质量指标对比
观察组护理后的FACT-G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均<0.05,护理前则均为p>0.05。见表4。
2.5临床疗效指标对比
观察组化疗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3讨论
化疗能有效抑制与杀灭肿瘤细胞,目前临床针对淋巴瘤有多种化疗方案,如ABVD、CHOP、R-CHOP等等,经研究与实践证实,都可以获得良好疗效[9-10]。但与大部分疗法相比,化疗的副作用较大,易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骨髓抑制就是其中常见的一种。淋巴瘤患者本身免疫力与抵抗力就有所下降,发生骨髓抑制后,免疫功能进一步受损,使其面临较高的感染风险,且一旦感染可影响身体健康、疾病治疗、临床预后、生活质量[11]。护理具有识别、管理,继而降低风险的作用,因此,通过科学有效的护理避免淋巴瘤化疗骨髓抑制期患者发生感染,具有重要意义。另外,这类患者普遍存在不良情绪较重、自我效能感不强、自护能力较低等问题,也需要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使其能积极面对、有效配合,并有意识、有能力防范感染,维护自己的身心健康,从而助力疗效巩固、预后改善[12]。但从以往常用的常规护理来看,由于该模式下的护理工作主要以“配合治疗完成”为宗旨,未能高度关注患者的健康问题及健康需求,缺乏针对性、全面性、主动性、人文性、预见性、系统性,导致护理的多种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需要改进、优化、完善与创新[13-14]。规范化管理是一种现代化管理模式,可有效梳理、改进工作中的不足,同时通过成立小组、规范学习能促进人员能力与素养提高,通过完善制度、规范操作能促使人员高标准要求自己,以此为后续高效率、高质量开展各项工作打下基础。预防性护理是近些年兴起的护理模式,其应用强调事先总结护理问题、挖掘风险因素,并基于问题与因素明确诊断,根据患者情况与结合理论依据、实践成果制定方案,从而在问题未发生前进行积极干预,达到规避目的。相关研究指出,以上2种模式的结合运用,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起到巩固疗效、缓解情绪、改善生活、促进恢复等作用[15]。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两组相比,观察组感染总发生率更低,SAS、SDS、FoP-Q评分更低,GSES、ESCA评分更高,FACT-G评分更高,化疗缓解率更高,且经统计学分析证实两组之间有显著的对比差异(p<0.05),护理前以上指标则均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发现,基于规范化管理的预防性护理有利于淋巴瘤住院化疗骨髓抑制期患者护理水平提升,对感染风险降低、情绪心理改善、自我效能及自护能力增强、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巩固都可以产生较大的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基于规范化管理的预防性护理在淋巴瘤住院化疗骨髓抑制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具备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刘舒婷,李彦珊,许玄,等.层流床对恶性血液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患者干预性治疗的影响[J].医疗装备,2024,37(15):77-79.
[2]胡志华,林曼瑜,唐艳青.预防护理在白血病患儿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的应用效果[J].妇儿健康导刊,2024,3(13):121-124.
[3]童阿英,吴宝玲,杨亚笑.全面护理在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护理中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4,22(08):164-166.
[4]李成成,殷利,向明芳,等.集束化护理模式对肿瘤患者骨髓抑制期有效性的Meta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4,21(02):240-248.
[5]李成成,殷利,向明芳,等.肿瘤病人骨髓抑制期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23,21(24):3358-3361.
[6]荆雷,李玉竹,史继欣.层流床在恶性血液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经济价值[J].中国民康医学,2023,35(13):183-186.
[7]饶洋.基于个案分析的针对性护理结合健康教育在白血病骨髓抑制期患者肛周感染发热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并发症的影响分析[J].黑龙江医学,2023,47(10):1233-1235.
[8]王晶晶.恶性肿瘤化疗导致重度骨髓抑制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23,21(04):174-176.
[9]上官木兰.整体护理在急性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2,13(09):179-182.
[10]王晶晶.恶性肿瘤化疗导致重度骨髓抑制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23,21(04):174-176.
[11]金霞,张亚银.白血病患者化疗后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4,28(21):5-7+11.
[12]杜小亚,杜小飞,陈拥军.基于预测模型的护理干预对化疗后肺癌患者骨髓抑制、生活质量的影响[J].肿瘤基础与临床,2024,37(01):92-94.
[13]谢丽丽,胡亭钰,张丽.预防性护理联合情绪疗法对白血病化疗患者自我效能、遵医行为、感染预防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3,20(18):2762-2767.
[14]杜雪,潘静,张宁,等.医护一体化的预见性护理在骨髓瘤患者化疗前后护理中的应用[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2023,44(02):85-89.
[15]柯希兰,马运侠,左名秀.基于规范化管理的预防性护理对淋巴瘤住院化疗患者骨髓抑制期感染情况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21,28(10):1265-1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