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生态保护的 “三山挟两江” 流域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构建
摘要:“三山挟两江” 流域生态系统独特且重要,农作物生产在此区域占据关键地位。本文聚焦于该流域,深入剖析基于生态保护的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构建的重要性、现状及挑战,提出涵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优化等多维度的绿色防控体系构建策略,并探讨保障体系有效运行的措施,旨在为推动该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生态保护;“三山挟两江”;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
1引言
“三山挟两江” 流域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域,其生态环境的稳定性与农作物的健康生长紧密相连。农作物病虫害一直是影响农业生产的关键因素,传统的病虫害防控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虽能控制病虫害,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等问题。在生态保护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当下,构建绿色防控体系成为实现该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三山挟两江” 流域生态特征与农作物病虫害现状
2.1 流域生态特征
“三山挟两江” 流域地形复杂多样,山地、丘陵、平原交错分布,气候具有明显的过渡性,降水充沛且季节分布不均。这种独特的地理与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多样化的生态环境,同时也为病虫害的滋生与传播创造了条件。
2.2 农作物病虫害现状
该流域农作物种类丰富,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等,经济作物涵盖蔬菜、水果、油料作物等。近年来,病虫害发生呈现出愈发严重的趋势。以水稻为例,稻瘟病在高温高湿年份大面积爆发,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小麦赤霉病不仅降低小麦产量,还会产生毒素,影响小麦品质。在虫害方面,玉米螟对玉米的危害十分普遍,蔬菜蚜虫和水果炭疽病也常年困扰着种植户。病虫害的发生频率逐年增加,危害程度不断加重,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
3绿色防控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3.1 生态保护需求
传统的化学防治过度依赖农药,导致大量农药残留于土壤、水体和空气中,破坏了生态平衡,影响了有益生物的生存与繁衍。构建绿色防控体系能够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流域生态系统的稳定。
3.2 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
随着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减少农药残留成为农产品生产的重要目标。绿色防控体系通过采用绿色、环保的防控技术,能够有效降低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满足市场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
3.3 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
农业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绿色防控体系的构建有助于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压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农业生产的长期稳定发展,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
4绿色防控体系构建策略
4.1 农业防治措施
选用抗病虫品种:根据流域的病虫害发生特点,选育和推广具有抗病虫特性的农作物品种,从源头上降低病虫害的发生风险。例如,选育抗稻瘟病的水稻品种,减少稻瘟病的危害。
合理密植与轮作:合理规划农作物的种植密度,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抑制病虫害的滋生。同时,推行轮作制度,打破病虫害的生存环境,减少病虫害的积累。如水稻与油菜轮作,可有效减少水稻病虫害的发生。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田间杂草、病残体,合理施肥、灌溉,增强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定期对农田进行深耕,破坏病虫害的越冬场所,减少病虫害基数。
4.2 物理防治措施
灯光诱捕: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在田间设置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等,诱捕鳞翅目、鞘翅目等害虫。如在玉米田设置频振式杀虫灯,可有效诱捕玉米螟成虫。
色板诱杀:根据害虫对不同颜色的趋性,悬挂黄板、蓝板等诱杀害虫。黄板可诱捕蚜虫、白粉虱等害虫,蓝板可诱捕蓟马等害虫。
防虫网覆盖:在蔬菜、花卉等种植区域,覆盖防虫网,阻止害虫侵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防虫网的孔径根据防治对象的大小进行选择,一般为 20 - 40 目。
4.3 生物防治措施
天敌利用:保护和利用自然界中的害虫天敌,如捕食性昆虫(瓢虫、草蛉等)、寄生性昆虫(赤眼蜂、茧蜂等)、微生物(苏云金芽孢杆菌、白僵菌等),控制害虫种群数量。例如,释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可有效降低玉米螟的虫口密度。
生物农药应用: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如植物源农药(苦参碱、印楝素等)、微生物源农药(井冈霉素、多抗霉素等),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生物农药具有低毒、低残留、对环境友好等特点,符合绿色防控的要求。
4.4 化学防治优化
精准用药:根据病虫害的发生种类、发生程度和农作物的生长阶段,精准选择农药品种和使用剂量,避免盲目用药和过量用药。利用病虫害监测数据,制定科学的用药方案,提高防治效果。
合理轮换用药:为防止害虫产生抗药性,合理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例如,在防治蚜虫时,交替使用吡虫啉、啶虫脒等不同类型的农药。
安全用药:严格遵守农药的使用安全间隔期,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对农民的安全用药培训,提高农民的用药安全意识。
5绿色防控体系实施保障
5.1 政策支持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绿色防控技术的研发、推广与应用。设立专项补贴资金,对采用绿色防控技术的农户和农业企业给予补贴,降低绿色防控成本。加强对农药生产、销售和使用的监管,规范农药市场秩序。
5.2 技术培训与推广
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对绿色防控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能力。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示范、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农民传授绿色防控技术知识。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强基层农技人员的配备,提高技术推广效率。
5.3 资金投入
加大对绿色防控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支持绿色防控技术研发、设备购置、示范基地建设等。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绿色防控项目,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合理分配资金,确保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
5.4 监测与预警体系完善
建立健全农作物病虫害监测网络,加强对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及时发布病虫害预警信息,为农民提供科学的防治指导。
6结论
“三山挟两江” 流域基于生态保护的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对于保护流域生态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施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优化等多维度的防控策略,并加强政策支持、技术培训与推广、资金投入、监测与预警体系完善等保障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农作物病虫害的危害,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未来,还需进一步加强绿色防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不断完善绿色防控体系,为该流域的农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吴小青,方文. 绿色植保理念下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对策探讨 [J].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24, (06): 69-70.
[2]李洪军,汤其江,高玉侠,等. 农作物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分析 [J]. 河南农业, 2024, (22): 13-15.
[3]高宏云,毛洪霞,张婷,等.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与绿色防控技术研究 [J]. 南方农机, 2024, 55 (11): 68-7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