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循证理论的手术室护理流程优化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中价值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其介入术中采用基于循证理论手术室护理流程优化(以下简称手术室循证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运用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手术室循证护理。结果: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平行对比中,观察组2.86%,对照组11.43%,P<0.05;手术室护理服务满意度观察组为100.00%,对照组为88.57%,P<0.05。结论:对于行介入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运用手术室循证护理有利于预防并发症,并可提升患者的手术室护理服务满意度。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循证理论;手术室护理
介入手术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具有关键作用,有助于快速开通堵塞血管,改善心脏功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然而此类患者的病情复杂,手术操作精细化程度高,需要积极做好手术室护理配合来提升手术质量。手术室循证护理旨在以循证理论作为指导,通过对护理流程进行调整和优化,从而确保环节间的紧密衔接和人员之间的密切配合[1]。本文将分析对于行介入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手术室循证护理的干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常规信息资料
随机抽取本院2022年10月~2024年10月70例行介入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例作为研究样本,借助随机数字表法予以均分组,即对照组(n=35例)、观察组(n=35例),对照组男、女病例依次为18例、17例;年龄情况如下:52~82岁,平均数(69.37±2.62)岁;身体质量指数(BMI)情况如下:17.8~30.6kg/m2,平均数(21.52±1.72)kg/m2。观察组男、女病例依次为19例、16例;年龄情况如下:50~83岁,平均数(69.35±2.63)岁;BMI情况如下:17.5~30.7kg/m2,平均数(21.53±1.71)kg/m2。2组以上各信息资料平行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运用手术室常规护理,即做好术前准备工作,详细核对患者的各项信息资料,依据手术操作流程做好护理配合,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等。观察组采用手术室循证护理,方法为:(1)循证问题及循证依据:进行文献资料的检索,并对以往的手术案例进行查阅,总结以往的护理经验,对于手术室护理中的潜在性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明确影响手术质量、预后结局的相关因素,以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改善患者预后为目标来制定循证护理方案。在知网、万方等网络数据库平台当中进行文献资料的检索,并对获取资料的真实性、推广性、实践性进行审查,在此基础上将患者的护理需求、科研证据以及护理工作经验进行紧密结合来制定手术室循证护理方案;(2)手术室循证护理实施:①体位护理:其目的是缓解应激反应,预防心动过速等并发症,在不干扰手术操作的前提下恰当调整患者的手术体位,通常为平卧位、侧卧位或者半卧位,从而降低心肌耗氧量,减轻患者的心脏负荷。;②体温护理:其目的是改善患者的心肌灌注,维持体温稳定,避免心肌损伤。于术前30分钟提前对手术室内温湿度进行合理调控,术中监测体温并及时调整手术室温度,非手术区域进行遮盖,输注液体均需对其提前预加温;③护理流程优化:其目的是提升医护人员的配合度和协调能力,预防护理缺陷,手术室护理人员积极接受培训,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参与考核,确保能够掌握护理理论知识,并熟练运用护理操作技能。做好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护理人员做到明确分工、协同配合,做好时间规划与管理,明确患者的手术特点,并预估患者手术的结束时间,从而提前与相应人员进行沟通和联系,确保患者的手术及时、准时开展。
1.3评价规范
(1)统计2组患者出现的相关并发症,例如心动过速、室性心律失常以及心排血量减少等。(2)对2组患者均进行护手术室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内容包含护理技术、手术效果、工作态度、责任意识等方面,总分为100分,非常满意(≥95分)、满意(70~94分)、不满意(<70分)。
1.4统计学处理
文中所有数据均借助SPSS22.0分析,其中涉及的计量资料表示形式为:(),即均值加减标准差,均施以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形式为:[n(%)],均施以χ2检验,P<0.05即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平行对比
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平行对比中,观察组%,对照组11.43%,P<0.05。
2.2手术室护理服务满意度组间平行对比
手术室护理服务满意度观察组为100.00%(35/35),其中非常满意23例,满意12例,以及不满意0例;手术室护理服务满意度对照组为88.57%(31/35),其中非常满意12例,满意19例,以及不满意4例。与对照组进行组间平行对比手术室护理服务满意度为观察组较高P<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常见的恶性心血管疾病,发生于冠脉病变基础上,由于冠脉血供减少甚至中断进而引起心肌细胞坏死,患者的起病急,病情发展速度较快,具有较高的猝死风险[2],目前对该类患者多采用介入术来进行治疗,具有手术疗效确切、手术创伤性低、预后良好等特点,为了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手术疗效,预防并发症,需要积极做好手术室护理。手术室循证护理在应用中更加注重问题的分析与循证资料的收集,紧密结合患者的护理需求以及护理工作经验和资料查阅结果来制定护理方案,可提升护理的科学性、计划性、目的性,同时通过进行护理流程优化有利于提升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更好的进行紧密协同与配合,有利于确保手术的安全、平稳进行[3]。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手术室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表明手术室循证护理能够提高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对于行介入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运用手术室循证护理有利于预防并发症,并可提升患者的手术室护理服务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李佳文.基于价值流程图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术前院内流程现状研究[J].蛇志,2024,36(3):307-310+352.
[2]王彦哲,赵静,杨春晓,刘文彩,位新红,郝恩刚,闫春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ECMO支持下急诊PCI术流程再造[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24,31(10):18-23.
[3]洪华桑.基于循证理论的预见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的影响[J].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2024,34(1):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