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关于初中数学校本作业设计的若干思考研究

张火木
  
教育管理媒体号
2023年32期
晋江市磁灶中学 362200

摘 要: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创新初中数学的校本作业设计,使作业内容和形式更多样化,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在此基础上,教师要结合校本作业,给予学生更多的评价反馈和协助,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而有趣的学习环境,使他们更好地了解数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校本作业;设计策略

引言

所谓校本作业,就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由教师设计的,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的,符合本校生源特点的作业。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校本作业的设计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

一、初中数学校本作业设计的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作业的设计应该富有趣味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游戏、竞赛、实际应用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作业。

(二)层次性原则

作业的设计应该具有一定的层次性,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能力水平。可以分为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等不同层次,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三)实践性原则

作业的设计应该具有一定的实践性,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可以设计一些调查报告、小发明、小制作等形式的作业。

(四)探究性原则

作业的设计应该具有一定的探究性,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探究性实验等形式的作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结论。

二、初中数学校本作业设计策略

(一)兼具实效性与趣味性

数学作业应该是灵动而开放的,教师在设计校本作业时,要打破传统的作业形式,使作业兼具实效性与趣味性,既能通过新鲜元素吸引学生,使其对数学知识和问题产生学习的兴趣,又能以高质量的内容切实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部分教师在设计校本作业时一味追求外在的形式,无形中为学生完成作业增添了压力。比如,教师要求学生通过制作 PPT 的方式来完成作业,将作业复杂化,而部分学生不了解 PPT 的制作方法,这无疑提高了学生完成作业的难度。而面对相同内容的 PPT,外形美观的 PPT 更容易获得教师的认可,长此以往,学生会忽视作业的内容,校本作业也就失去了巩固知识点的作用。为了使作业兼具实效性与趣味性,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设计校本作业,筛选与课堂关联性强、趣味性明显的优质作业内容,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知识巩固效果。

(二)丰富多样的主题

随着网络信息科技的发展,教师应在设计校本任务时积极创新和融入新元素,为学生设计丰富多样的家庭主题和内容。例如,以”统计调查”一课为例,教师可以成立学生小组,让学生选择航空、自然、人文、社会或其他调查领域的某个方面,并将数学与不同领域的知识相结合,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见识,以丰富多样的主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掌握统计调查方法。

(三)设计多元化的作业形式

除了常规的书面作业外,还可以设计一些调查报告、小发明、小制作、小组讨论等形式多样的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同时,设计个性化的作业内容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和能力水平,设计个性化的作业内容。例如,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布置基础题和提高题,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布置拓展题和发展题。并且设计实践性和探究性的作业题目可以结合实际生活和生产实践设计作业题目,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例如,可以设计一些社会实践、实验探究等形式的作业。通过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探究性实验等形式的作业题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可以设计一些数学建模、数学证明等形式的作业。

(四)以学生的层次为依据设计校本作业

初中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但由于学生心理、能力、智力、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个体差异也比较显著。在这种情形下,若是设计统一的校本作业,则往往难以满足学习水平各异的学生的学习与训练需求。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课堂教学的目的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特点,对学生进行层次划分,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灵活性强的校本作业。当学生的总体水平有所改变时,教师也可以适当地提高作业的难度。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校本作业设计是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既是学生知识的培养和巩固,又是专业技能的拓展和形成,发挥和反馈教育的作用,是指导教师调整教学战略的一种重要方法。因此,在新时期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应该优化数学校本作业的设计,进而达到”减负提效”的双重目的。

参考文献:

[1]孙洪波,梁凯毓,王文静.”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特色作业的有效优化设计研究[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3,(1).

[2] 范生娜 . 深度学习理论下初中数学单元主题作业 设计与实践——以《线段的最值》为例 [J]. 福建 教育学院学报 , 2021, 22(6):2.

注:本文系2022年晋江市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课题““双减”背景下“晋江市初中数学分层作业”校本化使用实践研究(编号:JJ2022-ZX43)”的研究成果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