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一花一草一世界 一词一语总关情核心素养下古典诗歌大单元关键词教学策略探索

侯娟娜
  
教育管理媒体号
2023年38期
陕西省咸阳市杨陵区后稷路11号杨陵区高级中学 712100

摘要:在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三新”背景下,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引领下,古典诗歌的课堂教学如何提高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课前预习、课后研读、考场作答的效率,是古典诗歌教学面临的严峻考验。本文以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诵读”部分四首古典诗歌为对象,尝试摸索以课堂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群诗为对象,以联读为方法,以关键词为抓手的教学策略摸索,以期提高古典诗歌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古典诗歌;大单元;关键词;教学策略

鉴赏古典诗歌能全面而深入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鉴赏能力,古典诗歌阅读一直以来就是高考阅读必考题。但是给分又普遍较低,究其原因在于考生读不懂诗歌。古典诗歌鉴赏是建立在读懂的基础上对诗歌形象、语言、技巧和情感的解读,而学生往往就已经被理解诗歌钳住了命门,无法再进行具体的鉴赏,因此古典诗歌的教学关键在于读懂诗歌。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对古典诗歌的阅读鉴赏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编入大单元,例如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和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分别为八首诗和七首诗;另一部分为每本书最后一部分“古诗词诵读”,每册书都为四首诗。共计三十五首古典诗歌。那么,如何借助这三十五首诗歌帮助学生进入古典诗歌鉴赏的第二境界,我想先以选择性必修上册的四首诗来作为大单元关键词教学策略的尝试。古典诗歌是诗人反复推敲以期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语言效果,为“吟安一个字”下足了功夫,因此,古典诗歌中可谓字字关键词,有的最妥帖,有的最精确,有的最生动,有的最传神,有的最共情。这些关键词能使古典诗歌的诗句“活”起来,通常是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叠词、拟声词、色彩词等。

以关键词为抓手,小处着手,有的放矢,为学生阅读理解古典诗歌赋能,克服畏难心理。

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阅读理解总是停留在一知半解、似是而非的状态,在学生的心目中古典诗歌充满了谜团,往往在阅读理解古典诗歌时,就已经分不清东南西北了。笔者认为关键词就比如说是指南针,可以让学生在古典诗歌的迷雾中辨清方向,达到目的地。在古典诗歌中,以选择性必修上册“古典诗词诵读”部分为例,关键词无处不在,标题是关键词“无衣”“春、江、花、月、夜”“酒”,诗句中处处是关键词,“袍、泽、裳”“矛戈、矛戟、甲兵”“潮水、明月、花林、芳甸、白沙、白云、清枫浦、玉户帘、捣衣砧、鸿雁、鱼龙、落花、海雾、碣石、江”“黄河、金樽、月、酒、钟鼓、馔玉、五花马、千金裘”“孤坟、小轩窗、泪千行、明月夜、短松冈”,教师通过让学生以这些古典诗歌中的意象为切入口进行自主分析,借鉴林庚《说“木叶”》一文为例,从两首诗歌中挑选一个你感兴趣有感关键词,提出一个对应的可替换的近义词,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准确地把握古典诗歌,我们可以从《春江花月夜》一诗入手,例如“春江潮水连海平”的“春江”能否换成“大江”“一江”,并且可以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进行比较阅读,说出这些近义词语在具体诗歌中所表现的差异,并把自己的认知写成一篇文学短评。这里可以比较阅读,分析鉴赏的角度非常丰富,有利于开展多样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不断地鉴赏、挖掘、总结中拥有核心素养和提升实践能力。

连词成句,品读诗篇,深度挖掘古典诗歌的隐含信息,为学生赏析古典诗歌厘清逻辑思路。

1.动词作为一个主干词,在诗句中也往往起到化腐朽为神奇功效。例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且不论苏轼此三句是在为后面的诗句张本,单就其中“穿“、“拍“、“卷“等动词用得形象生动,富有力量和画面感,写出了江水腾涌的壮观景象,体现了“江山”的震撼力。《无衣》中的三个“修”,在重章叠唱中反复强调,让读者在阅读中生成了战前准备的紧张画面和将士们慷慨赴敌、同仇敌忾的坚毅神情;《春江花月夜》中“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和“江水流春春欲尽,江潭落月复习斜”四句中的“平、生”开篇就营造出唯美的艺术意境,令人神往,对于学生来说,对这两个词的理解、翻译、赏析等都是一个重点。

2.修饰词主要有形容词和副词两种,课堂活动中首先让学生明确在现代汉语的长句或结构复杂的句子中修饰语用得多,往往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依此类推,读一读四首古典诗歌,引导学生运用语法知识对诗句的成分进行划分,辨析不同修饰词的作用,例如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赏析:①使思维更严谨;②使表述更形象;③使语气更强烈;④使感情更充沛。“皎皎空中孤月轮”的“孤”使思维更严谨;“玉户帘中卷不去”的“玉”使表述更形象;“青枫浦上不胜愁”的“胜”使语气更强烈;“落月摇情满江树”的“满”使感情更充沛。

接着学生可以比一比,认真辨析两个或两个以上诗句中的修饰词能否删去,能否替换等。李白《将进酒》中“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历来是学生最爱诵读、最爱引用的四句,其中“须、空、必、还”四个副词把尽情享乐、痛快畅饮、自信超凡、洒脱纵性的诗人风格淋漓地刻画出来,何其痛快,何其豪壮,大大增强了诗句的感情色彩。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中“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其中的“惟”字可以借助白居易《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来进行比较研读赏析;也可以尝试能否用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中的“但”和“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的“只”来替换呢?都可以进行关键词赏析,从而深度挖掘诗歌的隐含信息,厘清诗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深度解读诗歌内涵。

求同存异,异同共赏,运用辩证法比照研读每一首古典诗歌,为学生感悟诗人不同的人生志趣助力。

古典诗歌中还有很多特殊词,包括叠词、数量词、色彩词等,分别从音韵和谐、对仗工整、生动形象、表情达意等角度发挥神来之笔的功效。

1.这四首诗中共有“滟滟”“皎皎”“代代”“年年”“悠悠”“沉沉”“茫茫”“年年”八个叠词,或修饰有形之物(人),或形容无形之情,如何赏析呢,学生可借鉴必修所学相关诗歌解读。“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叠词诗句,向来受到学生的喜爱,不仅是源于它诵读起来音韵像反复咏叹,余音绕梁,更是因为这七组叠词把诗人孤独寂寞、形影相吊的愁苦之形、之心、之情恰如其分地展现出来,形神兼备。梁绍王称之“出奇制胜,真匪夷所思矣”。除此之外还有学过的《古诗十九首》之《迢迢牵牛星》用了六组叠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形象地表达了牛郎织女缠绵的感情;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用“萧萧”摹拟落叶声,“不尽长江滚滚来”用“滚滚”描摹江水声,叠字既可以摹声,又可以摹色,绘声绘色。

2.数量词在古典诗歌中往往带有夸张的修辞手法,把本来抽象的事物或情感修饰出了形象感、具体感、震撼感,加重感情色彩,渲染诗歌气氛,开辟诗歌意境,从而获得美妙的美学效果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锦瑟》)“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等诸多诗句,数不胜数,数量词使诗歌声色交辉、动静相宜、虚实相生、生动有趣。这四首诗中有“千里”“代代”“年年”“一片”“千金”“三百”“一曲”“十千”“万古”“十年”“千里”“千行”“年年”等数量词,有的夸张修饰,“惟有泪千行。”有的量词叠化,“江月年年望相似。”有的量词省略,“千金散尽还复来。”有的形容抽象的情感,“与尔同销万古愁。”既可以反复诵读吟咏诗韵,也可以批词入情,体会诗人的情怀、哲思、笔调和胸臆。

3.色彩词比较少,主要集中在《春江花月夜》《将进酒》两首,有“滟滟”“皎皎”“白”“青”“金”。《春江花月夜》主要通过色彩词营造了空灵美妙的唯美的江上夜景,引人入胜,忘却人间烦恼;《将进酒》通过大开大合、大起大落的笔法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发人们对岁月流逝、人生短暂的慨叹。

如果说《诗经》是诗歌发展的源头必须要学习,不得不说,那么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无衣》更是跨越两千年的文化写照,是适应时代发展的文化传承。从《春江花月夜》《将进酒》两首古典诗歌看盛唐气象,张若虚的生活年代在开元盛世的早期,李白正值盛唐时期,两首诗歌都从情和理的层面展现了当时的思想价值和人生价值,诗人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充满了宽度和厚度,呈现了中华文化的自信和底蕴。大文豪苏轼一直以来被称为豪放派词人,殊不知他也有婉约的一面,《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可谓真挚自然、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这些课程帮助学生对中国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作品加深了解,体会精神内涵、审美追求和文化价值,培养语感,提高理解,加强写作,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