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核心素养背景下创设初中生物真实问题情境的教学策略研究

林忆长
  
教育管理媒体号
2024年11期
惠州市实验中学白鹭湖学校 516021

摘 要: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需要不断创新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本文以北师大版初中生物教材为例,探讨了创设初中生物真实问题情境的教学策略。通过分析真实问题情境对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重要性,结合具体教学案例,阐述了从生活实际、科学实验、社会热点等方面创设真实问题情境的方法,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生物;真实问题情境;北师大版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创设真实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是当前生物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创设初中生物真实问题情境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真实问题情境能够将抽象的生物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生物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光合作用”时,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为什么植物在光照下会生长得更好?为什么有些植物在阴暗处也能生长?这些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1]。同时,也有助于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真实问题情境需要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和思维方式解决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科学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生态系统”时,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一个池塘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如果池塘中的水被污染了,会对生态系统产生什么影响?这些问题需要学生运用生态系统的知识进行分析和推理,探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过程。

(三)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真实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了进行科学探究的机会,能够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能力。例如,在教学“种子萌发形成幼苗”时,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有了具体问题导向,学生就可以通过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等一系列探究活动,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真实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例如,在教学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内容时,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如何保护我们的环境?学生通过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运用生物学知识提出保护环境的措施,提升对自然、对社会的归属感,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初中生物真实问题情境的教学现状

(一)情境创设缺乏真实性

在当前的初中生物教学中,部分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缺乏足够的真实性。一些情境的设置过于理想化或脱离实际生活,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深入思考。例如,在讲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时,有些教师只是简单地描述一个虚构的生态场景,而没有结合实际的自然生态系统或身边的环境问题来创设情境。这样的情境无法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生物知识与现实世界的紧密联系,也难以激发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2]。

(二)问题情境缺乏深度和广度

部分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往往只停留在表面层次,缺乏深度和广度。问题的设置过于简单直接,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例如,在讲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时,只是提出一些诸如“细胞由哪些部分组成?”这样的浅层问题,而没有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细胞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不同细胞类型的特点以及细胞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等深层次问题。同时,问题情境的广度也不够,没有将生物知识与其他学科或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有机结合,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拓展。

(三)对问题情境的利用不充分

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虽然创设了真实问题情境,但对情境的利用却不充分。他们往往只是在导入环节使用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后,就又回到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没有将问题情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这样一来,问题情境的作用就被大大削弱,学生也难以在持续的问题解决过程中深入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此外,教师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时,缺乏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学生的参与度不高,问题情境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创设初中生物真实问题情境的教学策略

(一)从生活实际中创设问题情境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创设初中生物真实问题情境具有重要价值,从生活实际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尤为重要,它能将抽象的生物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方面,创设问题情境要利用生活中的现象。生活中有很多与生物知识相关的现象,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现象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生物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3]。例如,在教学“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时,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为什么苹果切开后会变色?为什么洗衣服时要用温水?这些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另一方面,要结合生活中的经验。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很多经验,教师可以结合这些经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生物知识进行分析和总结。比如,在教学“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时,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为什么运动后会呼吸急促?为什么感冒时会鼻塞?这些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知识的实用性。

(二)从科学实验中创设问题情境

1.演示实验

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例如,在教学“光合作用”时,可以进行演示实验:将一片绿叶放在酒精中加热,然后用清水漂洗,最后滴加碘液。学生可以观察到绿叶变成了黄白色,而滴加碘液后又变成了蓝色。通过直观演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绿叶会变成黄白色?为什么滴加碘液后又变成了蓝色?这些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探究实验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实验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例如,在教学“种子萌发形成幼苗”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探究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学生可以提出问题:种子萌发需要水吗?种子萌发需要空气吗?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吗?然后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这些探究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从社会热点中创设问题情境

首先,环境保护是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教师可以结合环境保护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教学“生态系统”时,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如何保护生态系统?学生可以通过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提出保护环境的措施,如减少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其次,食品安全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教师可以结合食品安全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生物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例如,在教学“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时,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如何选择健康的食物?学生可以通过了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食品安全知识,提出选择健康食物的方法,如选择新鲜、无污染的食物,注意食物的营养搭配等。最后,关注疾病防治。疾病防治是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教师可以结合疾病防治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生物知识进行分析和预防。例如,在教学“传染病和免疫”时,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如何预防传染病?学生可以通过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提出预防传染病的方法,如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创设初中生物真实问题情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通过从生活实际、科学实验、社会热点等方面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学习和探索,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福明.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1(10):2.

[2]杨平.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生物学实践活动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 2023(14):39-41.

[3]赵静.简析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 2021(9):41-4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