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化学教学研究

刘志元
  
教育管理媒体号
2023年2期
福建省南靖县第二中学

摘 要: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指向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理念一经提出,初中化学教学走向了新的高度,不再将教、学、评独立化,构建一体化的化学课堂,打破传统、创新思路,有效地提升了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基于此,本文将在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化学教学进行探究,进而帮助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教育教学;策略

引言:

为了实现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的评价要求,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堂教学质量,做好高初中衔接,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引用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理念,优化传统化学课堂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思想。采用有效的方法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对教与学的“评”三者合为一体,相互配合,形成协同效应,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达成,将“教—学—评”一体化这一教学模式有效渗透到初中化学教学之中。

一、“ 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

在传统的教学中,授课、学习、评价这三个阶段是分离开来的,其中教学评价在教学中对课堂教学具有重要影响,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为下一阶段学习提出指导与建议。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其中评价只是作为教学结束之后的简单总结,并没有真正地纳入到教学的过程中来,长此以往教学评价将流于形式。因此,构建完整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体系是教学有效开展的前提,教师应不断优化自身评价素养,掌握评价方法,引导学生尝试自我评价、彼此评价,教师随后做出总结性评价,体现出评价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与贯穿性,有了科学的评价标准才能让学生明白优良标准,能为接下来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的开展指明方向,引导学生学会在反思与总结中提高学科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学、评”三大要素的相互融合中,确保教学目标、学习目标与评价目标的一致性,共同致力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目前“ 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在与实践结合过程中仍需不断优化,将其有效融合,充分运用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进而提升课堂的整体性,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实效性,将教学评价一体化落实到初中课堂教学中,通过三者之间相互促进的作用,完善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习惯,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促进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提升。

二、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探究

(一)贴近实际生活,提升教学质量

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运用“教、学、评”一体化,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学习情况,了解学生遇到的实际难题。面对逻辑化、抽象性较强的化学知识点,加深了学生的理解难度。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综合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打造生活化课堂,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情境或者化学现象作为课堂实例,激发学生深度探究的愿望,培养对化学学科的兴趣,进而提升学习效果。

例如,在人教版“认识微观粒子”中关于“微观粒子”这一概念的学习,学生对于这一概念较为陌生,因此教师可以调动学生感官,引导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为出发点,进而去认知事物的微观性。学习“分子”这一知识点时,由于分子是摸不到的,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唤起学生已有认知“为什么还没有走到小吃街,隔着马路就能闻到食物的香味呢?”“夏天下过雨的土地为什么过不久就会变干?”等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进行“碳酸钙与酸”化学实验时,教师让学生用家中的醋和鸡蛋进行实验,浸泡一段时间后观察鸡蛋的变化,学习碳酸钙遇到酸出现的化学反应,增进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优化教学形式,提升化学思维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目标是多元的,其中包括学科学习目标与非学科学习目标,教师应将二者之间进行合理分配,落实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贯彻“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理念下,教师掌握好教学与评价二者之间的关系,系统性全面性地创设教学目标与评价目标,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在化学课堂上重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构建开放性课堂,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在交流讨论中强化学生的化学素养和化学思维,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在有关“原子”的课堂教学中,无法运用宏观事物阐释其运动规律,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的直观性,将原子结构进行模拟放大,让学生看到原子结构中的原子核、质子等,感受微粒存在的状态。在“离子”这一概念时,将氯化镁、氯化钠制作成微课视频,将原子和电子制作成卡通形象,搭配趣味性配音,让学生直观看到离子形成过程。提高课堂学习的趣味性,促进化学思维的提升。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中,领略知识学习的乐趣,为学生今后学习提供助力。可以说,“教、学、评”一体化在课堂教学中起到积极促进的关键作用。

(三)利用信息技术,降低学习难度

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化学课堂教学提供了便捷,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实质性的问题,教师则根据相应的学习内容创设教学情境,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帮助学生理清化学知识内在联系性,让学生能了解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性,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学习“原子”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原子的结构展现出来,并将原子模拟、放大,让学生能体会到原子并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粒,以通过动态的画面展示出来,扩展思维的同时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将不断探索,将教学和评价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积极开展丰富的学习活动,构建完整的评价体系,将阶段性评价与综合性评价相整合、理论概念与实际问题有效结合,从而推进高校化学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 徐文佳.“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化学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以沪教版“溶解现象”为例[J].化学教与学,2021(21):68-71,84.

[2] 孙小红.初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80):121-12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