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乡村幼儿园教师离职倾向的原因分析及其留任支持体系探索
摘 要:教师是办好教育的第一资源。乡村幼儿园教师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新冠疫情的持续冲击,幼儿教师离职倾向居高不下,这成为乡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瓶颈。分析乡村幼儿教师离职倾向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并提出构建乡村幼儿教师留任的支持体系,为减少教师的不合理流动,稳定乡村幼儿园教师队伍,促进农村学前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乡村幼儿教师;离职倾向;原因分析;留任;支持体系
引言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幼儿教师是人生的奠基者,关系着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办好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党和政府为老百姓办实事的重大民生工程,关系亿万儿童健康成长,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党和国家事业未来。教育部2021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本专科高校1095所,毕业生达到26.5万人,为持续补充幼儿园师资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教师配备上基本达标,全国幼儿园园长和专任教师总数超过350万人,生师比为15:1,基本达到了“两教一保”的配备标准,师资短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全国共有幼儿园29.17万所。入园儿童1791.40万人,在园幼儿4818.26万人。学前教育近十年得到快速发展。但乡村幼儿园由于受到地域偏、待遇低、工作忙、压力大等多种因素影响,尤其是近两年新冠疫情延宕反复,持续冲击各个行业,幼儿园的运营也受到明显影响,教师出现辞职或有辞职倾向,并且形势严峻。北京师范大学的一项六省份的大样本调查结果显示,幼儿教师中超过三分之一表现出离职倾向,人才流失问题已经较为严重,成为限制当前幼儿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1]。作为条件较差的乡村幼儿园,尤其是那些私立幼儿园,教师离职倾向就更加严重[2]。
当前幼师储备不足,人才竞争日益加剧,如何让离职倾向的幼儿教师留任,避免教师离职,控制师资流失?这需要以人为本,从长远和持续发展的角度,打造一只稳定高效的教师队伍,才能让幼教事业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这是很多园长面临的现实困难,同时,也是决策部门需要思索的课题。而深入分析其离职原因,据此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决策部门制定政策长期支持体系留任离职倾向幼儿园教师,是破解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
一、乡村幼儿园教师离职倾向原因分析
近年来,乡村幼儿教师因受到诸多因素影响而出现教师陆续离职的倾向。与此同时,那些尚未离职的乡村幼儿教师受到强烈“离农”倾向的持续冲击下,也会逐渐产生离职的想法。乡村幼儿教师一旦产生离职意向,必定会引发诸多不良后果,如工作热情降低,工作方式消极以及工作效率下降等,这会对乡村幼儿的健康成长产生消极影响。因此,需要深入分析乡村幼儿教师离职意向的影响因素,发现问题所在。
(一)影响乡村幼儿教师离职倾向的外部因素
1 工资待遇
研究发现,薪酬水平对教师继续留在当前工作岗位的倾向和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内在工资和外在工资均可以正向作用于工作满意度,进而负向影响教师的离职意向[4];工资水平是影响乡村教师离职的重要因素,随着工资水平的增加教师的离职意向会逐渐降低[5]。工资待遇差,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是导致乡村幼儿教师产生离职意向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双减政策”大背景下,为了给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减压,国家取缔校外培训机构,在中小学推行延迟放学。虽然幼儿园不在“双减政策”的范围内,但教育部出台了新规定,幼儿园离园时间不得早于17:30,以便解决家长接送孩子的大难题,这额外增加了幼儿教师的工作任务,但幼儿教师的待遇却没有相应的提升。
2 职称评定制度
“评职称”关乎教师的切身利益,对教师来说可谓是一件“大事”,每一位教师在职业生涯中都会遭遇职称评审的问题。对乡村教师而言,更是一大难题。一方面,由于我国事业单位职称是按着比例设定,尤其是高级职称的比例偏小,只占十分之一,且高级职称比例的分配普遍存在一种“向城性”倾向,及乡村学校的较高级职称数量和比例总体低于城市[6]。另一方面,乡村幼儿教师因为在偏远地区工作,获得晋升职称的诸多条件的机会就少,这样评职称更难,成为横在每位乡村幼儿教师面前的一道坎。尤其是民办幼儿园教师,在职称评定上受到的限制更多,晋升困难,这制约乡村幼儿教师职业发展和待遇提升,严重影响其从教积极性,进而引发离职倾向。
3 工作环境
学校是教师工作时间最长的场所,对教师的影响也较大。乡村幼儿园无论是办公条件、教学设施,还是组织氛围,相比城市学校明显较差。简陋的作业环境影响教师的情绪毋容置疑,久而久之引发其离职倾向;已有研究发现,学校营造良好的组织氛围,教师就会以积极愉快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去,这可以显著地降低教师的离职意向[7]。此外,学校领导的管理风格不仅会对教师的工作方式产生直接影响,也会间接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和心态, 正确的管理风格可以降低教师的流动和流失意愿[8]。
4 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对教师的离职意向影响明显。研究发现,获得中等及以上程度社会支持的教师,他们的离职意向明显会低于得到较少社会支持的教师。即教师得到学校、同事和家长等社会各个方面支持越多,可以增强教师对组织的忠诚度,进而降低教师的离职意向[9]。也有研究显示,当教师感受到较高的社会支持时,他们的组织归属感也会更强,能够在工作中体验到更多愉悦感,更倾向于继续留在当前工作岗位上而不是选择离职[10]。
(二)影响乡村幼儿教师离职倾向的内部因素
1 个人
在教师的性别方面,大部分学者得出的研究结论 大都如出一辙,即男性教师要比女性教师表现出更高的离职倾向。由于受到传统文化中“男主外女主内”的影响,女教师相较于男教师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 入到照顾家庭上,会更加安于现状而不是选择离职[11]。另一方面,男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承担更多的经济责任以满足家庭的实际需要,但现在乡村教师的工资待遇仍和城市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一旦获取得到更好经济待遇的机会时,男教师会更容易产生离职的想法。
2 家庭
在教师的婚姻状况方面,研究证实了未婚教师的离职意向明显高于已婚教师,因为已婚教师婚后要承担着家庭的责任,他们对于工作的心态会更为稳定,表现出相对较弱的离职意向[12]。一项通过对全国东、中、西 12 省 24 县的乡村中小学教师开展的大规模调查发现,未婚教师和已婚教师不愿留在农村学校的比例分别为 88.66%和 55.97%,未婚教师的流 动意愿超过已婚教师 32.69%,表现出更高流动的想法[13]。
3 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它是个体对自己在组织、执行行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的能力的判断和信念,是人对自己能够实施某一行为的自信度和能力感。教师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一定程度影响对职业的认同。随着人们对幼儿教育事业日益关注,对幼儿教师的要求标准也随之而提高。尤其是幼儿园虐童事件,喂药事件等问题的出现,师德沦丧、素质低下、灭绝人性等社会舆论直接对准了幼儿教师,导致幼儿教师面对着巨大的压力。幼儿教师的社会压力增加明显降低了教师自我效能感[14]。
二、乡村幼儿园离职倾向教师留任支持体系探索
造成教师队伍不稳定的影响因素是来自多方面的,因此想要建设一支 “留得住、教得好”的师资队伍必须要有合理的应对策略,从而有效降低教师的离职意向。从已有研究出发,乡村幼儿园离职倾向教师留任支持体系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主管部门对幼教的高度重视和政策倾向
针对当前乡村幼儿教师离职倾向偏高,将不利于乡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教育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要积极宣传乡村幼儿教师,提高社会对乡村幼儿教师的关注度,认可幼儿教师为社会培养人才打基础而做出的努力和贡献;要提高乡村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生活补贴,切实地提升乡村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以吸引更多的优秀大学毕业生投身于乡村幼儿教师队伍;要让乡村幼儿教师能在职后得到更多的培训学习机会,有效实现个人的专业发展;尤其是要对乡村幼儿教师职称评定给予政策倾斜,解决其评职称的后顾之忧。如同一些地方推行“乡村教师职称评定绿色通道”那样,教龄年满25周年的教师可以不受职称名额限制,符合条件即可晋升高级职称。只有这样才能“留得住”更多的幼儿教师扎根基层,自觉自愿地任教。
(二)幼儿园对教师的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是一种境界,它注重对于人性的关注和理解,从人的自身需求、人的欲望出发,满足人的需求,维护人的利益,从而达到对人权的基本尊重。幼儿园须坚持以教师为本的基本原则,对教师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给予及时、有效的帮助,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幼儿园要完善现有的管理机制,为广大幼儿教师创设公平和公正的工作环境,让教师有机会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决策,切实关怀幼儿教师的主体地位与权利。此外,幼儿园要营造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增强幼儿教师对组织的归属感,让教师真真切切感受到学校的温馨,感受到领导的关切和帮助。在这种宽松、友好、舒适的环境中,幼儿教师“教得好”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三)幼儿教师的自我职业意识提升
职业意识在个人生活中是一个连续、长期的发展过程,随着个体职业实践的深入,职业意识也会随着发生变化。乡村幼儿教师虽身处偏远,但也要时刻思考怎样能够成为一名好老师,提升自我职业意识。教师既要以崇高的师德理想作为自身修养的目标,又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更要有切实可行的具体要求,从现实实践的具体问题人手,刻苦磨练、坚持不懈、日积月累才能取得成效,达到师德修养的目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激励教师热爱教育事业,无愧于教师这个神圣的称号。
三、结语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对教育事业的健康、蓬勃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探究影响乡村幼儿教师离职意向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从社会、学校、教师个人三个方面构建乡村幼儿教师的留任支持体系,保障幼儿园教师的权益,稳定幼儿教师队伍,避免师资流失,促进乡村学前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参考文献
[1] 洪秀敏, 赵思婕, 张明珠. 如何破解幼儿园流"师"之困 ——六省市教师离职倾向的调查与审思[J]. 现代教育管理, 2021(1):69-75.
[2] 郝慧男. 幼儿教师职业承诺与离职倾向的现状及对策[J]. 现代职业教育, 2018(28):32.
[3] 封常秀. 幼儿园新教师离职行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 教育导刊:下半月, 2018(2):53 -56.
[4] 朱菲菲, 杜屏.中小学教师流动意向的实证探析:基于全面薪酬理论视角[J].教育学报,2016(12):89-98.
[5] 苏燕红. 广西农村幼儿教师流失原因及其对策[J]. 基础教育研究, 2017(13):36-38.
[6] 庞丽娟,杨小敏,金志峰.乡村教师职称评聘的困境、影响与政策应对[J],教师教育研究. 2019,31(01):31-36.
[7] 赖运成. 我国幼儿教师离职倾向:现状、测量、影响因素与应对策略[J].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9, 19(2):67-71.
[8] 杜屏, 朱菲菲, 杜育红. 幼儿教师的流动、流失与工资关系的研究[J]. 教育与经济, 2013 (6):59-65.
[9] 桑青松, 卢家楣, 胡芳芳. 幼儿教师核心自我评价、社会支持与离职倾向关系[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4(4):96-102.
[10]陈全银. 乡村幼儿教师离职意愿与幼儿园组织特征的关系研究[J].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0, 36(9):104-112.
[11]林雯. 幼儿教师专业认同与离职意向的关系研究[J]. 教育进展, 2019, 9(6):776-782.
[12]康博文, 宋静. 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现状的调查研究[J]. 学生·家长·社会:学校教育, 2021 (5):14-16.
[13]安晓敏, 曹学敏.谁更愿意留在农村学校任教——基于农村教师流动意愿的调查分析[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7(4):12-15.
[14]黎文静. 幼儿的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综述[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 2008,(6):245-247.
作者简介:孙天义(1974.03),男,河南商城人,汉族,博士研究生学历,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心理学。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河南省乡村幼儿园教师离职倾向及其留任政策支持体系研究(2022-JSJYYB-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