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科学课堂情境创设策略
摘 要:目前,我国的新课改已经进入到第三个十年,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必将取得突飞猛进的成效,而这就对课堂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教师要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基础,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工作。情境教学法是种非常高效的教学方式,它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因此,本文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从几个角度阐述了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科学;情境教学
2023年是新课改实施第三个十年的初始阶段,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全面修改和“双减”的不断深化,我们的新一轮教育教学工作已经拉开了序幕。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引导学生核心素质的全面发展,就成了教师们需要认真考虑的重点问题。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受生活经验、理解能力和思想发展的制约,学生对某些科学的认识有一定的难度。在创造情景时,应注重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联系,使他们在所处的环境中,缩短他们对老师和学习的心理,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这样的科学课必定会使学生兴趣盎然,受益匪浅[1] 。在创设环境中,不仅要与现实的生活紧密结合,还要结合科技事件和时事热点,从而达到对学生的科学素质的全面发展。利用科学技术和新闻报道创造情景,要做到: 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选取他们感兴趣、能理解、能接受且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排除不相关的内容;选取主要新闻媒体进行新闻报道,用种公正的方式看待这次事故所带来的社会后果。
2.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发端,也是思考的萌芽。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激发了学生的认识矛盾,激爱了他们的思考,使他们在问题的处理中培养了科学性的思考。在教学入口设置问题情景,既可以由老师提问,也可以让问题情景在课堂中进行。透过一套连贾的问题来促进学生的高级思考能力。比如“鱼类”的课程,首先可以列举聊鱼、草鱼、鲍鱼、鲨鱼、音鱼、泥默等动物,然后再提问:“哪个是鱼?”让同学们进行反思和探讨。因为对鱼的概念和理解不准确,这种问题会引起他们的认知矛盾,》而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此时提问:”鱼都有什么共性?”并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鱼类的习性进行分析,归纳出其身体形态、生活习性的共性,并对其进行初步的认识。老师继续提问: “鱼与鱼翅的功能是什么? 、鱼如何在水中生存?”等,让同学们逐渐陷入沉思。最后,再对问题进行延伸,询问学生从鱼的生理构造和求生技巧中得到什么启示?来激发同学创意思考。一套层次分明的问题情景,激发同学们的积极思考 [2]。
3.创设实验情境,培养学生的态度责任感
为了使学生能够养成科学的态度,就必须要有科学的试验作为依托。在科学试验中,学生必须不断地进行试验,通过试验来解答问题,并以手、眼、脑等全身心地参与试验。学生在进行科学试验时,要充分地参加整个试验,观察、思考和判断试验现象,逐步形成比较标准的试验操作,逐步形成严谨的科学精神[3] 。科学试验。它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来训练孩子的行为,比如”神奇的纸”,课堂上老师可以事先备好3到5个常用的纸张,瓦楞纸,热水,实验记录单等实验资料。在制作好实验资料之后,用录像的方式向同学们演示了怎样折叠,然后让同学们自己折一张瓦楞纸片,观察其形态,并将其绘制成一张试验记录通过对瓦樱纸板的仔细观看,同学们可以用手指压一下,感受一下,然后把测试的效果记在上面。通过亲身体会,学员能直正感受到波纹的弹力。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不但可以了解到瓦楞纸的隔热、弹性等特性,同时也可以培养出一种百折不挠的求知精神[4] 。
4.创设实践情境,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小学科学是一种全面、实用的、反映了科学本质的基本学科。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了许多的实验与实务活动,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与工程技术的实际操作,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技术与工程的实际应用能力以及自我发展的能力。通过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探索,有助于他们掌握更多的科学理论,从而在手与脑的融合下,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思考方式。在日常的课堂中,应安排学生观察,比较和总结等一系列的实际探索任务,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动手能力。在设计学生的课外阅过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行为习惯,指导同学们把调查的成果运用到生产和生活中去 [5] 。
5.创设趣味情境,增强学生互动体验
小学生天性活泼,思维活跃,喜欢玩耍,对新鲜事物尤其感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造有趣的情景来吸引学生充分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儿童喜爱的游戏,童话,角色扮演,情景剧,谜语,儿歌口诀,破案闯关等。在现代资讯科技与教学融合的大环境下,运用互动体感、VR沉浸式互动、虚拟实验室等现代资讯科技,营造出有趣的环境,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6]。在创造趣味情景时,应注重情景的自然与教学相结合。创设情景可以使教学效果更好,但不能因为追求趣味而忽略学生的高素质思考。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教学过程中,小学科学教师应当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的基础上,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教与学工作的顺利实现[7]。
参考文献
[1]郑榕.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科学课堂情境创设策略[J].亚太教育,2022(24):166-168.
[2]庞敏.小学高年级科学情境教学现状及提升策略[J].智力,2022,No.678(12):148-150.
[3]李荣福.新课改背景下开展小学科学情境教学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No.190(08):33-34.
[4]林冬红.新课改下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21(28):9-10.
[5]杨金玲.新课改模式下的小学科学情境教学策略研究[J].才智,2020(28):107-108.
[6]张全安.小学科学情境创设初探[J].学周刊,2019,No.416(32):81.
[7]高云玲.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学周刊,2018,No.374(26):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