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分析新课标下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方法与对策
摘 要:本文以新课标为背景,以大单元教学手段为依托,分析讨论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性的教学方法与对策,希望借助大单元教学法,将零散的美术知识进行汇总,让学生在完整的知识链条中强化思考,激发想象力与创造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新课标;教学方法;教学对策
引言
美术课程是让学生感受美、发现美、探索美的过程,能够激发学生形成积极的品格与高尚的情操,但教材内容设置方面通常相对零散,如果按照教材文本进行讲解,很可能所获得的知识具有一定片面性。鉴于此,笔者提出结合大单元教学手段,调整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建议,希望可以更好的满足新课标教学改革要求下对美术教学提出的新的标准。
1新课标下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方法的理念依托
1.1激发小学生美术学习兴趣
最直观强化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性的方法就是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小学生自觉主动的融入到课堂学习环节,而非在教师的要求下进行强制参与[1]。这要求教师能够依托新课标教学改革要求,采取分层式教学的方式,对不同层级的学生设置差异性的教学目标,配合小学生年龄段的不同,选择最直观有效的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对策,以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示美术教学的特征与魅力,从而在潜移默化的教学氛围影响下,让小学生能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1.2培养小学生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持续性推进新课标改革的现实背景下,良好的美术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培养小学生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此过程中,美术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对新鲜事物浓烈的好奇心理,引导带领小学生配合手工制作等多元化教学课堂形式,激发其想象力与创造力。
2新课标下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方法的对策支持
2.1整合大单元教学目标
落实大单元教学,应以明确大单元教学目标为第一步,教学目标的确定并非单纯明确主题名字,而是依托于详细信息将单元总目标进行拆分,并将拆分后的内容分配到不同的课程当中。本文以浙江美术出版小学美术教材为例,该教材中有很多章节以“动物”为主体,所以在搭建大单元主题环节,笔者选择了“动物朋友”一词,然后综合性研究与讨论每节课具体内容,剖析教学主题,从而制定完整的单元目标,再细化到具体课程目标中,笔者认为大单元总体目标可以设定为,借助观察与欣赏形式,了解差异化艺术表现形式所展现出的动物不同的形态特征,然后结合感知体验活动的途径,建立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
依托大单元目标进行教学内容设计,第一步,需要保证课程设置适应学生发展,结合分段设计理念,着重强调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性特点,为学生日后学习与动物有关的内容,提供更加全面的知识与技能基础;第二步,聚焦核心素养,保证课程内容优化与协调,配合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课程内容,建立“动物朋友”文化内涵;第三步,突出艺术学习特点,实现全方位的评价,结合过程性评价,突出培养学生美术学习的体验性、创造性、实践性,让学生清楚结合不同工具、媒介和材料,制作工艺品的细微差异。
2.2统整大单元教学内容
配合大单元教学设计,可以优化、调整原有教材体系,重新确立教学目标、归纳教学主题,划分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能体会到知识内容整体的关联性。对于学生来说,美术学科单元知识独立且分散,实施大单元教学前,美术教师必须做好单元核心概念的统整,帮助学生群体形成一个整体性的框架认知。比如:《水墨画鱼》与水墨技法有关,其他课程均有各自的主旨内涵,如果单从表面上进行分析,课程主旨方面各有差异,但深度分析后会发现,所有画作是以不同的艺术形式突出表达动物的审美,依托此种教学手段,有助于在丰富学生美学体验的同时,强化学生对艺术的感悟。
2.3探索大单元教学策略
基于新课标背景,依托大单元教学展开美术课堂活动,强调要将知识点以专题或链条为依托进行展现,重点讲究知识点的规整与梳理。
首先,应立足综合性学科视角,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整体性认知思维。美术学科与社会科学、文学等是互相融合的,教师在大单元教学设计环节,应基于学生基本学情,规划教学难度,筛选学科主题内容,设定符合不同年龄特征学生需求的教学目标 从而更好的强化学生对事物整体性认知的思维能力[3]。以“动物”为主题展开教学活动,可以选择学生最熟悉的《西游记》人物主角。笔者在课前收集了丰富的《西游记》视频、图片,并探寻以《西游记》为题材的艺术作品。在课堂讲解环节,为学生展示了版画、手工艺模型等多种艺术风格的艺术作品,鼓励引导学生在观察后总结不同作品的特点,并分析其中亮点,学生在参与分析的过程能够更加感受到艺术作品的美。此时,教师再将相关概念引入课堂当中,并依托具体图示进行深度讲解,可以更加显著的强化学生对版画以及其他艺术表现形式特征的掌握,从而丰富学生的欣赏体验。
其次,有必要重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刺激学生在体验中升华认知。结合多个角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美术课堂上教师应重点关注的内容,笔者采用了交叉式的教学指导方法,要求学生基于不同艺术风格探索某一作品的融合特色,引导学生发挥自主想象力,并在班级内部表达创意观点。为了突出课堂的真实性,笔者会利用绘图软件完整的展现学生描述,此种教学手段不仅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也让学生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升华了美学素养。但多数小学生美育思维是有限的,所以为了突出大单元教学有效性,美术教师在教学之后有必要引导学生反思课堂表现,并做好相关查漏补缺工作。比如:在“动物”为主题的大单元教学授课阶段,笔者发现有个别学生无法跟上进度,没能有效衔接多元化艺术表达技巧,对此,笔者积极采取问题标注的教学手段,针对学生不理解的问题第一时间进行标注,然后分类别进行对应讲解,通过这样的形式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细节,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新课标改革背景,为了优化学生审美体验,在展开美术教学时,有必要结合大单元教学手段,将零散的知识汇聚成完整结构,有效加深学生对美术内容的印象与感知,从而提升美术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孙静. 新课标理念下小学美术教学改革的策略研究[J]. 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02):140-142.
[2]滕建平.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与地方艺术融合的策略研究[J]. 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8):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