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新课标下如何上好高中政治复习课
摘 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前言的指导思想中指出:“思想政治课教学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课程改革,着力提升课程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系统性、指导性,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高中政治复习课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模式,只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复习模式才能指导学生科学地掌握知识、提升素养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政治、复习课
引言:
复习课,顾名思义是加深学生对已学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运用的教学过程。传统的复习课是老师重复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再次输入知识并强迫记忆的过程。这种复习模式让学生感到疲惫不堪且收效甚微。因此,复习课绝不是让学生被动地对已学知识的再次重复,教师应该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策略,突出学生在高中政治复习课中的主体作用。
一、利用思维导图形成知识体系
长期的一线教学,让我深有体会的是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强,以前每学期一到临近月考或者期末考试的时候,就会有大部分学生迫不及待地要求老师印一张提纲给他们临时抱佛脚。现在的高中政治教材共有7个模块,其中必修课程4个模块,选择性必修课程3个模块,涉及政治、经济、哲学、文化、法律、逻辑与思维等多个领域,体系复杂、内容庞多。很多学生以学习课业繁重为由,不愿也不会自己归纳和总结知识点。所以,从调动学生复习的能动性和发展学生政治学科思维能力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在复习课前通过思维导图重构自我知识体系。
思维导图是一个把信息进行归纳总结然后转化为知识的过程,转化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以必修4《哲学与文化》的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为例,可让学生抓住关键词传承和创新从纵横两条线来展开思维导图,纵向的角度是处理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横向的角度是处理好我们自己的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又以必修3《政治与法治》的第一单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例,可让学生从为什么和怎样做的角度来构建思维导图,为什么坚持党的领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这是必要性的问题。二是党的先进性,这是重要性的问题。怎样坚持党的领导则包括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从严治党等问题。再以选择性必修2《法侓与生活》为例,整本教材十课书共21个框题,有9个框题涉及原则的内容,可让学生全书导出一条关于“原则”内容的线索,分别是民法的基本原则、物权的基本原则、订立合同的原则、合同履行的原则、处理相邻关系的原则、婚姻制度的基本原则、劳动法的基本原则、订立劳动合同的原则和诉讼责任举证的原则。这样一来,知识点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就一目了然,一清二楚了。总而言之,思维导图没有固定的模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只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努力获得转化的知识体系,他们才会记得准,记得牢和记得好,也才能取得较好的复习效果。
二、引入时政分享提高复习兴趣
高中政治课进入到复习阶段之后,因为学生还没有形成整体复习的概念,在进行一些较为系统和抽象的理论复习时,他们很可能会出现思维误区,对复习内容的理解也存在偏差,这就可能导致学生的复习效率低下,无法专心地投入到复习教学中去,甚至会对复习教学的单调气氛感到厌恶,并由此失去复习的兴趣和动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复习兴趣和增强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活力,我们可以在复习课中恰当地引入学生的个人时政分享。
时政分享就是在单元复习开课前,让学生选择某个与复习内容关系密切的国内国际重大事件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观点分享,从而以此作为该单元复习课开课的切入点,然后进入该单元的复习,当学生对该单元复习内容的认识达到一定程度时,再让学生开展自评和同学间的互评。如在复习选择性必修1《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第二单元世界多极化时,学生作了《听G20峰会的中国声音,看当今世界国际政治新形势》的时政分享,还有学生作了《聚焦冬奥盛会,读懂大国外交》的时政分享。在复习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四课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学生作了《打造国际大湾区,铸就美丽中国梦》的时政分享。在复习必修2《政治与法治》第二单元人民当家作主时,学生做了《民之所乎,会之所应》的时政分享。通过这样的复习模式,不但使学生对复习内容有了具象化的把握,还使得我们的复习效果变得深入显出,趣味高效。
三、运用综合探究培养核心素养
高中政治七本教材的每一个单元都设置了一节综合探究课,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由于学校课时安排的不足以及部分老师认为综合探究的内容在高考中不会涉及,所以,综合探究的内容往往会在教学中被直接忽略掉。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活动型学科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活动体验是其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综合探究正是通过自主探究和活动体验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关注社会和直面生活,从而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而核心素养也是近年来高考政治试题命题的方向。例如2022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中的第20题创设了高二某班以“偏见的哲思”为主题举行辩论赛,辩论双方表达各自观点并展开论证这样一个情境背景,从而引出探究性设问:“假设你被邀请加入这场辩论赛,你支持哪方观点?运用认识论相关知识,进一步阐明你支持这一观点的理由”。[2]事实胜于雄辩!可见,课程改革和高考命题从来都是结合在一起的。因此,无论是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还是从高考命题方向的角度来讲,我们都不能再以各种理由和借口而忽视综合探究在课程设置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必须在高考复习中重视和正确对待综合探究。
结束语: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对于学生而言,复习是一个提升能力的过程,对于教师而言,复习是一个检测教学的过程,对于我们共同而言,复习更是一个展望未来和收获的过程。教无定法,高中政治复习课没有固定的模式。我们只有把复习的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复习课堂的主人,我们才能真正上好复习课。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广东省教育考试院.2022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