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视野下"读思达"教学法在小学语童话教学中运用探究
摘 要:现阶段,伴随着我国教育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新课改的推进,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教育从传统的以“教”为主开始向以“学”为主发生转变,语文课堂从以往的知识本位转向了核心素养为本位,在这种教学方式转变的背景之下,“读思达”教学法诞生了,这种新型教育方法强调学习过程的本质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学习过程也就是指学生在学习当中的阅读行为、思考行为和表达行为的各种行为过程。本篇文章主要阐释了读思达新型教学方法的核心内涵的实践教学意义,并提出了读思达教学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方式。
关键词:读思达;小学语文;语文核心素养
引言
在本篇文章基于学生在小学受教育阶段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机制,并针对这种形成机制进行研究和分析提炼出来的读思达教学方法,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小学语文的教学需要从传统的以“教”为主想以“学”为主发生转变,由知识本位课堂走向核心素养本位课堂。只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阅读行为、思考行为以及表达行为的三个环节的学习过程,才能将语文课堂中的知识进行转化,进而内化成为学生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因此,读思达教学法是以学生学习为本位的先进教学方法,可以真正的培养学生在小学受教育阶段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 、读思达教学方法的核心内涵和实践意义
(一)读思达教学法中的“读”
从小学语文课堂的角度进行分析,学生的在课堂当中的阅读行为是实现课堂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如果学生没有针对教科书的内容进行充分的阅读,教师的教学行为就变成了学科知识的填鸭和强行灌注。因此任何教学质量良好的课堂都是从学生的对教材的阅读开始的。且缺乏阅读能力或者不会阅读的学生其本质就是学习困难生,在学生出现学习困难的情形时,不能依靠简单的补课,也不能依靠所谓的拉一把,而是要教会学生对教材进行阅读,通过阅读来塑造学生最基本的学习能力,而一个人的阅读能力恰恰决定了其学习效率的高低,所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师应当重点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二)读思达教学法中的“思”
在读思达教学方法中,思主要是指学生对知识的加工以及知识体系建构的过程,也就是学生思考的行为。人脑作为人潜能的所在器官,是人自身思想的发生器,而不是简单的“信息储存器”,其最主要的价值就在于可以对人所接受的知识进行加工,并构建出相应的知识体系,并衍生人自身的见解和思想,从而形成人的价值判断和选择。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思考,没有经过大脑加工的知识仅仅是简单的学科信息,这种简单的信息在当前快速信息化的社会一文不值。
例如,同样是在《沙滩上的童话》这篇课文的教授过程中,基于老师对学生的领读,并且建立在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有全面的了解之后,教师可以积极的鼓励学生对文章内容所蕴含的知识进行思考,例如这是一个什么样子的沙滩?如果你在这片沙滩当中你会做些什么有趣的事情?最后可以让学生模仿着文章内容的描述方式,将自己脑海当中的场景或者自己编制的沙滩上的童话落实到文字上,写上一小段属于学生自己的沙滩上发生的故事,通过针对这些问题展开想象和思考,不但可以有效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可以对课程中学生所接受的知识实现进一步的强化,深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三)读思达教学法中的“达”
在读思达教学方法中,达主要是指学生对自身所接收到的知识进行自我表达的行为。在小学语文教育阶段,学生的知识表达行为不仅限于简单直观的口语表达,也可以是学生通过文字进行的描述表达。但无论是任何形式的表达行为,语文教学最主要的知识运用方式就在于学生的表达行为,通过语文教育,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也必须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知识表达能力,通过表达学生可以将自己接受到的知识以及自己的思想进行外在的分项和交流,不但可以锻炼学生自身的知识迁移运用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最后,依旧是在《沙滩上的童话》这篇文章中,经过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以及问题的思考,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课堂当中进行合理表达,当学生将心中所想通过口语交际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通过举手发言,也可以让学生相互之间进行合理的交流,提高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例如让学生评价一下文章内容中孩子们编制的故事到底好不好,打败魔王拯救公主的故事线符不符合学生心中的想法,如果学生自己在当时的场景当中会怎样控制故事的走向等等,促使文章内容所蕴含的思想以及教学知识体系在学生的思维深处实现进一步的固化,并在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之间不同的阅读感受和学习成果进行充分融合,增强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
二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贯彻落实读思达教学法
(一)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阅读行为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前提和基础,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培养学生自身的阅读能力。在实际的培养过程中,一般会经历三个环节,也就是教师教读、教师导读、学生自读三个环节。教师教读环节的主要特征是教师需要对学生的阅读行为进行详细的教学,由学生模仿教师的阅读行为:教师导读环节,教师不再需要每一步都进行详细的教学,仅在关键的阅读环节对学生进行以引导:学生自读环节是最终环节,这个环节学生可以脱离教师进行独立的阅读行为,并在阅读过程中对内涵的知识进行学习。
(二)引导学生对学习的知识进行思考
思考是学生学习的本质与核心,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针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思考,那么知识就无法转化为学生的内在能力,更谈不上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思考作为学生语文思维能力提升的主要途径,教师应当尽力组织有思考的课堂,在课堂教育中,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通过深入的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学习和转化,最终实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充分应用“读思达”教学法,可以将教育重新转变为以学生为本位教学,且可以有效防止在课堂教育中老师用过宽泛的知识拓展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把课堂和学习还给学生,成分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构建出有思想的小学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何秀钦.“双减”下“读思达”教学法在小学低段数学中的实践研究[J].亚太教育,2022(19):101-103.
[2]吴雅双.“读思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2,23(09):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