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金融科技专业信息科学类核心课程建设研究

李超 詹晶 左娜
  
电商
2025年1期
南华大学 经济管理与法学学院 湖南衡阳 421001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2020年11月,教育部正式发布了《新文科建设宣言》,其中明确强调了金融科技作为“新文科”建设中的核心组成部分,是8个必须受到高度重视并推动发展的新兴学科之一。本文深入总结了中央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广东财经大学等知名财经类高校在金融科技专业学生培养方面的目标定位,并详细分析了这些高校信息科学相关课程的设置情况。通过对比与分析,文章揭示了高校在信息科学类课程设置上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并据此提出了针对性的思路与建议,旨在为高校合理构建金融科技专业的课程体系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新文科;金融科技专业;信息科学;核心课程

“新文科”是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新型文科教育理念,它强调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哲学、文学、语言等传统文科的课程中,开展文理交叉,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达到知识扩展和创新思维的培养[1]。新文科打破了传统文科的专业壁垒,强调与理工科、医学、艺术等领域的交叉融合,形成文理交叉、文医交叉、文工交叉等新兴领域[2]。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文科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还能为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有力的思想和智力支持。同时,新文科建设也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有助于打赢全面振兴本科教育的攻坚战。

在新文科的大背景下,金融科技专业应时而生。与传统的金融专业相比,金融科技专业更多的体现了学科交叉性。金融科技专业融合了金融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统计学、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律法规等多个学科知识,是一个交叉学科[3]。它旨在培养适应金融科技发展所需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具备金融知识和科技技能的双重能力。除了金融学的核心课程外,还包括计算机科学、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等前沿信息科技课程。这些课程旨在让学生全面掌握金融科技领域的专业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这些课程旨在让学生全面掌握金融科技领域的专业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此背景下,本文将围绕各大高校当前金融科技专业课程设置的问题探讨如何设置信息科学类课程体系,并提出合理有效的课程设置建议。

1.已有金融科技专业培养目标与信息科学类课程体系

随着科技的迅猛进步,大数据、人工智能及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不断加速并引领金融业的深刻转型与全面升级。目前,中国的金融科技行业体量巨大,发展迅速,在各大招聘网站上搜索与金融科技相关的职位发现该行业对掌握金融理论知识及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一系列技术创新手段的金融复合型人才需求量巨大。2018年,金融科技专业被正式列为金融学类别下。截至2024年9月,全国有119所院校开设金融科技专业,包括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通过查阅公开资料,我们选取了以下设立以培养金融复合型人才为主的高校为研究对象,了解分析其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中信息科学相关课程,具体描述见表1。

通过对以上高校以及其他高校的培养方案的分析,我们了解到表格中几所高校金融科技专业信息科学相关课程中几乎都包含Python、C++、Java等语言程序设计,高等数学以及与金融学相关的一些核心课程。并且各大高校的培养目标都较为相似,都是培养适应新文科背景下能够将金融知识与科技知识相结合的金融复合型人才。

2.金融科技专业信息科学类课程设置的现实问题

当前,高校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与金融科技时代的人才需求之间存在显著的差距,改革步伐滞后于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这种滞后性导致人才结构性错配问题愈发凸显[4]。并且由于金融科技专业的设立时间较短,各大高校在信息科学类课程设置方面仍有许多不足。

(1)课程的交叉性对信息科学类课程设置的影响

信息科学类课程在金融科技专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通过对受调研高校及其他同类高校课程培养体系的调查和比较,可发现各高校金融专业现有课程培养方案普遍涉及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等交叉学科课程,但明显缺乏与信息科学类课程所匹配的法律、审计、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交叉领域的课程。导致金融科技专业与其他传统金融类相关专业没有一个明确的区分,同时将直接导致高校人才的实际培养与培养目标有较大出入,难以满足当下金融科技行业对于金融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2)教学模式单一对信息科学类课程设置的影响

随着金融科技专业的发展,各大高校根据专业特征对此设置了具有差异化的课程体系,但由于该专业设立时间较短,设立标准没有得到统一,导致课程设置具有许多的不足。由于金融科技的高速发展,学校教师难以对课程讲授内容进行及时调整,课程形式大多是以介绍通识理论,分析相关案例为主,教师的讲授大部分停留在表面,没有进行进一步的探究,且课程设置缺乏实践性,学生难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5]。而信息科学类课程主要以实践为主,实践的缺乏性导致学生所了解信息科学类课程知识仅仅停留在表面。

(3)师资力量对信息科学类课程设置的影响

科学的进步和互联网环境下学生学习选择的多元化,对现有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业的繁荣也给教师招聘带来了一定的挑战[6]。由于金融科技专业是近几年新设的专业,其师资队伍大多是其他相近专业培养出来的。且大多数没有在金融科技行业工作的经历,难以将金融与科技联系在一起进行教学,各课程之间缺乏互动性,在信息科学类课程也是更加注重信息科学而不是更加注重信息科学类课程对于金融的辅助性。因此,学校应该更加注重对专业课教师的培养,使教学更加具有专业性。

3.高校金融科技专业信息科学类核心课程建设

如何让学生了解到金融科技与传统金融学的区别,如何让学生了解并且掌握有关于金融科技的知识和技术,如何能紧跟时代步伐和金融科技发展速度,使高校能够培养出符合更新发展速度的高质量金融复合型人才,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经过研究和分析,本文针对一系列问题以及秉持加速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初衷提出以下核心课程,主要包括金融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与应用、数据结构与算法等核心课程,核心课程是立足金融科技高速发展背景下开设的金融专业创新课程,使学生在掌握传统金融学理论的基础上, 了解科技的发展对金融业带来的变革, 把握金融创新的未来趋势, 继而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传统金融业务与金融科技相结合的创新能力[7]。

第一门核心课程为《Python金融大数据分析》。该课程具有逻辑严密,实践性较强的特点,我们应该通过设计紧跟当前金融市场的热点案例,结合技术手段分析热点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并且重点培养学生分析大数据的能力,包括大数据的获取、分析、处理等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数据素养,使学生发现、评估和使用数据的能力与意识得到提高。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基本掌握Python等编程语言,通过与编程语言的结合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同时使学生发现、评估和使用数据的能力得到提升。

第二门核心课程为《人工智能原理及应用》。人工智能是一种模拟人类智慧的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通过计算机模拟人类智慧的认知方式,实现类似人类的智能活动。人工智能的相关应用可以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长期目标是建立人类水平的人工智能。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刻的感受到人工智给金融领域所带来的巨大价值,能够培养学生对于如何将人工智能渗透进入金融领域的能力,学习如何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应用和技术解决一般性场景问题。同时培养学生如何利用人工智能解决用户个性化问题、如何挖掘客户信息、匹配用户需求、如何确认用户偏好的能力。但由于目前我国对人工智能与金融相结合的课程相对较少,这对于教师备课授课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我们需要积极寻求校内外各方力量的帮助,以此达到我们的培养目标。

第三门核心课程为《区块链技术与应用》。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为进一步改善传统金融科技应用体系在身份认证、数据安全、溯源求证、信息公开、可信共享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供了可能的解决方案,具有系统的抗攻击性和稳健性、系统的开放性和普惠性等优势。该门课程使学生了解到关于区块链技术的知识以及如何运用该门技术融合金融科技创造效益,就如何实现区块链技术与金融科技之间能够更加坚固而平稳的运行的问题进行思考。学习该门课程有助于学生利用区块链技术推动金融科技的创新发展与实践,推动金融科技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完善金融科技的服务与体验。

第四门核心课程为《数字货币理论》。该课程深入解析数字货币的基本原理、技术架构、应用场景及风险挑战,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数字货币的核心理论,提升其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分析与实践能力。在新文科的背景下,《数字货币理论》课程应融合数学、计算机、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过跨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课程重点在于利用数据结构来组织数据、设计高效的算法、完成高质量的程序以满足错综复杂的实际应用需要。学习该门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编写出高效程序从而解决金融相关问题的综合能力。

4.结论

金融科技被视作“新文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八大新兴学科之一,其人才培养工作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调查了解部分高校金融科技专业的培养目标,根据当前金融科技行业的发展以及需要的人才类型,对金融科技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提出了方案与建议,不断完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懂金融精技术”型和跨学科的复合型金融人才。

参考文献

[1]樊丽明.“新文科”:时代需求与建设重点[J].中国大学教学,2020,(05):4-8.

[2]周毅,李卓卓.新文科建设的理路与设计[J].中国大学教学,2019,(06):52-59.

[3]葛和平,陆岷峰.高等院校构建以金融科技为核心的金融学科建设路径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21,(06):46-54.

[4]刘勇,曹婷婷.金融科技行业发展趋势及人才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20,(01):31-36+59.

[5]李建军.金融科技学科的形成与专业人才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20,(01):17-23.

[6]王馨,王营.以金融科技为核心的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探讨[J].金融理论与实践,2021,(12):73-78.

[7]张云,杨凌霄,李秀珍.Fintech时代金融人才培养实验实训体系重构[J].中国大学教学,2020,(01):24-30.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资助课题:数智时代跨学科创新人才培养的逻辑演变与推进机制研究(XJK24AFZ001);湖南省普通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数智赋能高校在线教学质量循证评价体系建构与实践(20240100083);湖南省普通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经济学专业改造升级建设探索与实践(HNJG-2021-0608);南华大学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2020CY01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