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行业发展趋势的职业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路径探索

杨柳
  
电商
2025年4期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 402260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新旧动能转换加速推进,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深刻变革。当前,全球制造业正经历着新一轮的技术变革和模式创新。以人工智能、机器人、大数据、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深刻改变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方式和组织模式。这一变革被称为“工业4.0”或“智能制造”,正成为各国争相实施的国家战略。从宏观层面来看,国家正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关键词:行业发展趋势;职业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前言:从产业发展趋势来看,智能制造已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一方面,智能制造可以显著提高制造效率、产品质量和生产灵活性,降低人力成本,增强企业的全球竞争力;另一方面,智能制造还可以实现个性化定制、绿色制造,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未来5-10年,智能制造将成为制造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并将深刻影响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技能结构。

一、职业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特点与需求

职业院校大学生作为未来智能制造产业的主力军,其职业生涯特点和需求值得关注。相比于传统制造业,智能制造对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技能水平、职业素质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1]。

首先,智能制造对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提出更高要求。除了本专业的专业技术知识,从业人员还需要掌握自动化、信息技术、数据分析等跨学科知识。同时,由于智能制造涉及诸多新技术、新工艺,从业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其次,智能制造对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提出更高要求。智能制造不仅需要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还需要复合型技能,如数字化制造、系统集成、过程优化等。此外,沟通协作、问题解决、创新思维等软性技能也越来越受重视。最后,智能制造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提出更高要求。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从业人员还需要具备主动思考、适应变化、终身学习的职业素质,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

因此,职业院校大学生需要根据智能制造行业的发展方向,及时调整职业生涯规划,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知识、技能和素质。

二、高职院校培养现状评估

(一)产教融合力度有待加强

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深度合作还不充分。一方面,学校缺乏主动对接行业、深度融合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企业也未能充分重视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这种脱节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偏弱

大部分高职学生对自身的职业发展缺乏系统的规划和设计。他们更多地局限于短期的职业预期,对行业发展趋势和个人特点的匹配度认知不足,难以做出合理的职业选择。这也是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2]。

(三)学校管理和服务机制有待优化

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和学生服务仍停留在传统模式上,难以及时响应行业动态和学生发展需求。一些学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投入和重视程度不够,缺乏长效机制的保障。

三、职业生涯规划模型构建

(一)自我认知

高度重视学生自我认知的培养,帮助其全面认识自身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专业特长等。通过心理测评、表达训练等环节,引导学生深入认知自我,为后续的职业选择奠定基础。

(二)职业探索

拓展学生对行业和职业的了解与认知。邀请行业专家、企业代表进校园开展讲座或沙龙活动,鼓励学生实地参访、实习见习,切身感受不同行业和职业的特点。

(三)能力培养

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和职业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能力培养。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还应注重创新创业能力、社交沟通能力、跨文化适应能力等的培养。通过实训实践、项目训练等方式,不断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四)目标设定

引导学生结合自我认知和行业分析,合理设定短期、中期和长期的职业发展目标。帮助他们明确职业发展的方向和路径,为后续的行动计划提供指引。

(五)实施行动

根据目标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包括学习计划、实践活动、资格证书的取得等。并通过定期复盘与督导,及时调整规划的内容与步骤。

(六)反馈机制

建立健全的反馈评估机制,定期收集学生的需求与反馈,及时了解规划实施的效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改进,不断优化职业生涯规划的模式与内容[3]。

四、结合行业需求的职业生涯规划路径设计

(一)专业发展路径

根据智能制造行业的发展方向,鼓励学生选择与之相关的专业,如机械制造、电子信息、自动化等。同时,结合行业需求,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如机械设计与制造、机器人技术、工业互联网等。

(二)技能发展路径

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制造、系统集成、过程优化等硬性技能,同时注重培养沟通协作、创新思维等软性技能。鼓励学生参与校企合作项目、顶岗实习等,积累实践经验。

(三)素质提升路径

引导学生养成主动思考、适应变化、终身学习的职业素质,以应对智能制造行业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四)就业发展路径

密切关注智能制造行业的人才需求变化,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同时,联系行业企业,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就业选择,如生产管理、自动化工程、智能装备维护等。

(五)持续发展路径

鼓励学生制定长期的职业发展目标,开拓多元化的职业发展通道,如技术序列、管理序列等。同时,建议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主动获取新技能,持续提升自身竞争力。

五、结论

高职院校应紧密结合行业发展动态,系统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通过培养目标的精准定位、课程体系的持续改革、教学模式的创新突破,以及实践环节和就业创业指导的全面推进,有效促进学生个人发展与行业需求的良性匹配,为学生未来事业腾飞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斌.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探析[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4(12):101-103.

[2]苏姝.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与优化路径——基于对A市9982名高职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6(4):82-86.

[3]陈彦晓.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作用分析:意义、困境和破局之策[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15):36-38.

基金课题:本论文项目来源:重庆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专项——丁晓亮辅导员工作室建设,重庆市辅导员专项课题一般课题《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育体系研究》2024RWB01027。

作者简介:杨柳(1984.10-)女,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专职辅导员,研究方向:思政教育。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