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教师观察与评价的幼儿园数学区域游戏玩具设计策略分析

翁荣影
  
市场信息报·教育论坛
2024年6期
泰顺县仕阳镇幼儿园 浙江省温州市 325500

摘要:本文进行一步分析了幼儿园数学区域游戏玩具设计原则,并提出设计差异性游戏玩具,培养幼儿数学思维、设计益智类游戏玩具,帮助幼儿积累分类经验等策略,促进数学教学与游戏元素深度融合,打造游戏化引导教学模式,让幼儿在游戏探索中学习和掌握更多数学知识以及技能提升,从而实现全面培育幼儿核心素养目标。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区域;游戏玩具设计;教师观察

引言:

在教师观察和评价背景下,可以让教师更加准确地了解幼儿在数学区域游戏中的学习特点和能力表现情况,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兴趣喜好以及数学能力水平,设计差异性、益智类等玩具,既能有效激发幼儿主动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又能提高数学区域游戏活动的教学效果,从而为幼儿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创建良好环境。

1.幼儿园数学区域游戏玩具设计原则

1.1兼顾性

教师在设计幼儿园数学区域游戏活动所需的玩具时,应遵循兼顾性原则,将不同数学知识点紧密串联,让幼儿在参与游戏过程中学习和掌握更多数学知识,提升数学核心素养。与此同时,综合考虑各年龄段幼儿的实际需求和学习特点,针对性、合理性设计数学区域游戏玩具,以有效发挥数学玩具的引导性、实践性等作用,让幼儿全身心投入到数学区域的游戏教学活动中,达到在玩耍探索中获取和学习数学知识目的[1]。

1.2可操作性

就该阶段幼儿而言,其思维能力、认知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相对薄弱,使其无法准确理解较为抽象的理论性数学知识。在教师观察和评价基础上,根据幼儿在幼儿园数学区域游戏活动中的能力表现和学习特点,遵循可操作性原则,设计游戏玩具,增强玩具在数学教学活动实践中的可操作性,帮助其初步建立数学概念和感悟数学规律,降低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难度,进而达到促进幼儿数学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目的。

1.3鲜明性

由于该阶段幼儿普遍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旺盛以及对新鲜事物探究兴趣强烈等性格特点,进而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经常被颜色鲜艳、造型独特的物品所吸引。基于此,教师可以对幼儿在数学区域开展和参与游戏活动中对各种物品的感兴趣程度和使用情况进行观察,再对数学玩具进行针对性设计,充分利用幼儿的性格特点,设计一色彩丰富且协调、造型多变且统一的数学玩具,借助具有鲜明特征的玩具引导幼儿自主探究和学习,实现在探索实践中有效学习数学知识。

2.基于教师观察与评价如何有效设计幼儿园数学区域游戏玩具

2.1设计差异性游戏玩具,培养幼儿数学思维

数学学科涉及诸多与模式和排序相关的知识内容,在幼儿园数学区域游戏玩具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现阶段幼儿已有模式和排序经验,设计具有差异性的游戏玩具,让其在参与游戏活动过程中学会综合分析,并结合不同类型玩具的特点准确排序,以培养幼儿良好的数学思维和数学分析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按照玩具类型、排序难度设计差异性游戏玩具,设计抽象的数字类玩具,从表面上看,数独玩具具有益智性特点,并与模式、排序经验无明显关联,但在每一行、每一列填写不重复的数字,该过程中不同位置的数字之间存在一定联系或制约关系。教师充分利用数独玩具特点,在数学区域游戏中开展图形、动物等花式主题数独,选择6*6的数独棋盘,幼儿可以看到棋盘里面有蛇、乌龟、仙人掌、爬行动物、树、老鼠六种动植物,并准备好各种动植物的卡片,让幼儿在其他的空格内填入小动物,根据每个动物在棋盘上每一行、每一列仅能出现一次的要求进行快速排列,在游戏中,促进幼儿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升,并通过动手操作锻炼精细动作,实现有效发展幼儿数学思维。

设计直观物体类玩具,利用日常积累的生活素材,如不同类型的塑料瓶,在此基础上开展塑料瓶归类、拼接、看大小等数学游戏活动,观察不同塑料瓶的形状、瓶盖大小,独立完成排列操作,该过程中,既能培养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又能让其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2]。

2.2设计益智类游戏玩具,帮助幼儿积累分类经验

分类概念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能够按照特定标准将不同事物进行精准分类,目的是让幼儿在分类过程中学会自主观察和独立思考,并积累分类经验,促进幼儿数学学习能力提升,为今后学习高阶数学知识打好基础。

例如,以不同类型玩具的特点以及分类概念为依据,在幼儿园数学区域投放一些益智类游戏玩具,如“彩珠算盘”,该类型游戏玩具涉及2个塑料算盘、24张游戏卡以及100颗塑料彩珠和5种不同形状的物体,且每种颜色和形状各有四颗彩珠。教师可在数学区域运用彩色算珠开展多样性游戏活动,在培养和强化空间几何意识的基础上,促进幼儿分类、排列、计数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发展。

运用彩珠算盘开展分类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感知物体形状和颜色的不同,并尝试分类,按游戏卡的提示进行实践操作。在数学区域游戏活动中,教师出示“奇妙的口袋”,边念儿歌边请幼儿摸图形,并让幼儿说一说摸的是什么图形。幼儿根据教师的提示找到相应的彩珠,如红色彩珠、六边形彩珠等,准确区分彩珠的颜色和形状同时;教师可以出示同一形状不同颜色的彩珠,请个别幼儿示范分类方法,引导其尝试归纳分类方法,实现分类经验有效积累。

2.3设计计算类游戏玩具,强化幼儿运算技能

数学概念及数学运算是数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学学科教学过程中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点。在幼儿园数学区域游戏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观察和评价该阶段幼儿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情况以及数学经验积累程度,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些利于强化幼儿运算技能和注重经验积累的计算类数学玩具,让幼儿在数学区域游戏活动中使用计算类玩家对数学运算知识开展自主探究,以促进幼儿数学思维发展,帮助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以及运算知识,为其今后学习高阶数学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例如,在设计数学玩具过程中,以幼儿当前数学能力水平和学习经验为依据,专注于幼儿的数感培养,并引导幼儿从本质上理解数学运算,切实强化幼儿简单的加减运算能力,最终完成数学运算与数学策略相互组合运作的有趣游戏任务。以帮助幼儿理解数学概念以及提升运算技能为设计思路,设计彩色数学跳棋,先让幼儿在玩乐中切实感受数字的关系后,再配合教师讲解,提高数学区域游戏活动的教学效果。彩色数学跳棋游戏适宜1-4人,涉及棋盘、骰子等道具,属于数学运算策略性桌游,有利于促进幼儿数学思维发展和运算能力提升。其中两个骰子均设计成10个面,分别表示1-10,10个数字,棋盘上每个数字的颜色构成,包括骰子外圈颜色均与后续数学问题解答相关,所形成的彩色数字链也具有一定艺术感,可以增强数学区域游戏活动对幼儿的吸引力。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1)以10以内加减法运算为主,帮助幼儿从入门到熟练运算。

(2)通过不同色块代码分解每个数字,让其掌握和体会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和方法,逐一加减—进位加法—借位减法这一过程的相关巧算方法,逐渐形成轻松理解数量关系的数学思维。

(3)引导幼儿运用策略取胜,开洞脑筋,培养其分步骤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4)在游戏活动中,需要幼儿轮流掷骰子,通过骰子上的数字和跳棋所在位置的数字进行加减计算,来移动跳棋,最先到达中心的玩家获胜。

(5)在数学跳棋游戏中,幼儿随心所欲地应用自己手上的数字,通过加、减运算组合来移动棋子;运算难度可以按照幼儿数学能力水平进行设置,只要最终达成将自己的两粒棋子送入棋盘中心的终点即可。该过程中并不会关注幼儿的运算对错,而是引导其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以增强个人运算技能。

由此可见,设计彩色数学跳棋这种计算类玩具,可以将纸面上的数学运算知识转移至生动有趣的游戏中,对幼儿数感、练习运算以及提高心算能力的培养均有明显作用,有利于促进幼儿数学核心素养发展。

2.4设计对比类游戏玩具,提升幼儿比较能力

在幼儿园数学区域游戏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观察和评价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情况,在此基础上设计对比类游戏玩具,利用该类型游戏玩具的引导性,使幼儿能够在数学区域游戏中细致观察不同事物并进行对比分析,帮助其正确认识不同事物的大与小、多与少等属性。例如,教师可以设计“青蛙天秤”游戏玩具,通过让幼儿观察青蛙天秤两边的数量,让其直观的感受数字的大小,并将小青蛙、小乌龟、小丑鱼进行组合搭配,增强数学区域游戏活动对幼儿的吸引力,在游戏中感受数字独特魅力。

趣味玩法一:让幼儿根据教师所提出的数字,在青蛙天秤两边放置对应数量的物体,实践比较物体大小的操作,让幼儿直观地看见数字的大小和数量的多少,进而达到提升幼儿比较能力的教学效果。

趣味玩法二:引导幼儿观察青蛙天秤两边的物体数量并进行毕节,实践让天秤保持平衡的操作,以加深幼儿对数学关系的理解,正确认识多与少的概念,让其体验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教师观察与评价,设计幼儿园数学区域的游戏玩具,不仅可以将游戏玩具的功能和作用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更好地发挥,又能与幼儿学习特点、发展规律紧密贴合,使幼儿自愿并主动参与到数学区域活动中,在游戏中学习更多数学知识,并增强数学知识运用能力,从而实现全面培育幼儿数学核心素养目标,进一步提升幼儿园数学工作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春波. 基于教师观察与评价的幼儿园数学区域游戏玩具设计研究[J]. 玩具世界,2024,(02):83-85.

[2]刘爽,刘淑华. 基于幼儿园数学区域游戏的教师观察能力研究[J]. 吉林教育,2023,(06):73-75.

作者简介:翁荣影(1989.10-),女,汉,温州泰顺人,福建师范大学学前专业,本科,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幼儿教育。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