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舒适护理的超声监测下密闭式洗胃法用于急诊口服药物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舒适护理的超声监测下密闭式洗胃法用于急诊口服药物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我院急诊科 2022年 6月至 2023年 12月收治农药中毒或药物过量患者 116例。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58 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自动洗胃法,观察组采用床旁超声引导下密闭式自动洗胃法,比较两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洗胃并发症(堵管、胃黏膜损伤、呕吐)发生率、洗胃操作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洗胃操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洗胃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基于舒适护理的超声监测下密闭式洗胃法能有效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精准洗胃,降低洗胃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洗胃操作满意度,保证洗胃操作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关键词】 床旁超声引导;密闭式自动洗胃法;急性口服中毒;舒适护理
急性口服药物中毒是急诊常见的急症,约占急诊抢救的 15%~20%[1],其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快的特点。主要包括有机磷农药中毒、药物中毒及食物中毒等,由于毒素进入人体后,造成呼吸、神经等重要系统损伤,导致肺水肿、机体缺氧,甚至诱发呼吸衰竭[2],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对于致死性中毒、无洗胃禁忌证的患者应立即洗胃,可在早期清除经消化道的毒物,控制病情发展 [3]。传统洗胃机操作存在置管困难、清洗不彻底、并发症多、洗出液喷溅或挥发等问题,影响疗效的同时,对患者和医护人员也会造成伤害。因此,既能提高洗胃效果,又能规避洗胃操作中有毒物质暴露的风险。我们采取基于舒适护理的超声监测下密闭式洗胃法。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与分组
选取我院急诊科 2022 年 6月至 2023 年 12月收治的农药中毒或药物过量11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58例。对照组男24例,女34例;年龄16-78岁,平均( 48.52 ±
13.33)岁。 观 察 组 男 22例, 女 36 例; 年 龄15-80岁, 平均 (49.19± 13.09 ) 岁。两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P > 0. 05) ,具有可比 性。本观察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并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
纳入标准: ①口服药物时间 6 小时内; ②年龄≥14周岁;③同意洗胃并签署洗胃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①已经洗过胃或拒洗胃者; ②意识不清,合并严重基础疾病者; ③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 ④洗胃前已行气管插管、心肺复苏术者; ⑤具有洗胃禁忌症者。
1.2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全自动洗胃机,盲插胃管连接洗胃机进行洗胃。患者取左侧卧位,头偏向一侧,定位方法是患者发际到剑突的距离进行置管,插入胃管长度约为45~55 cm[4],随后通过抽吸胃内容物或听诊气过水声确认胃管在胃内。该洗胃机每次灌洗量设定为 200-250mL。
观察组:采用基于舒适护理的超声监测下密闭式洗胃法进行洗胃。温水泡软胃管,使用设计专用接头将出胃管与15L袋连接,处于密闭状态。患者取左侧卧位,头偏向一侧,超声引导下置入洗胃管,超声判断胃管插入的深度是否符合要求。清醒患者取头低脚高,采取左侧-平卧-右侧卧位洗胃,轻揉患者腹部,加快胃内容物排出的同时也起到充分清洗的作用,昏迷病人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洗胃途中超声下关注胃内充盈情况,动态调整洗胃量;胃管的位置,避免空吸造成胃黏膜损伤,减少洗胃“盲区”。
1.3评价指标
①留置洗胃管:一次性置管成功率。② 洗胃并发症 :堵管、呕吐、胃黏膜损伤。③操作满意度:自行设计问卷星满意度调查,包含置管成功率、洗胃便捷性、洗胃安全有效性、操作舒适性、周围环境暴露发生率5个方面。评价标准设置5分、10分、15分、20分,计算最后分值。测评方法:由急诊抢救室护理组长在洗胃结束后直接发放,由洗胃操作者填写完整后收回。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的患者满意度,一次胃管成功,并发症发生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使用Fisher精确检验进行比较,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同阶段资料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一次性留置胃管成功率比较
由表1可见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洗胃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由表2可见超声监测下洗胃能确保洗胃管的位置与深度,动态调整洗胃量,实时监测洗胃进程和阶段性洗胃效果,避免胃黏膜受损、呕吐及堵管等并发症。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洗胃并发症差异(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2.3两组操作满意度比较
由表3可见观察组操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超声引导下能够提高一次性留置胃管成功率
超声作为一种床边工具,具有非侵入性、动态、实时、可视化、无辐射和可重复操作等特点 ,随着床旁超声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再加上床旁超声模式本身在图像分辨率上有了显著提高 ,被誉为可视的“听诊器”。超声监测可全程监测鼻胃管置入路径,确认胃管在胃内的正确位置。
3.2超声监测下洗胃法能有效减少并发症
传统方法洗胃因反复插管、用力过猛,盲插胃管,胃管抵住胃壁反复空吸同一部位,导致胃粘膜受损 [5]。然而超声监测下洗胃不仅能确保插管深度,而且能观察胃管位置及胃内情况,实时监测洗胃进程和阶段性洗胃效果,辅助医护人员在洗胃过程中做出关键决策。有效减少呕吐、胃黏膜损伤、堵管等洗胃并发症发生率。
3.3降低周围环境暴露发生率
传统洗胃,将洗胃机的进液端和出液端放置于开放式洗胃桶内,操作过程中洗出液会发生喷溅,而且部分毒物会挥发,对操作者带来极大的危险。也有研究 [6] 显示,对污物桶进行了改良,虽然能解决毒物挥发的问题,但是并不能解决洗胃过程液体喷溅。笔者设计的连接装置,使整个洗胃环节相对密闭,提高了洗胃操作的安全性,保障医护人员安全,提高洗胃操作满意度。
4.小结
通过急诊医护人员的分工协作,以急诊临床思维为导向,基于舒适护理,借助床旁超声的可视化优势,主要针对床旁超声引导鼻、胃管置入方法、目标导向洗胃、超声可视化辅助决策和洗胃效果评价等方面对误服药物中毒患者洗胃的急诊救治流程进行了创新实践,弥补了常规洗胃方法存在的不足,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救治效果。 同时,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当前应开展大样本基于舒适护理的超声监测下急性药物中毒患者密闭式洗胃的急诊救治实践,规范基于舒适护理的超声监测下急性药物中毒患者密闭式洗胃的急诊救治流程,从而使急性药物中毒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达到精准化,同时满足患者对于舒适度的要求,最终使患者、医护人员最大限度获益,值得在临床借鉴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何玲,张福敏.优质护理对急性酒精中毒急诊患者救治效果及对患者睡眠质量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0,7(12):2198-2199.
[2]常晓霞.全自动洗胃机结合个性化护理在急诊中毒洗胃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20,33(20):172-173
[3]卢中秋 . 我国急性中毒救治现状:机遇与挑战并存 [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25(11):1351.
[4] 蔡泽玲,卢锡芝,尹继明,等.加强医用耗材管理降低医院运营成本[J].管理观察,2013,(17):141-142.
[5]徐雯,谢芬高,王青丽.超声监测下定位定量洗胃方法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疗设备,2016,31(4):114-115125
[6]巫小平 . 新型洗胃污物桶的研发 [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