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校企共生 协同育人 电商专业群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赵香妹 宋娟 刘晓亮
  
富裕媒体号
2024年10期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重庆 404155

作者简介:赵香妹(1993—),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乡村旅游与新媒体传播、新媒体研究。

一、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现代职业教育,推动政府、学校、行业、企业联动,促进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然而,直播电商迅猛发展之际,高质量人才短缺和产教融合深度不足问题凸显。据报告,至2023年,行业将面临574万人才缺口,核心岗位培养体系未标准化。根源在于需求激增与供给不足、教学内容滞后、技术创新难融入教学及教师实践经验缺乏。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积极探索“产教融合”路径,与阿里巴巴、京东等多家企业合作,共建直播电商实训室,参与职业技能比赛,编写新教材,实行校企双导师制度。特别是与京东科技合作建立数字商务产业学院,形成“1+1+N”模式,对接产业需求,创新课程体系,提升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此外,与深圳易赛元宇合作设立人工智能电商运营培训基地,丰富教学内容,支持学生职业发展。这些举措显著提升了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强了校企合作与资源共享,推动了电商产业创新发展,为中国特色学徒制人才培养提供了范例。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1+1+N”模式京东产业学院,全方面对接产业需求

京东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携手共创数字商务产业学院,创新性地纳入了新十年传媒有限公司、三都电商、阿里巴巴等N家直播电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构建了“1校+1龙头企业+N个紧密合作企业”的“1+1+N”合作模式。此模式旨在实现产教深度融合,确保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紧密相连。借助“1+1+N”模式,京东数字商务产业学院不仅解决了教学内容与产业发展脱节的问题,还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助力他们更好地适应并引领电商行业的未来趋势。

(二)校企共建京东产业实训基地,常态化直播促提升

校企共建京东产业实训基地,依托产业学院平台,将基地延伸至生产一线。围绕直播电商、短视频拍摄与运营、数字营销等技术,对接岗位技能,融入电商生产项目,模拟真实生产环境,建设了集理论、实践与虚拟仿真于一体的直播电商技术实训基地。通过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改革,进一步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有效解决“学生岗位胜任能力不足”问题,实现“会干”和“能干”。

(三)校企双导师授课,开展社会化服务培训

学院实施“引企入校、引项入校”策略,与企业共制人才培养方案,采用校企双导师授课模式,将实体电商项目引入课堂,让学生亲身体验直播学习,增强其实战能力和社会适应性。此举推动了职业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为电商人才培养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支持。同时,学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多次举办农村电商人才培训,通过双导师模式提升学员实战技能,助力电商直播人才培养,促进农特产品外销,实现“电商富农”,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此外,学院还通过政企校合作,将职业媒介素养教育延伸至产业服务,解决学生职业发展能力不足问题,致力于培养复合型人才。

(四)形成“五融”课程体系,培养“工具人”向“技术人”转变

我们构建了“五融”课程体系,旨在解决学生应用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推动他们从“工具人”向“技术人”转变,实现“会创”能力提升。具体而言,我们深入企业调研,与合作企业共同分析岗位新需求,重构模块化课程体系,确保企业岗位能力融入课程;将职业资格证书标准融入课程,推进课证深度融合;将职业技能大赛规程融入课程,促进课赛融通,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竞技水平;注重创新教育的融入,贯穿于学生技能培养全过程;最终,将岗位、课程、大赛、证书、创新五大元素有机融入人才培养,构建人才培养新“谱系图”。此举旨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复合能力,为电商行业输送高素质技术人才。

(六)搭建人工智能电商运营实训基地,实现数字人直播

电商物流专业群与头部企业合作,共同搭建人工智能电商运营实训基地,旨在赋能师生,深入掌握电商运营核心技术与职业技能。此举丰富了教学内容,为专业发展注入新活力,为学生职业道路奠定坚实基础。通过合作,双方实现资源共享,学生在基地可接触最新电商技术和运营理念,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同时,基地定期举办技术交流和职业培训,提供广阔学习平台。此外,专业群将数字人应用纳入教学,培养学生掌握前沿技能。此校企合作项目不仅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也为电商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三、实施效果

1.办学质量高,显著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近年来,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学生总体满意度95%。同时,2015年至今,电商物流专业群学生积极参加技能竞赛,获得电子商务职业技能大赛全国二等奖2项,市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 6 项等;参加重庆市电商直播比赛,荣获第二届优秀团队,2人荣获优秀指导教师;获国家励志奖学金3人次,省部级个人荣誉称号 4人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1 次等,多次获省挑战杯一等奖、三等奖;专升本上线率年年攀升,平均初次就业率在 98% 以上,就业面拓宽到大中型企业。部分优秀学生毕业后参与自主创业或者成为直播小网红,年收入50w+。

2.明显提高校企双师型队伍的职业能力

我院电商物流专业群专兼职教师18人,双师型教师有8人,重庆市教学名师1人,副教授及以上职称5人,优秀指导教师 3 人;获评专业带头人 4人。

3.教学资源成果丰硕

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来,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电商物流专业群现有重庆市级在线开放课程 1门、社区课程1 门;开发校企教材 20部,承担各级各类科研及教改项目10余项,期中省部级课题5项,产教融合典型案例6 项。同时,学院多次受邀参加万州区直播电商培训和农业经理人培训,向超过2万人分享经验做法。

四、创新与示范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复合电商人才提供借鉴

依托京东产业学院,创新企业联合体机制,探索并实践了“一体五融四创”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多个育人平台,融合了“岗、课、赛、证、创”五大元素,为电商类企业提供了人才支撑、智力支撑,推动了校企合作往纵深发展,电商企业高质量发展。

(二)提升电商直播实践创新能力,达到人人都能会拍,人人都能播的效果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探索多元人才培养路径,双导师联合授课,引入电商企业真实项目,开展常态化电商直播训练,紧密融合学生与企业真实岗位,提升学生电商直播实践能力。通过校企生三方联动,围绕新媒体文案策划、短视频拍摄、直播产品选品等需求,依托育人平台、双导师团队、虚实结合实训仿真等载体,结合技能大赛、电商直播大赛、职业技能证书等,精选创新电商实践项目,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协作学习与实践交流,实现人人都能会拍、人人都能播的目标。

(三)服务区域经济多次开展社会化培训,口碑效果较好

学校与企业利用线下线上资源共同开展社会服务,承接过多次农村农村电商人才培养培训200人次,线上培训 1200 余人次等。通过对三都电商、博拉、新十年等就业单位进行调研回访,企业高度认可毕业学生,满意度达到 98% 以上。同时,校企共建京东产业学院以及协同育人合作成果被华龙网、万州手机报等多家媒体多次报道,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四)以沉浸式教学设计为特色,实施产教贯通培养过程

本项目以沉浸式教学为特色,致力于产教深度融合。依托京东数字商务产业学院,与多家行业领军企业合作,搭建实践实训、生产实践和顶岗实习等场景,增设专业服务拓展场景。实现人才培养从单导师到双导师再到准员工试用的一体化延伸,通过多层次递进式培养提升学生技能。最终,实现校企纵向合作、校校横向联合,贯通课岗赛证一体化技能提升体系。

(五)共建数字人直播实训基地,并深化人工智能电商运营证书培训

电商物流专业群与深圳易赛元宇(深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携手,共建数字人直播实训基地,深化人工智能电商运营证书培训。双方紧密合作,打造集实践与创新于一体的人工智能电商运营培训基地,旨在为师生提供前沿技术赋能,探索电商运营核心技术与职业技能。利用最新虚拟与人工智能技术,模拟真实直播环境,提供丰富实践机会,让学生学习数字人制作、操控与互动,掌握直播营销核心,通过模拟实战锻炼应变与沟通能力。

五、反思和改善

1.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提高企业参与积极性

在学院校企合作的有关管理规定中、进一步加强对合作企业采取激励措施,提高合作企业参与积极性。部分企业参与后并未真正地校企合作虽然也见到了联合培养对其带来的实惠,但是企业联合培养由于周期长,企业的用工紧张问题得不到快速缓解,所以企业的积极性上仍然不足,可以借鉴德国双元制的办法,使企业承担起联合培养的责任。

2.完善教师企业实践制度,创新教师队伍

鼓励校内老师利用假期时间到企业参与商业项目,帮助企业解决难题;制定相关激励政策,吸引合作企业技能人才到校兼职任教,发挥企业导师技术优势,校内教师的教学优势,创新教学团队,实施校企教师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