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数字化教育转型背景下高校大学生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现状调研报告
——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
基金项目:广西师范大学2021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企业家精神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的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21JGB21)
第一作者简介:陈仙,女,广西钦州人,硕士研究生,助教
通讯作者简介:*陈权正,男,广西钦州人,在读硕士研究生,康复治疗师
摘要:本调研报告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收集数据,分析高校大学生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认知程度、使用频率、应用场景以及面临的挑战和困惑。研究发现,大部分大学生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有一定的了解,但在具体应用和创新方面仍存在一定困难。调研报告提出了将数字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增加相关培训、搭建创新实践基地、完善使用生成人工智能技术的机制等建议,旨在帮助高校大学生更好地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促进其在数字化教育转型中的积极参与和创新发展。关键词:高校大学生;生成式人工智能;调查报告
一、研究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1]。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同样对数字化教育作出了特别强调,要求“大力发展数字教育”[2]。在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中,主题聚焦在“数字教育:应用、共享、创新”[3]。这表明,数字教育化转型已然成为教育领域的一种趋势。伴随着各种数字化技术的衍生,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迭代和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以下部分简称GEN AI)指的是一种基于机器学习和人工神经网络的技术,该技术能够通过大数据模型自动生成或合成新的数据、文本、图像、音频等内容[4]。2022年以来,以ChatGPT和“文心一言”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高校中拥有众多的用户群体已成为一种趋势。
目前,越来越多的教师借助GEN AI技术进行教育数字化转型,教师使用该技术主要集中在教材和教学资源生成、自动评估和反馈、虚拟教师或辅导员、教育数据分析和预测等方面[5]。而高校大学生群体使用GEN AI技术的现状如何?为深入了解这一问题,本文将会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大学生的应用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和调查,进一步了解高校大学生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方面的现状和挑战,并探讨其在教育领域中的潜在影响,力求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真实与客观的参考。二、研究设计与实施(一)调研问卷编制和数据处理 在调研资料数据处理上,使用问卷星软件和spss2.0统计分析软件,对获得的有效资料和数据进行整理归类并进行分析。
(二)调研对象选择 本研究选取广西师范大学的378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取的是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对不同学院、年级、专业随机抽取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一)高校大学生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现状1.高校大学生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了解程度和渠道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70.19%的学生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有一定了解。其中,有10.85%的学生完全了解生成式人工智能,59.79%的学生略知一二,24.34%的学生听说过但不了解,5.03%的学生完全不了解。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高校大学生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有所了解。了解渠道主要包括网络资讯(80.5%)、老师介绍(53.2%)和同学介绍(47.08%),这表明大学生主要通过线上渠道、老师的推荐和同学的分享等途径获取关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知识。
2.高校大学生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使用时间、频率、和应用场景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时间方面,32.59%的学生表示在过去半年内开始使用,25.35%表示一年以前就开始使用,由此可见学生主要在过去一年内开始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其使用持续增加,而学生最常使用的工具为ChatGPT和文心一言;在使用频率方面,接受调查的学生中77%表示偶尔或经常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这表明大多数学生已经将这项技术引入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主要应用场景为学习辅助和作业帮助,其中73.54%的学生用于学习辅助,59.61%的学生用于作业帮助;另外,部分学生还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写作支持和知识获取等领域。由此可见高校大学生在学习和任务处理中也在积极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
3.高校大学生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目的
大多数高校大学生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学习效率和获取更多学习资源。其中,67.97%的学生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38.64%的学生希望通过此技术获取更多学习资源和知识;此外,也有部分学生将其用于创作支持和任务完成。这说明高校大学生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初衷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应对学习任务和提升学习效果。
由此可见,当前高校大学生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具有一定的认知和应用意识,尤其在学习辅助和作业帮助等领域展现出积极的态度。(二)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与挑战 1.高校大学生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教学中表现出积极态度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大学生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持有积极态度,并认为其在教学方面有很大的潜力。他们希望通过改进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来提高教学效果,在这方面,多数学生认为智能推荐学习资源和内容(74.34%)以及个性化定制学习路径和进度(73.02%)是值得关注的改进方向。
2.高校大学生关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改进教学效果和学习体验
学生还期待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够在提高学生学习体验方面有更多进步。他们认为根据学生需求和兴趣推荐学习内容(74.07%)以及提供实时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策略(74.07%)是改进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以提高学生学习体验的重要方面。
3.高校大学生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但需要警惕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对于教师而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也可以在减轻工作负担方面发挥作用。学生认为分析学生数据,为教学决策提供依据(78.04%)以及提供教学资源和教案,降低备课难度(74.34%)是值得改进的方向。然而,学生也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表示了关注,特别是过度依赖技术导致忽视人际交流和合作能力的培养(83.86%)。
4.高校大学生建议将AI技术融入高校教学改革
对于高校的教学改革,学生认为平衡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关系需要根据不同学科和课程特点来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37.83%)。对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未来教育领域的发展前景,学生比较乐观地看待,认为它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教育模式和教学方式(57.94%),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其前景持中立态度,强调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26.19%)。
(三)高校大学生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需求1.高校大学生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高校的普及度看法
进一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高校中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程度相对较为平均。约35.45%的学生认为该技术在高校中较为普及,这表明已经存在一定程度的应用和推广;另外,48.15%的学生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师范类高校中处于一般的普及程度,意味着有一定的知晓度和接触机会,然而,仍有30%的学生认为不够普及。
2.高校大学生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高校中的建议
针对如何推广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学生提出了多种建议。首先,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应该开设相关课程和实践项目(69.31%),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机会和实践体验;其次,有57.41%的学生建议举办讲座和培训班,以提高师生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认知和应用能力;70.9%的学生认为提供在线资源和教程也是推广AI技术的有效方式,这有助于扩大知识传播的范围;46.56%的学生主张加强与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合作,这样可以促进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四、对策建议(一)提高学生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认知 高校教师普遍上已经积极接受并通过教学改革方式应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到来,与此同时高校也要将相关技术传递给学生,并引导其做好正确的使用,通过融入课程教学、开展科普讲座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成式人工智能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其对新技术的关注和热情。(二)增加数字教育相关技术的课程和培训 目前,高校大学生中大多停留在了解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层面,如何正确使用该技术帮助其成长需要社会和高校的教育加持,因此有必要通过增加数字教育通识课程。主动结合不同年级对数字教育的普及需求来开设相关课程,比如给师范类学生开设数字化通识课,主要是引导其正确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帮助其提升教学设计的能力,但需同时在课程中引导其要始终将“立德树人”的初心和使命摆在首位,在使用数字技术的同时要提升个人的数字素养,要做到技术与技能同向增长。(三)创建生成式人工智能创新实践基地
数字教育变革需要的是“应用、创新、共享”,而真正能够做到应用,在有课程和相关专题培训的基础上还需要为学生搭建生成式人工智能创新实践平台,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同时,该基地的建设有助于构建“学生—人工智能机器—教师”协作互动新模式。(四)高校应完善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机制 大学生对于新技术新思想的接受较快,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高校的普及,学生会借助其完成作业、增长知识等,但在此过程可能存在教育伦理、学术不端、受不正当错误思想的引导等问题,因此高校首先需要建立和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相关的规范和标准,明确技术应用的道德准则、法律法规和安全标准;其次,加强监管和审核的监管机制,强化数据保护和隐私权,规避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使用过程中容易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
[2]最全!50个动态场景看2024《政府工作报告》全文[EB/OL].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403/content_6936260.html,2024-03-05[3]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的主旨演讲:携手推动数字教育应用、共享与创新[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176/202402/t20240201_1113761.html,2024-02-01.[4]胡语涵,史泽轩. (2020).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时间序列数据生成方法. 计算机应用研究, 37(8), 2307-2311.[5]陈晓霞. (2020). 基于生成式对抗网络的个性化教材生成研究. 教育现代化, (16), 208-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