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科幻小说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

许帆 王璐璐
  
富裕媒体号
2024年13期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外国语学院 上海市 201620

摘要:本文从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的视角研究科幻小说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以《三体》刘宇昆英译本为例,分析社会文化负载词、物质文化负载词的特征及其翻译策略和技巧,为科幻小说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提供借鉴。

1. 引言

科幻小说因其题材的特殊性,往往涉及社会政治、伦理道德、人类命运等宏观问题。《三体》作为中国科幻小说的代表,通过对文化认同的探讨,展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与反思;通过对科技、文化、历史等的批判思考,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状的关注、对未来发展的设想,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呼吁和思考。研究文化传播的窗口——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有助于促进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

2. 翻译策略

2.1 社会文化负载词

社会文化负载词指涉及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风俗习惯、历史典故、艺术作品等的表达法。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历史名词,侧重于新中国成立前形成的具有文化内涵的名词。他们深深地镌刻在中华民族的基因里,对民族形成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第二类,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现代社会产生了政治和社会文化含量较高的术语。《三体》中的政治和文化术语大多与“文化大革命”背景有关。

例1:“这是伏羲”[2] (刘慈欣,2014:43)

This is Fu Xi.”[1]

Translator's Note: Fu Xi is the first of the Three Sovereigns, a Chinese mythological figure. He was one of the progenitors of the human race along with the goddess Nuwa.[1](Ken Liu,2014:103)

例2:“你好,我是墨子。”他自我介绍道。[2](Liu Cixin,2014:102)

“Hello,” the man said, “I'm Mozi.”[1]

Translator's Note: Mozi was the founder of the Mohist school of philosophy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Mozi himself emphasized experience and logic and was known as an accomplished engineer and geometer.[1](Ken Liu, 2014:140)

在三体游戏中,伏羲是一个为三体行星的运动机理做出解释的人物,他的角色可以比作叙述事实的画外音。然而,同一个游戏中的另一个角色墨子更像是一个科学家,他通过观察试图找出引导太阳运动的原理,为此他创造了好几个模拟系统。中国读者自然会把他们在小说中的角色与中国文化中的背景信息联系起来。译者翻译伏羲和墨子都采用了异化直译的方式,以脚注做了进一步介绍,但两者之间还是有所差异:译者只告诉读者伏羲在中国神话中的身份地位及象征,而强调墨子的哲学流派和职业生涯。文化翻译理论强调翻译的单位是文化,注脚可以将原文表层结构中暗含的文化成分进行再现,使中国特色文化元素原汁原味地呈现给海外读者,帮助目的语读者充分理解,同时使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出去”。

例3:“谁都可以考,连村里‘黑五类’的娃都行呢!”[2]

“Anyone can take the exam. Even the children of the Five Black Categories in the village can take it.”[1]

Translator’s Note: The Five Black Categories, the targets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were five political identities used during the revolution: landlords, rich farmers, counter-revolutionaries, “bad elements,” and right-wingers.[1] (Ken Liu, 2014)

《三体》中论述高考变化时提到的“黑五类”具有较强社会背景文化象征。“文化大革命”期间,术语“黑五类”常指地主、富农、反革命、坏分子、右派的子女。“文化大革命”之初,“黑五类”在各方面都受到歧视,包括毕业和结婚。译者巧妙地采用了直译和注释,将其翻译为“Five Black Categories”,并运用注脚的方式加以阐述,采用增译方式添加“political identities”等词汇加以辅助,将正确文化理念传达给海外读者,使海外读者更理解《三体》科幻小说故事背景。

2.2 物质文化负载词

物质文化负载术语包括结构、项目、文学作品和名称。在翻译文学作品和文学名词方面,译者往往采用音译、意译等策略或使用西方文化中包含相同含义的某些表达进行替换。

例4:狗皮帽上有冰碴子。[2](刘慈欣,2014:42)

icicles hung from their hats.[1](Ken Liu,2014)

文中“狗皮帽”的主人叶文杰住在中国最寒冷的东北地区。由于材料的稀缺和狗被当作牲畜饲养而被圈养,东北人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里习惯用狗皮做帽子来御寒,这已经成为当地的民俗文化。然而,在现代文化中,尤其是在西方国家,狗的角色已经转变为人类忠诚的宠物和朋友。为了避免西方读者产生误解甚至厌恶,译者省略了帽子的具体材质,避免了对源语的含义造成损害。

例5:“二斤爆肚,一瓶二锅头!”[2](刘慈欣,2014:28)

“Two orders of quick-fried tripe, and a bottle of er guo tou!”[1]

Translator’s Note: Er guo tou is a distilled liquor made from sorghum, sometimes called “Chinese vodka.”[1] (Ken Liu, 2014)

“爆肚”是用鲜牛肚进行烹饪的北京传统风味小吃。“爆肚”采用了意译的策略,翻译成quick-fried tripe,点明了爆肚的原料和油爆的制作方法,便于译文读者理解,原汁原味的传达中国饮食文化。“二锅头”是北京的传统白酒,译者将其音译为Er guo tou,并用加注的方式介绍二锅头是一种用高粱酿造的蒸馏酒,保留了中国白酒的特色。

参考文献

[1]Liu Cixin. The Three-Body Problem[M].UK: Head of Zeus,2008.

[2]刘慈欣.三体[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

基金项目:本文系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24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文化翻译观视角下的文化负载词研究——以《三体》刘宇昆英译本为例”(编号:202410856036)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许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专业2021级学生。

通讯作者王璐璐,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翻译,语言教学。邮箱:lucywanglulu@163.com.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