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李秋静
  
富裕媒体号
2024年14期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摘要:在大数据背景下,本研究深入探讨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分析当前人才培养目标单一、师资力量薄弱、评价体系滞后等问题。通过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创新教学模式、构建高水平师资队伍、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等策略,提出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社会与行业对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推动高等教育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财务管理;人才培养

引言: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财务管理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成为趋势,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传统的培养模式难以适应时代变化,人才培养目标、师资队伍、教学评价等方面均存在不足[1]。因此,探究适应大数据时代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新路径,对于提升人才竞争力、推动行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数据时代下加强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分析

近年来,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促使企业财务信息处理迈向实时化与精细化,为管理决策提供坚实数据支撑。企业对具备大数据处理能力的财务管理人才需求激增,这不仅关乎个人职业发展,更是企业效能提升与行业变革的关键。财务管理专业学生需掌握数据挖掘与分析技巧,方能快速适应职场,从庞杂信息中提炼价值,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为此,高校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应强化大数据应用能力培养,提升学生信息素养,营造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唯有深刻理解并娴熟运用大数据技术,财务管理专业人才方能有效维护企业利益,驱动经济效益增长,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繁荣与健康稳定发展[2]。在大数据时代浪潮下,加强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不仅是教育使命,更是推动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重要引擎。通过融入前沿技术教育,我们旨在塑造一批批既有扎实财会知识,又能驾驭大数据浪潮的复合型人才,为国家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二、当前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较为单一

大数据时代,该专业的人才需求发生了显著变化,但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仍过于注重单一技能的培养,如财务分析、成本控制等,而忽视了跨学科、跨领域能力的塑造。这导致培养出的学生虽然擅长某一领域,但难以适应大数据时代对“全能型”、“跨界人才”的需求。许多毕业生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时,往往力不从心,无法有效整合不同领域的知识。

(二)缺乏高质量的教师团队

如今,许多教师对新技术的掌握和应用不够深入,难以将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融入教学之中[3]。这不仅限制了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也影响了学生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能力培养。因此,建设一支具备大数据素养、能够紧跟时代步伐的高质量教师团队显得尤为迫切。

(三)课程教学评价标准和手段落后

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基于宏观层面的团体评估,侧重于对教材选择、授课方式、教学成果等方面的量化考核。然而,在大数据时代,个性化、差异化的人才培养成为趋势,传统的评价标准难以适应这一变化。同时,受科技水平限制,传统评价手段难以对个体化的教学行为进行精准评估,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和个性化人才的培养。

三、大数据时代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能力的提升策略

(一)清晰界定人才培养目标,大力创新教学模式

高等院校应明确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培养具有大数据思维、跨学科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如案例教学、项目驱动教学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提高财务信息的处理和分析能力。同时,通过创设职业情境,让学生提前适应企业财务管理岗位的工作要求,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强烈的责任意识。

(二)组建满足教学需求的师资队伍

一方面,高校应加大对外部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特别是那些具有大数据技术和财务管理双重背景的人才。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大数据技术与财务管理的融合日益紧密,这类人才的引入至关重要。他们不仅能为学生带来前沿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而且还能通过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学生提供宝贵的指导,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大数据技术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可感。另一方面,高校应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拓宽教师的视野和知识面。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企业实践项目,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将实践经验融入教学中。此外,高校还可以建立教师激励机制,对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突出成果的教师给予奖励,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完善教学评价模式,培养个性化人才

首先,教师要对传统的学习成果进行考核,在注重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多个维度上进行考核。采用项目作业、个案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的考核方法,对学员的学业成绩及整体质量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其次,应该构建一个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教育评估系统,运用现代的科技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成果等进行实时监控与分析,在这些资料的基础上,将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难点及时查找,并给予有针对性地辅导与协助。最后,高校应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评价过程,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建立学生评教机制,让学生成为教学评价的主体之一,促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升。

四、结语

简而言之,面对大数据时代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全新要求,高校应明确定位,创新教学模式,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完善评价体系,以培养具有数据分析能力、战略思维、创新精神与伦理素养的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这不仅是教育的责任,更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所在。通过对教学模式、师资建设与评价体系的全方位优化,我们将为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成长搭建更加坚实的平台,为行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张镱凡.大数据时代智能财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基于某高职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调研[J].现代农村科技,2022,(04):109-110.

[2]欧高林.大数据时代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24(14):58-59.

[3]甄丽明.大数据背景下财务管理立体式人才培养模式路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1,(11):95-9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