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研究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多维度协同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合并慢阻肺患者的护理效果

瞿乐欢
  
富裕媒体号
2025年1期
启东第四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江苏 南通 226200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目的 研究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多维度协同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合并慢阻肺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时间从2023年8月至2024年8月,研究对象为本院老年冠心病合并慢阻肺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多维度协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多维度协同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合并慢阻肺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可以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跨理论模型;多维度协同护理;老年冠心病合并慢阻肺;生活质量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进而引发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如心绞痛、心衰等。慢阻肺主要是因为呼吸道和肺部出现了慢性炎症,造成了呼吸道的堵塞,从而出现了气流受限、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这两种疾病并存,不但会使病人病情恶化,而且会使治疗更加复杂,甚至导致病人死亡。在病理生理水平上,两种疾病存在共同的风险因素,如吸烟、衰老、慢性炎症、氧化应激等。同时,慢阻肺患者由于长期低氧、CO2潴留所致的心肺负担加重,也会加重病情[1]。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β-受体阻滞剂可导致 COPD患者的呼吸症状加重,故在用药时应慎重考虑。另外, COPD急性发作时会出现全身炎性反应,这会导致更严重的冠心病事件。为此,采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多维度协同护理,通过用药、生活方式优化、心理疏导等手段,实现对该类病人的整体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的提升。基于此,本文旨在研究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多维度协同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合并慢阻肺患者的护理效果,内容现报道如下。

1 资料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时间从2023年8月至2024年8月,研究对象为本院老年冠心病合并慢阻肺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例。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平均(71.42±6.83)岁;观察组男性17例,女性8例,年龄平均(70.28±6.74)岁。两组间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多维度协同护理,内容如下:①健康教育。对观察组病人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以了解冠心病及慢阻肺的相关知识、药物治疗、生活方式等。通过互动教学,利用视频、图册等多种手段,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识,增强其自我管理的技能。以跨理论模型为依据,对病人的基础情况进行评价,并提供相关的教学内容,使病人由无意识期逐渐向行动及维持期过渡。②心理辅导。对病人进行定期的心理测评,识别消极的情感,如焦虑、抑郁等。透过个体辅导及团体支援等方式,协助病人建立正面的心态。护理人员加强与病人的交流,提高病人对护理人员的信任、依从,并鼓励家人积极参与,为病人提供感情上的支持与照顾。③运动训练。针对每个病人的体质和承受力,设计出有针对性的运动方案,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呼吸训练等。通过运动康复训练,增强心肺功能,改善生存质量。定期对训练结果进行评价,及时调整训练计划,保证训练的安全有效。④营养管理。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营养评价,制订合理的膳食方案,保证膳食营养均衡。根据病人的个人喜好及文化背景,对病人进行个体化膳食指导。定期随访,对其营养状态进行监控,及时调整膳食结构,预防营养不良及相关并发症。⑤用药指导。给予综合用药指导,明确用药效果、用药时间和用药注意事项,并对病人的用药情况进行常规的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不良反应,并对用药进行优化。

1.3观察指标

1.3.1生活质量。采用SF-36量表测评,包括生理职能、生理功能和一般健康,满分100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3.2护理满意度。科室自制量表进行测评,分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计算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软件包。

2 结果

2.1 生活质量

观察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1。

2.2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2。

3 讨论

本次研究中,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多维度协同护理对改善冠心病伴慢阻肺患者生存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具有明显优势,其机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针对病人进行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改善病人的疾病知识水平,增强自我管理能力[2]。经过系统的健康教育,病人不但对疾病的发病机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对药物治疗、自我管理方法有了更多的理解。积极的心理咨询对提高病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很大的帮助[3]。很多老年人因疾病而产生消极的情绪,如焦虑、抑郁等,这对他们的生活质量及疗效都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对病人进行定期的心理评估,结合个性化的心理辅导,可以对病人的负面情绪进行有效地识别和疏导,使其树立起对人生的乐观心态[4]。体育锻炼也是提高心肺机能及生活品质的重要因素。针对病人的体质及耐受能力,进行个体化运动指导,不但能使心肺功能得到有效的提升,而且能使病人的身体功能得到全面的改善。科学的饮食指导及定期随访,保证病人的营养平衡,合理的膳食营养是机体恢复健康所必需的物质基础。最后,精准、个性化的用药指导,使病人能正确地了解并实施给药,既能减少不良反应,又能提高疗效[5]。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多维度协同护理通过关注健康教育、心理支持、运动训练、营养管理、用药引导等方面,构建闭环管理模式,有效提升病人的生活品质与护理满意度,为持续有效的护理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多维度协同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合并慢阻肺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可以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夏玲.协同护理模式在老年冠心病合并慢阻肺患者中的护理效果[J].婚育与健康,2024,30(16):151-153.

[2]郑丽贞.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冠心病中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4,22(16):22-25.

[3]吴清,黄幼花,沈晓娜,张燕燕,王暂度,郑宝聪,杨秋玲,黄种杰,鲁秋香,刘利敏.IMB的运动康复护理对慢阻肺合并冠心病患者自护能力及SF-36评分的影响研究[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3,13(26):48-50.

[4]徐惠娜,王丽清.呼吸训练与弹力带抗阻练习在冠心病合并慢阻肺患者中的应用对其运动耐力、心肺功能的影响[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3,13(14):48-50.

[5]刘湘陵.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多维度协同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合并慢阻肺患者的护理效果[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2,12(35):44-4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