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新时代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青年文化自信的培养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文化建设提出了重要内容,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明了道路和方向。而在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充分发挥青年一代人的力量,必须培养青年人的文化自信。但由于各方面影响,部分青年存在着对本土文化重视度不够、对本民族文化认同度不高、文化自信缺失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诸多问题的产生会对文化强国目标建设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只有解决这一问题,才能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实现人生价值,从而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
关键词:新时代;青年;文化自信
文化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是极其重要的,要想实现文化强国,就必须对自己本民族的文化有深深的自信。之所以着重提到青年群体,是因为青年是社会中最有朝气、最有活力的一个群体。青年强,则国家强,所以,青年更应该培养起自己的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他围绕增强文化自信和提高文化软实力等内容多次召开重要会议,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文化发展繁荣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也展现出了我们党对于中华文化发展繁荣的使命与担当。建设文化强国对于中华民族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而这项任务需要青年人对文化发展的责任与担当。在新的历史机遇期,我国经济社会虽平稳较快发展,我们已经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但当前国内国外环境复杂及互联网社会的冲击状况多样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在青年文化自信的培养上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比如一些青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不高、文化不自信等问题始终没能得到根本解决。当前,在实现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大力加强青年民族自豪感和民族文化自信的培养,这对于青年积极响应伟大号召、不断践行使命担当以及实现文化强国战略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化强国建设需要新时代青年具有坚定的文化自信
(一)文化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文化建设被提到了很重要的地位,尤其是把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多次强调文化软实力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文化软实力是建设文化强国的支柱,没有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支撑,托起文化发展的脊梁,文化强国立不起来。而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最根本的是我们要有文化自信。如果一个民族对自己流传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都做不到继承和发扬,并且对自己本民族的文化持怀疑和否定态度的话,那又何谈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人民对自己的文化持自信的态度,文化强国才能建设起来。
当然,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并不是只需要传承我们的优秀文化,世界是一个多姿多彩的文化大家庭,各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优秀文化,我们的文化需要和外国优秀文化交流融合,在不丢掉根本的前提下,善于应物而变,于时而迁,才是真正的文化自信。
(二)实现文化强国需要青年的担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入了新时代,而在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时,青年群体无疑是需要担当重任的一个群体。这是因为青年群体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他们就像是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充满着朝气和活力,是整个社会中最积极向上的力量;另外,他们思维敏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也能够较快地接受新知识,具有较高的创造活力。因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不懈奋斗是青年一代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而青年还有另一个特点,那就是他们的实际社会生活经验缺乏,有着很强的“可塑性”。因此,作为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生力量,新时代青年需要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来传承、发展、创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与此同时,文化强国对广大中国青年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它意味着青年群体要适应新时代所提出的要求,如新的精神面貌、新的思想观念、良好的文明风尚、和文明的行为规范等;也意味着对外要讲好中国故事和传播好中国精神,加强和外来文化的交流。如今,建设新时代文化强国需要每一个青年都要具有坚定的文化自信、高度的文化认同感,并且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辨别能力和文化践行能力。
二、新时代青年文化自信培养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青年文化自信正在逐渐提升。青年强则国家强,他们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理应成为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和先进文化的创新者,积极融入和带动文化事业健康发展。近年来,“国潮”不断兴起,如李宁“2021悟行”主题秀视频短片引发关注,该短片以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和东方的美学为基础,进而将传统与现代潮流相结合,青年人在险峰、草地、溪流边走秀的绝美画面,瞬间圈粉无数。这正展现了身处新时代的青年人正在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认同感和不断坚定自己的文化自信。尽管新时代青年的文化自信在不断地提升,文化认同感也在不断加强,但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二)青年文化自信还存在一些问题。
1.青年认知缺乏主动性。现如今很多青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不够重视,不能够静下心来去学习中国的历史和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学习的时候大部分青年为了工作只愿意去学习一些技术性的知识,认为只要学习一些相对实用的知识就够了。殊不知,学习好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对一个人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它能够很大程度上促进对个人自身素养的提升。因为这样的原因,就导致了青年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认识度不够,从而产生文化认知上的偏差。
2.大学生对本民族和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文化认同度不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新时代我国的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内涵,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又提炼出了二十四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每一个青年都应该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层面所提出的要求,只有做到这个标准,才可以说是一个新青年。受一些腐朽文化的影响,虽然青年群体在总体上坚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观念,但是有部分青年仍然推崇一些非主流文化,特别是由于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等媒介的不断传播,这就导致西方的许多不良文化能够更加容易地渗透和传播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而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来改变我国青年的价值观,从而导致他们的民族文化认同感较低。
3.大学生文化忧患意识浅薄,文化践行能力不足。当今世界各国文化之间都在相互交流和碰撞,在这同时,部分西方的不良文化也在影响着青年的思想,不断侵蚀他们的文化观,西方各种文化猛烈冲击加上我国青年群体对于文化的辨别能力相对较差,这就导致他们盲目地崇拜一些西方文化,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不予继承、弘扬,也不顺应时代的潮流去发展、创新。
三、新时代青年文化自信的培养路径
(一)从理论上指导青年培养文化自信。
1.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大力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是根,没有根就不会很好地发展。要想做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就要让青年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知道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要在中学和大学的课堂上教育学生,让他们学会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且做到不断创新和与时俱进。
2.深刻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推动的,它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底气。让青年学生深刻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学习和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担起宣传与发展先进文化的重任,积极成为一个社会主义新青年。只有这样,才能引导青年群体树立正确的文化观,不断增强他们的文化归属感和认同感。
(二)在实践中引导青年树立文化自信。
1.为青年树立文化自信创造环境。首先,青年群体树立文化自信需要一个良好的氛围,而这个氛围需要全社会帮助青年去创造。青年的发展离不开教育,因此,应该多发展一些教育性的产品和加快文化服务性产业的发展,这样才能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平台来促进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其次,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在生活中的发展和普及,其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青年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许多的不良影响。政府应该加强对这些平台和运营商的监管,禁止散播与社会主义主流观念相悖的信息,为青年群体树立文化自信提供一个安全良好的社会和网络环境。
2.在实践中提高自我教育能力。首先,青年群体不仅要自觉树立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观念,还要养成自觉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行为。特别是对于在校大学生,更应该积极主动地多去学习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和文化观,为文化自信的树立奠定理论和知识基础。其次,青年要坚持树立文化平等观,正确对待中西方文化,在其交流和碰撞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吸收西方文化精华。最后,文化不仅要传承,更要做到与时俱进,做到创新,这是必不可少的。青年在弘扬和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进行创新。在文化创新的过程中,青年应该发挥自己的活力与激情,营造文化创新氛围,努力使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主流文化相适应,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
四、结论
综上所述,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离不开文化的支撑以及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事业,它关乎我们国家文化的发展和建设,关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更关乎中国故事与中国声音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身为新时代的社会主义青年,对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有底气,有自信,能够自觉主动承担起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这样才是祖国未来合格的建设者和社会主义的优秀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范曾.为有源头活水来 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J].人民论坛,2017(28)
[2]本刊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中共中央举行首场新闻发布会介绍解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J].宏观经济管理,2020(11)
[3]于跃进.中国梦与当代青年的历史担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3(02)
[4]张艳春.新时代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东西南北:教育,2018(22)
[5]陈泽环,马天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讲话的体会[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4(07)
[6]本报评论员.文化强国对年轻人意味着什么[N].中国青年报.2020-12-04 (002)
[7]田应辉.以“四个自信”教育强化大学生使命担当意识[J].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01)
作者简介:张耀科(1998—),男,汉族,山西省长治市,学生,硕士研究生,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