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多技术融合创新模式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践研究

——以中职病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为例

谢晓平
  
富裕媒体号
2023年3期
湛江中医学校 广东湛江 524000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教育的改革。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对我们教师对教学理念、教学方式都有了更高对要求与转变。基于新时代下的多技术融合创新模式,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应用于中职护理专业基础课程病理学,从而构建更加真实的学习情境,实现课堂教学多样化,趣味化,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问题解决、实践创新能力,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从而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提高教学的质量,而让学生受益更多。目前在该方面研究较少,具有一定新颖性。文章对我校病理基础课程教学基于多技术融合创新模式下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创新模式;理实一体化;实践和教育研究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了更好适应新时代期教育教学工作,熟悉掌握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水平和技能为必要[1]。我校现在网络设施和教学条件在逐步完善,在日常的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也是得到充分的利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对我们教师对教学理念、教学方式都有了更高对要求与转变。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就是要适应教学的发展,努力扩展自己的信息化视野,更新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理念,不断研究现代信息技术在现代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及数字教师的作用。基于新时代下的多技术融合创新模式,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应用于中职护理专业基础课程病理学,从而构建更加真实的学习情境,实现课堂教学多样化,趣味化,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问题解决、实践创新能力,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从而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提高教学的质量,从而让学生受益更多。

一、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

一体化教学,是指以能力本位为理论指导,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技能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行为模式[2]。讲授与操作一体化实施,教室、实验室和实习场所一体化 配置,专业知识、操作技能与职业技能考核一体化训练。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突出实践操作技能训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能力。理实一体化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 其教学思想源自于美国教育家杜威“做中学”的教学理论,该理论认为教师应该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创设愉快舒适的情境,让学生边做边学,边学边做,有效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融合起来,最终实现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目标[2]。

“理论 - 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尝试在理论和实践上突破中等职业教育中传统的“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技能训练”及“学科化”、“系统化”的教学模式的框架,理论知识的讲授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强调“实用、适度”,技能训练则强调科学、规范及创新能力。在教学方法上,以技能训练为中心,配制相关的理论知识构成教学模块,教师同时担任理论教学和实习指导,从而保证两者同步进行。理论指导实践,而实践操作又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知识与技能掌握得更加牢固。

二、中职病理学基础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病理学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护理学专业的基础专业课程之一,该课程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与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基本技能并重,该课程有专业知识基础、实践性强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授为主,课后布置相关作业练习,整个教学过程显得枯燥乏味,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对基于技术融合创新模式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把微助教平台、问卷星、显微镜数码互动平台等技术充分与病理学教学融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养成,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一)学科的认知不够深入,学习过于被动,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处于“要我学”的状态。

中职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自律性较差,学习态度一般,知识连贯性应用较差。在病理学基础课程传统课堂上,教师多数以讲授为主,配合图片讲解演示,过程较为枯燥,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认为是被动式接受教学,学习效率不佳。多技术融合创新模式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利用微助教教学平台,让学生课前主动学习并检测自主学习的效果,并提出问题,在课堂中,通过老师的指导,解决课前学习中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状态改变。由于学生课前在微助教平台中学习了理论知识,并通过练习的形式进一步巩固,在课堂中主要以实验为主,自主观察显微镜下改变,从而加深理论知识认识,实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新职教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低。

病理学基础课程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作为主体,因此学生掌握知识并学以致用的能力较差,学习效率低。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多技术融合创新模式,通过微课视频对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分析学习;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和掌握重难点知识。课堂上使用微助教平台的点名功能,可以随机抽取同学回答问题,更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中,以分组形式,增加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时间,讨论结束由同学对知识点进行总结。课后,学生可以在教学平台上反复学习,可以进一步巩固知识点。

二、基于多技术融合创新模式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设计

病理学基础课程要实现多技术融合创新模式下理实一体化教学,除了选用合适的教学平台外,更需要制作教学中重难点微课视频,整合教学资源,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并创建课后评价试题,从而实施教学。

(一)创建线上学习平台

适合的学习平台是至关重要,要使学生会用,愿意用。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线上学习平台非常多,如职教云,雨课堂、超星学习通等。考虑到学生多,要适合每一位学生,尽量选择不需要占用手机容量和流量,,同时学生基本都玩微信,结合学生特点,选用“微助教”公众号教学平台。微助教平台,教师可以利用电脑端,创建课程,并上传课程课件、微课视频等教学资源,学生则需关注“微助教”公众号进班。操作简便,方便实用,在课前,学生可进行课前学习并完成课前练习,并把问题发到讨论区,课中可以使用签到、点名,评价等功能,丰富课堂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教学互动,提高教学效率。

(二)整合教学资源

多技术融合创新模式的教学,改变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变中职生学习的方法,线上学习至关重要。线上教学资源主要为教学课件、微课视频、图片、课前学习任务清单、课前自测题,课后检测题等资料。

病理学基础课程内容较多,在常见疾病这一部分内容,基本以一种典型临床疾病为主,分析该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变化过程。中职生学生对疾病的认识较少,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部分内容,教师先把发病机制等难点内容,通过制作微课视频的形式,形象生动的讲解。教师搜索该病相关的新闻视频等,给学生课前学习,从而对该病有基本认识。并搜索相关的图片,以及该疾病护理知识放上平台,丰富资源库,给学生根据自身学习需求进行选择。

(三)合理安排教学活动流程

基于多技术融合创新模式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主要是在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将课堂设置为课前学习,课中讨论,课后巩固三个阶段。

课前学习:首先在微助教平台创建课程并建班,学生进班参与课程学习。教师发布课件及微课视频,让学生自主学习并在微助教的讨论区提出问题,总结学生课前学习问题做为课堂主要解决的问题。通过问卷星发布课前小测,后台可收集学生完成情况,结合平时掌握的学情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可视化数据。更准确了解学生课前学习情况,在这部分课前学习设置任务点,并通过完成任务点进行考核,从而督促学生做好课前学习。

课中讨论:教师根据课前可视化数据分析,针对性教学,通过病例分析导入新课,课中通过实操,鼓励学生自己在实操过程中去分析课前问题,并小组合作,讨论分析问题,教师在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并结合多种信息化技术手段,动图、微课视频等,对课前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补充。,从而达到解决问题。

课后巩固:通过问卷星布置课后检测题,并做好总结,教师通过问卷星的检测结果分析,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进行教学调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检测结果选择性进行知识点复习。

三、基于多技术融合创新模式的病理学基础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课堂实施

(一)课前备课

为了让学生充分的做好课前学习,引导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做以下准备:①课件制作、微课制作、任务清单布置;②创建课程并建班,指导学生入班,并向学生推送课件、微课、任务清单等;③通过问卷星推送课前小测,检测学生课前学习的效果,并统计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④指导学生分实验小组,并选出小组长。学生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教师根据学生课前学习完成情况,形式可视化数据分析,并针对性的展开课中授课教学。

(二)课中授课

采用PBL教学法,将教学活动分成课堂导入--课堂学习---课堂小结三部分。

1、课堂导入:播放典型病例进行分析,引入本课。使用微助教展示学生在课前学习所存在的问题,引出本节重点解决的问题:定义、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变化。

2、课堂学习:

①定义:利用多媒体PPT直观展示,并结合图片重点分析,让学生更直观的学习。

②病因:利用显微镜数码互动平台进行讨论,并总结病因,将理论与生活身边的案例相结合,更有利于学生的认识。

③发病机制:通过3D动画视频,形象生动的解释难点,并由学生总结发病机制。

④病理变化: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利用显微镜数码互动平台自主观察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切片,并分小组进行讨论、归纳总结。

3、课堂小结:分小组,制作思维导图进行总结,利用数码展台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并总结本节课内容。

(三)课后复习

利用“问卷星”推送课后作业,巩固知识,在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后,利用所学是知识对身边有危险因素对人群进行健康宣教,培养作为医护人员的使命感。

四、基于多技术融合创新模式的病理学基础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效果

充分融合的多种信息技术,符合了信息时代学生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课前利用问卷星课前分析,数据显示部分学生对常见疾病的定义、病因以及病理变化理解不够。将学生学前提出的问题作为课程上重点解决问题。在课后设置相关知识点的基础题和延伸题目,学生基础题的正确率达90-100%,延伸题目的正确率达80-90%,学生对老师的满意度达100%,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可更全面精准了解学情,形成可视化数据,学情分析报告。可使得课程可以因材施教,实施效果优良。

五、结语

文章对文章对我校病理基础课程教学基于多技术融合创新模式下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基于多技术融合创新模式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科学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做中学,学中做”为教学策略,从提高教学质量,在具体实践过程获得较好的效果,学生受益更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模式的改革,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我国未来教育的普遍选择,有着广阔的市场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刘志君 .职业学校会计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与反思[J].现代经济信息,2018(4):430.

[2]阮鲁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创新性探索[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31-32.

作者简介:谢晓平(1988.10-),女,汉族,广东汕头,湛江中医学校,住院医师。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