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民办高校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情况调查与分析
——以大连科技学院为例
摘要: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民办高校学生在参与创新创业活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参与率不高、参与意愿不强、成绩不理想以及活动结题质量不高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学生社会实践和实习机会,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等措施,以期能够提高民办高校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和效果。
关键词:民办高校 大学生 创新创业
一、前言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竞争的加剧,创新创业已成为当今时代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民办高校在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大连科技学院作为一所知名的民办高校,在推动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对于大连科技学院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相对不足,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本文以大连科技学院为例,对该校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以全面了解当前的情况、发现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通过对这一话题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大连科技学院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现状、了解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素养水平,为学校和政府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在民办高校的发展。本论文将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大连科技学院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相关数据和信息。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将对大连科技学院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情况进行详细的描述,并探索影响因素和存在的问题。同时,本论文将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归纳总结出一些成功案例和经验,为大连科技学院和其他民办高校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文将大连科技学院大一至大四全体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共收到320份问卷填写数据。其中,无效问卷22份,有效问卷为298份,有效回收率为93.12%。
2.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问卷的发放和回收由研究者完成。研究者通过在线上线下双重宣传的方式,吸引参与者填写问卷。在线上,研究者通过“问卷星”平台创建了在线微信链接,发布在各个班级群,便于学生填写问卷。在线下,研究者通过宣传讲解的方式,吸引学生扫码填写问卷。最后待数据收集完毕后,将全部数据录入电脑,并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调研结果情况分析
1.基本信息分析
本次调研共收集有效问卷298份。如表1所示,受访者中有92名男生和206名女生,各占总人数的30.87%和69.12%。其中,如表2所示,大一学生71名,占比23.83%;大二学生69名,占比23.15%;大三学生77名,占比25.84%;大四学生81名,占比27.18%。
2.参与创新创业情况分析
(1)参与创新创业学生数量少
在问到“您是否参加过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相关活动”时,43.07%的受访者参加过创新创业的相关活动,56.93%的受访者表示没有参加过。调研反映出大连科技学院大部分学生没有参加过创新创业活动。
(2)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取得成绩不理想
在参加创新创业活动所取得的成绩方面,在129名参加过创业创新活动的学生中,有7人(5.43%)获批过国家级项目,31人(24.03%)获批过省级项目,88人(68.22%)获批过校级项目。同时,共有10人获得过国家级奖项共占比7.75%,其中包括国家级特等奖1人,国家级一等奖(金奖)1人;34人获得过省级奖项共占比26.36%;61人获得过校级奖项占比47.29%。
上述数据反映出,仅有3成的学生获批过省级或省级以上的项目,同样有3成的学生获得过省级或省级以上的奖项,其中国家级特等奖、金奖等级别很高的奖项非常少。可见大连科技学院在校大学生在参与创业创新活动时取得的成绩并不是十分的理想。
(3)参加创新创业活动结题质量不高
结题情况方面,58人结题状况优秀,占比26.13%;66人结题状况良好,占比29.73%;45人结题状况一般,占比20.27%;有49人未结题,占比22.07%。结题率为87.93%,结题率不处于高水平;且有近半数的学生结题状况处于良好以下,整体结题质量不高。
四、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存在的问题
1.学生层面
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中,大学教育过于注重理论教学,忽略了对学生实践方面的培养,导致大部分大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实际操作的能力不足,同时由于不同学校的实践资源不同,一些学校的学生很难获得合适的实践机会。其次,由于经济限制,一些学生因缺乏经济条件无法参加实践活动。目前社会上存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一些学生希望尽快找到工作,因此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在高强度学习和求职的压力下不愿参与社会实践。
2.学校层面
(1)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
部分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的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兴趣和专业背景等因素。一些大学由于无法跟上时代、适应社会需求,未能及时介绍最新的理论知识、实践案例、行业动态等信息,因此没有更新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内容。一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容不均衡,过于强调理论知识和素质培养,忽视了学生在思维模式、价值观、人文素养等方面的培养。
(2)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大部分高校参与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多为本校专职教师或辅导员。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师大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和学习,这些教师本身缺乏创新创业的教育意识和实践经验。因此,在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中,教师们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难以为学生提供真正的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建议。师资不足、教师自身创新创业能力薄弱也成为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瓶颈。
3.社会环境层面
大学生在完成学业进入社会后,多因社会大环境影响而选择考研、考公、考编或直接进入企业就业,很少选择创新创业。因为创新创业与其他工作相比缺乏稳定性,同时社会环境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来说较为不友好,复杂性较强。
五、对策与建议
1.学生层面
学生的社会经验是他们参与创新创业的基础。学校可以积极与企业、行业协会等合作,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如实习和企业合作项目,让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实际工作和项目实施,积累社会经验和技能。
此外,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创业大赛、项目竞赛等活动,提供平台让学生展示创新创业的能力和成果,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2.学校层面
(1)创新创业课程方面
高校需要对创新创业教育有更深入的认知,将其作为学校的核心任务和重点工作。首先,制定创新创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明确目标和任务。这包括清晰定义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和范围,确保它具有包容性和普遍性,不仅限于少数对创业感兴趣的学生或专业。其次,及时更新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内容,引入最新的理论知识、实践案例和行业动态,以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
(2)创新创业师资方面
应该鼓励教师参与创新创业项目或实践活动,提升其创新创业能力,并将实践成果应用于教学中。通过实践活动,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创新创业的过程和要素,并将这些经验分享给学生。此外,还要增加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数量,吸引更多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和经验的教师加入。同时,要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分享创新创业教育的最佳实践和经验,共同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3.社会环境层面
加强对创新创业的宣传和教育,学校和社会可以联合开展创新创业的宣传和教育活动,向学生介绍创新创业的重要性、现状和机遇。可以通过举办创新创业论坛、嘉宾讲座等形式,邀请成功创业者、专家学者等人士分享经验和见解,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加强对创新创业的教育内容,将创新创业相关知识纳入教育体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让他们具备创新创业所需的知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潘玉会.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意义、困境与路径[J].中国轻工教育,2022,(03):19-24.
[2] 石钰.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探究——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J].大学教育.2022,(04):188-191.
[3] 朱彤,温娜.“三全育人”视角下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2,(05):108-110.
[4] 于秀丽.吉林省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9,(30):226-227
[5] 杨菲菲.民办高校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9,(33):240
课题来源:2023年大连科技学院校级创新创业项目:民办高校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情况调查与分析-以大连科技学院为例,项目编号:X202313207113
作者简介:李子奇(2002-),大连科技学院社会工作2020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