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课程思政背景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摘要:基于课程思政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对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实现立德树人产生重要作用。数学传统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技能应用培养,忽视学生精神品质、思想意志方面的培养。而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合数学教学,优化教学流程,重构教学模式,在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构建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本文以基于课程思政背景的小学数学教学为题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课程思政;小学数学;融合教学
引言
课程思政元素渗透小学数学教学,既是教师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重要途径,也是小学院校适应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的重要措施。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深入分析课程思政教学核心,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以信息技术为媒介,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构建含有课程思政元素的数学体系,对学生进行全面教学,培养学生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思想素养。
一、结合实际生活,培养学生思想品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将教学内容融合实际生活,对培养学生思想品质起到重要作用。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处于发展阶段,难以掌握教师讲授的教学内容,而将生活元素融入数学教学,利于教师引导学生产生联想,探究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进而促进学生理解掌握教学知识,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思想品质[1]。
例如,以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课《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教学内容为例,该课程主要讲解物的分类。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本课程教学时,以教学文本知识为基础,应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讲解物分类的方法,如按照制作材料、长短、大小、高低等方法,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的分析方法。待课程结束后,教师布置以“家庭物品分类”为主题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做家庭劳动,在劳动中应用数学知识完成家庭物品的分类。如餐具分类、衣服分类、清洁用品分类等,通过家庭劳动,不仅可以加固学生对知识记忆与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和家庭责任分担意识,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家庭的一份子,有承担家庭劳务的责任和义务,树立学生责任心。同时,通过劳动还可以锻炼学生意志力,培养学生不怕艰难,勇于挑战困难挑战的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质。
二、渗透传统美德,培养学生道德品质
基于课程思政的小学数学教学,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渗透传统美德,对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产生重要意义。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渊源流长,其中蕴含丰富的传统美德,如仁、义、礼、智、信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开展思政为主题的情景模拟演练教学课程,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中国传统美德的魅力,进而培养学生道德品质[2]。
例如,以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课《有趣的游戏——认识位置》教学内容为例,本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是使学生正确认知和辨别位置。为加强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理解,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以“认识位置”为主题的情景演练课程。教师选择7名学生进行情景演练,并为7名学生取游戏名字,分别为老人、青年、孕妇、小学生、军人、残疾人、大学生。之后,教师让7名学生按照残疾人、老人、小学生、青年、军人、孕妇、大学生顺序排列,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们,请问军人站在哪个位置?”部分学生回应道军人站在第5的位置,其他学生回应道军人站在青年的后面。教师根据学生回到结果总结:“学生们,你们回答是对的,之后以答案不一样,是因为你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回答问题的。”在学生基本掌握位置知识后,为加强学生道德品质修养,教师改变情景演练内容。情景为7名学生坐在公共汽车上,突然上来一位老奶奶,观察小演员们是否会让座位。在正式演练环节,小学生扮演者说道:“如果车内不拥挤,我虽然坐在车厢后面,但我会给老奶奶让座位。”青年扮演者说道:“如果车厢内部拥挤,我若坐在后面,我不会给老奶奶让座,防止老奶奶走路因拥挤而摔倒,等车厢人数少时,我再主动让座。”因此,通过情景演练可知,既能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也在演练中激发学生道德品质意识。尊老爱幼、乐于助人是中国传统美德,应用于数学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道德品质。
三、营造教学情境,渗透课程思政元素
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营造教学情境,渗透课程思政元素,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产生重要作用。在传统教学中,数学教学注重对学生进行数学技能培养,而忽略学生课程思政元素的渗透及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然而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帮助教师利用教学内容创设具有课程思政色彩的教学情境,既能促进学生掌握教学内容,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念,实现数学教学课程思政的体现[3]。
例如,以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课《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教学内容为例,该课程促进学生认知人民币及人民币单位的换算。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本课程教学时,应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道应用题“现在班级举行孤儿院学习用具捐助活动,一支铅笔1元每支,一块橡皮5角一块,尺子1.5元一把,文具盒3元一个,现在你有5元钱,如果你购买一支铅笔、两块橡皮需要花多少钱?还剩多少钱?”之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完成采购任务,并计算出结果。在此教学情境当中,以捐助为主题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乐于助人、爱护弱者的心理,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对学生形成价值观起到推动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课程思政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学生思想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结合学生生活,创设教学情境,渗透中国传统美德等,既能使学生掌握教学内容,也能促进学生塑造道德品质,有助课程思政元素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实现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张鹏程.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课程思政[J].智力,2022(17):159-162.
[2]杨玮刚.基于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思政元素融合育人研究[J].吉林教育,2023(28):79-81.
[3]李慧.基于翻转课堂教学理念的小学数学课程思政融合路径研究[J].知识文库,2023,39(13):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