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河南省文化产业结构与竞争力分析

闫凤莹
  
百家媒体号
2023年6期
西北民族大学 730000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文化产业为推动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重大贡献。近年来河南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市场规模不断壮大,但结构性矛盾突出。本文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分析了河南省文化产业及各行业产业结构及竞争力。实证结果表明:河南省文化产业虽快速发展,但结构问题明显,各行业发展水平不等。在文化产业细分行业中,文化旅游业是目前发展较为领先的行业,文化娱乐业也有较大的消费市场,而艺术演艺业、广播电视业、出版发行业、广告业等都是相比全国发展较为滞后的行业。最后,本文提出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应巩固提升传统优势文化行业;发展区域特色,优化区域布局;完善文化消费市场管理。

关键词:河南省;文化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分析

一、引言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新兴产业,随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它在经济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河南省文化产业目前正在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如何调整好文化产业结构,促进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国内学者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以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及竞争力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在文化产业结构的研究方面,主要从文化产业内部结构着手,研究文化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性。许梦博、许罕多(2009)认为从文化产业内部各行业的重要性来看,文化产业结构分为现代传媒产业和传统文化艺术产业。迟树功(2012)指出应从投入、所有制、技术、人才、企业等多方面的结构问题出发,研究文化产业整体的结构效益问题。在文化产业竞争力的研究方面,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有:概念及涵义的研究、评价模型的研究以及对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方法的研究。高红岩(2010)认为,文化是多种多样的,而文化产业的内涵也是多种多样的,对文化产业的多样化性质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的对策建议。蒋萍、王勇(2011)采用了DEA模型,分析了中国31个省份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指出环境对文化产业投入产出的影响非常大。关于偏离-份额分析法在产业结构与竞争力分析中的应用研究,张涛、武金爽(2021)利用偏离份额法对环渤海地区的产业结构趋同是否合意进行判定;闫娜(2019)从区域经济学的视角对陕西文化产业的整体和分行业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分析了各主要行业的结构优势与竞争力。

综上所述,目前偏离-份额方法的运用主要集中在工业、制造业上,对于文化产业的研究较少。纵观国内外对文化产业结构的研究,学者们主要立足于整个国家层面,而对河南省这一文化资源丰富的省份研究较少。本文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研究河南省文化产业结构与竞争力,对河南省文化产业结构进行评价分析,以期对河南省文化产业的优化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二、研究方法

(一)数据说明

本文使用的数据来自2017-2021年《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年鉴》、《河南省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并根据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和数据的可获得性,选取2017-2021年文化核心领域的5大类产业中细分产业进行分析,选取了八个主要文化行业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分别为广播电视业、出版发行业、文化旅游业、艺术演艺业、文化娱乐业、动漫业、广告业以及文化制造业等。

(二)偏离份额分析法

根据偏离份额分析法,在经历了[0,t]时间后,区域i的文化产业总量和结构都发生了变化,设区域i基年的文化产业总量为,末年为,同时根据相关标准将文化产业划分为n个部门,以,0、(t=1,2,…,n)表示区域i第j个部门在基年和末年的规模,以表示全国文化产业基年和末年第j个产业部门的规模。

全国文化产业经济总量在[0,t]内的变化率为:,全国文化产业第j个产业在[0,t]之间的变化率为:,区域i的第j个产业部门在[0,t]时间内的变化率为:,在i地区j产业在研究期内的增长额为,那么根据偏离份额分析法:。R为份额分量,为结构分量,为竞争力分量。

三、结果分析

(一)文化产业偏离-份额总体分析

依照偏离-份额模型所需的数据,对河南省2017年-2021年文化产业整体的发展数据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见表1。

从份额分量来看,河南省整体的文化产业是呈现增长趋势的。2017年到2021年,河南省的文化产业在总体经济规模上式保持增加的,呈较快增长状态。与全国相比较,河南省的文化产业增速还是相对缓慢和落后,没有比较优势。文化产业总偏离分量为-34.39,是小于0的;同时竞争力偏离分量D也为-51.07;虽然结构偏离分量P为16.68,但数值不大,使得总偏离分量还是小于0的。这些数据说明河南省的文化产业对区域经济的贡献不是很大,不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

(二)文化产业主要行业的偏离—份额分析

对河南省207-2021年文化产业的各主要行业分别进行偏离—份额分析,分析结果见表2。

从表2可知,增长率r显示出河南省文化产业各主要行业在大体上都有不同比例的增长;文化娱乐业有轻微的下降。其中文化旅游、艺术演艺业发展较快,均高于全国相应行业的增长率。另外,广播电视业、广告业、动漫业的增速与全国该行业的平均增速有较大的差距,发展不及全国水平。

由表2的第三列份额分量数据可知,文化旅游业所占份额是最大的行业,说明文化旅游业对整个文化产业经济的发展贡献较大,其次是文化制造业。文化制造业是收入较高的行业,因此所占份额也较大。而广告业份额分量为63.86,广播电视业为59.22,出版发行业为23.08,这三个行业的发展处于比较中温的状态。相比较其他几个行业,文化娱乐业和动漫业份额分量为负值,发展水平低于全国相应行业的发展速度。

由表2的第四列结构偏离分量数据可知,河南省的文化旅游业依然是结构偏离分量数值最大的行业,其次是文化娱乐业和动漫业。文化娱乐业结构偏离分量为0.73,动漫业为1.13,说明这两个行业基本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基本保持一致,但没有比较优势,仍需继续发展。而广告业、广播电视业在结构上也呈现不协调的状态,结构偏离分量分别为-56.04和-17.17。

由表2的第五列数据可知,广播电视业的竞争力偏离分量最小,是竞争力最弱的行业;而文化旅游业是最具竞争优势的行业。其次,出版发行业、广告业以及动漫业的竞争力偏离分量均小于0,说明这几个行业明显缺乏竞争优势。

为了直观地看出文化产业各个行业的偏离份额指标情况,将上述分析结果整理归纳见表3。从表3可看出,河南省文化产业的各主要行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行业结构不均衡。文化旅游业和文化娱乐业是相比较发展较为稳定且具备一定优势的行业;动漫业总偏离分量虽然为正,但是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艺术演艺业的结构偏离分量是负值,在结构上相比全国行业发展稍显缓慢;文化制造业竞争力偏离分量为正,说明文化制造业是有竞争优势的行业,但由于河南省文化制造业发展相比全国处于劣势,结构偏离较严重,从而使总偏离分量为负;广播电视业、出版发行业、广告业既无结构优势也无竞争优势,在发展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对河南省文化产业结构的综合分析可知,河南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但相比全国以及文化产业先进省市,仍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各行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短板显著。总体上看,河南文化产业竞争力偏离分量与总偏离分量均为负值,且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低于全国文化产业占GDP比重,在总体规模上不具备比较优势。文化旅游业发展状况较好,发展水平领先于其他行业。文化娱乐业近年来营业状况较好,相比前几年,文化娱乐业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强烈,市场逐步扩大。

(二)对策建议

本文对合理优化文化产业结构,促进各行业共同发展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一是巩固提升传统优势文化行业。结合地区实际,打造特色文化旅游产品,积极运用数字、网络等高新技术创新旅游生产与传播方式,大力推动与网游动漫、卡通制造、软件设计等产业的融合发展。二是发展区域特色,优化区域布局。河南省各市区内文化行业发展不均,比例不协调,要依托互联网资源,让优质的文化产业发展经验共享。三是完善文化消费市场管理,提升文化消费水平。通过改革尽快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人员紧缺问题,加强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

参考文献:

[1]杨英法.文化产业集群与文化消费市场间良性互动机制的构建[J].云南社会科学,2013(02):34-38.

[2]田蕾.世界文化创意产业结构优化的发展趋势及启示[J].经济问题探索,2013,(11):56.

[3]许梦博,许罕多.文化产业结构的演进及中国的战略选择[J].社会科学战线,2009,(03):243-246.

[4]王亚川.论文化产业内部结构的划分与演进——基于核心要素的视角[J].经济前沿,2007,(05):39-42.

[5]沈继松.我国文化产业结构内生动力机制探究[J].国际文化管理,2018(00):32-39.

[6]沈继松,胡惠林.我国文化产业结构内生动力机制研究[J].学术论坛,2016.

[7]迟树功.调优文化产业结构研究[J].理论学刊,2012.

[8]方燕,石佳娣.文化创意产业升级的路径探索[J].新闻与写作,2017,(02):109-111.

作者简介:闫凤莹(2001.01-)女,汉族,河南三门峡人,硕士研究生,西北民族大学,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