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数字经济背景下河南省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研究

张秋霞 李瑞杰
  
百家媒体号
2023年6期
黄河科技学院 河南郑州 450063

摘要:立足于国家“十四五规划与2035 远景目标纲要”和河南省“十四五” 制造业规划方向,本文针对目前河南省的制造业发展情态现状以及已有基础条件进行了梳理,并以河南省制造业面向智能化转型目标方向进行了规划。对河南省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调研与讨论河南省部分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河南省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未来策略路径,以期为河南省“十四五”时期通过智能化转型实现“河南智造”提供参考。

关键词:数字;制造业;智能;升级

2022年以来,河南省委、省政府对制造业发展的部署明确的进一步要求,例如在“三个一批”、项目为王、“双长制”等系列提出新的要求,在关于“两个确保”“十大战略”、建设制造强省等做出新的规划[1]。同时,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河南已经踊跃进入全国重要的新兴工业大省的队伍之中,但与先进地区相比,制造业目前发展仍存在不少关于“大而不强”“大而不优”“大而不新”等突出问题,还尚未解决[2]。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更加需要促进更多数字化与信息化的技术在传统制造业产业的融合统一结合的进程,这是我们迈向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核心舞台中心的必经之路[3-4]。

一、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是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必然选择

随着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数字经济已经融入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它对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行为、消费选择当中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更是对传统制造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各环节已经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反作用推进传统制造业的生产升级变革、经营变革和管理变革[5]。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召开会议强调发展数字经济,并要求传统制造业及时更新理念、生产模式和组织管理方式,通过数字化新型信息技术的赋能推动传统制造业实现高质量转型升级[6]。

数字经济和数字技术却了生机和活力,对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产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急需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速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满足人民多层次、个性化、多元化、数字化、智能化、科学化需求。加快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是数字经济时代不可或缺的一环[7]。

二、河南省制造业战略任务与导向

在《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已提出针对传统产业如材料、装备、汽车、食品、轻纺等五类进行研究,面对应用于传统话产业的升级或者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升级[8]。同时也致力于培育新兴现代化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现代医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七类产业的发展,对于在新时代发展需要所产生的产业,更需要着力于信息化的基础带动本省制造业的发展,整体提升河南省的制造业的水准。此外,规划还高瞻远瞩提前布局关于氢能和储能、量子信息、类脑智能、未来网络、生命健康、前沿新材料等六大未来理想产业,以传统产业为基础根基、新兴产业为支柱、未来产业为引导的先进制造业体系也被着重构筑。

目前河南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比亚迪汽车已成功在河南落地。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河南省制造业将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全国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随着科技进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河南省制造业将加速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服务化等方向转型,推动全产业链规模化、智能化、平台化,促进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形成在领域、行业和产业的门类上都拥有优势的产业体系。同时,河南省也将积极参与全球制造业竞争,加强国际产业合作和技术交流,推进制造强国战略,为全球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做出贡献。进入全国先进制造业强省的行列中。

三、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问题

1、数字化程度不高,缺乏数字化转型思维

结合调查结果研究,在企业的转型过程中传统的制造业升级到数字化的普及度不高。存在将近50%的企业尚未进行数字化转型,存在主动进行转型意识的企业占比还是比较偏低。在一方面,目前存在较大的问题是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具体过程并不完全了解,宣传普及率仍需提高。大部分企业并没有认识到数字化转型在企业未来发展趋势中的优势,不能有效及时的处理经营中面临的难题。另一方面,企业是否要进行数字化转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管理者思维的影响,而大部分的管理者年龄较为成熟,之所以对于新型产物的接受度不高,更多是固化思维的影响,对转型的内涵和数字技术应用都不太了解,增大了转型的难度。

2、数字化能力不足,缺少数字技术应用

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大数据、云计算、AI、区块链、物联网等数字技术的支持。然而目前从调查研究的数据来看,目前数字技术在企业中应用程度并不高、数字技术服务种类偏少近40%的企业从未使用过任何数字技术。在已建设数字经济的受访企业中,大部分企业还是只运用了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对5G、区块链、3D打印等应用的程度和频率都很低。当前,数字技术更多应用在日常运营方面,比如企业云、数字化会议、财务管理系统等,使其信息化和数字化在企业更为核心的经营环节应用有待增多。并且,当前我国存在着数字化转型所需的基础设施缺乏、核心数字技术开发和供给有待增强等问题。

3、企业抗风险能力弱,缺乏融资助力

河南省制造业大部分的企业属于中小企业,风险承受力和调节能力较低。在遇到行业转型和经济危机的时候相比于大企业要变数大的多,在面对存在着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过高的问题,整体调整的难度较大。随着市场竞争的逐步激烈,企业在市场开拓、原料采购、供应链、网络、设备、信息系统等方面的相关投入不断增加。

4、专业数字化人才不多,缺少数字化转型培训

当前,根据统计显示,河南省现有的数字化专业人才数量并不多,整体制造业以中小企业为主,整体的经营管理和发展前景对人才吸引力不大,导致人才引入受限,再加上政府的相关人才引进政策还在逐步落实过程中,从而出现了数字化人才供不应求的现状。此外,大部分受访企业认为政府在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时,给企业提供的数字经济有关的技术较少,缺少更为专业的数字化转型培训和技术讲解,也使得在企业内部培养数字化人才的路径实施大大阻碍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进度。

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路径选择

1、优化企业组织管理系统,重点关注智能制造进程

河南省制造业大多是中小微企业,应充分应用物联网、云计算、5G、机器人和智能控制等数字化技术,建设示范性的“无人车间”和“无人工厂”,使企业的生产流程能够进一步一体化、互联网化,在原本的基础上提高生产效率。企业还应深入推进“企业云”整体化管理,使企业在生产中的每一个环节中实现数据化和信息化同步可视化,比如在设计、生产、物流、仓储等环节,提高相邻环节信息同步联通的运行效率,从而中间降低成本、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的流失。若企业当前还处于数字化转型初期,要充分了解自身企业的独特性,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的特征的基础上再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选择在相对容易和投入较少的环节初步先实现数字技术的应用,为往后的转型定下基础。

2、构建数字生态系统,平台助力数字化转型

受新冠疫情冲击影响,河南省制造业各中小企业更加需要得到银行的支持,尤其是在金融机构、工程技术服务企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等领域进行开发合作,可以推进城市行业平台赋能制造业。想要加强加快“数字河南”建设,就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之间的相互融合,加快“政务云”“行业云”等数字化平台的搭建与升级,强化政府和产业之间的联动合作,以更高效更优化的结构推动相关生态系统发展进程。另外,还应优先培育支持,相关为制造业提供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和工厂建设更好的建设工程技术服务型企业。通过示范推广、技术对接,通过帮扶让大企业带动小企业,促进河南省制造行业的多样化,更能实现在产业链上的数字化应用和转型。

3、加强政策引导,坚定企业转型信心,提供政策保障,护航企业转型过程

在大环境发展下,企业数字化转型已是大势所趋,但仍有一些制造业企业无法下定决心选择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其根源在于这些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趋势的认识不高,对于未来市场的需求不够明晰,管理思维固化,对数字化转型的收益也持有怀疑态度。对制造业企业经营管理者们进行必要的培训,通过案例与数据等具体相关资料帮助企业管理者建立信心。其次,需要政府项管部门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政策支持,可以通过出台针对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帮助企业降低转型成本与风险,缓解转型压力,缩短转型时间。如面对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带来的员工失业的风险,建立完善的应对措施,妥善化解结构性失业风险。

4、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数字化硬件根基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点在于如何架构数字化系统和管理数据化要素资源,建设平台过程离不开完善而高效的数字基础设备的完备。政府应该主动引导企业对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普及,将工业互联网的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充分利用工业互联网工程,在连接产业链全过程的相关技术支持,高效资源整合便于利用,充分利用全要素生产率和拓展产业链空间等方面的优势。同时,要加强数据采集、清洗、存储和分析等数字能力建设,提升供应链柔性和敏捷性。要借助分布式存储、云计算、机器学习等信息技术和芯片、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设备等智能硬件建立大数据处理中心,在海量信息库中的有效信息的发现和相关知识挖掘方面提供高标准的配套支撑。应鼓励政府平台或数字技术成熟企业构建产业数字化平台,以满足数字经济时代企业用户多元化的需求为目标,推出便利制造业企业通过对平台的模块,进一步实施改造实现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建设的目的,为制造业企业提供新的商业模式和适合智能化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帮助制造业企业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运营质量和效率,赋能更高程度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与发展生态延伸。

5、注重数字化技能人才培养,兼顾域外数字化精英的选育用留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点在于如何构建数字化系统和管理数据化要素资源。建设数字化平台过程需要高效的数字基础设备和完善的基础设施。政府应该主动引导企业普及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将工业互联网的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并充分利用工业互联网工程,连接产业链全过程的相关技术支持,高效整合资源,便于利用全要素生产率和拓展产业链空间等方面的优势。同时,要加强数据采集、清洗、存储和分析等数字能力建设,提升供应链的柔性和敏捷性。可以借助分布式存储、云计算、机器学习等信息技术和芯片、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设备等智能硬件建立大数据处理中心,在海量信息库中发现有效信息和进行相关知识挖掘方面提供高标准的支撑。此外,政府平台或数字技术成熟企业可以构建产业数字化平台,以满足数字经济时代企业用户多元化的需求为目标,并推出便利制造业企业通过对平台的模块进一步实施改造,实现数字化转型建设的目的。平台可以通过对行业信息的收集和加工整理,为制造业企业提供新的商业模式和适合智能化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帮助制造业企业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运营质量和效率,赋能更高程度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和发展生态延伸。

总体而言,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传统制造业造成了断崖式的严重冲击。随着廉价劳动力的优势日益减弱和消费需求多元化的趋势日渐加剧,传统制造业在市场竞争中遭遇了巨大的考验和挑战。然而,数字经济和数字技术的兴起为传统制造业提供了升级转型的机遇和可能性。在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大潮中,传统制造业不仅需要快速接受数字技术,更需要与数字技术实现深度融合,以实现高质量的转型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英杰,韩平.数字经济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机理和路径[J].宏观经济管理,2021(5).

[2]韦庄禹.数字经济发展对制造业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2,39(3).

[3]李治国,王杰.数字经济发展、数据要素配置与制造业生产率提升[J].经济学家,2021(10).

[4]褚思真,万劲波.创新链产业链的融合机制与路径研究[J].创新科技,2022(10).

[5]丁松;李若瑾.数字经济、资源配置效率与城市高质量发展[J].浙江社会科学,2022(08).

[6]王盛,陈逸沁,毛莘娅.数字经济背景下创新活跃度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J]. 经济研究参考,2022(07).

[7]晏文隽,陈辰,冷奥琳.数字赋能创新链提升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能的机制研究[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4).

[8]李英杰,韩平.数字经济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机理和路径[J]. 宏观经济管理,2021(05).

作者简介:张秋霞,女,教授,1980.10,河南偃师人,研究方向:信息化应用。

基金项目:2022年度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数字经济背景下河南省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研究”(222400410459);2022年度黄河科技学院黄河众创空间孵化项目“柴油车OBD尾气排放检测仪的推广与应用”。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