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新时代学前儿童劳动精神的培育
摘要:随着新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劳动精神也越来越关注。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劳动精神成为显著的时代精神,提倡劳动精神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内容,也是开展劳动教育、培养新时代劳动者的基本思路。党的二十大开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提出要坚持尊重劳动,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提倡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为新时代开展劳动教育、倡导以劳动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明天提供基本遵循,指明实践方向。
关键词:新时代;劳动精神;弘扬培育
引言
2020年3月,《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意见》强调: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这既体现了新时代学前儿童弘扬和践行劳动精神至关重要,又为新时代做好学前儿童劳动精神培育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
1幼儿园培育学前儿童劳动精神的现状
幼儿园培育学前儿童劳动精神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面临一些问题。比如对劳动的育人价值重视程度不够、对劳动教育专业课程关注度不高,在对劳动精神融入思政课方面做得还不够充分,在入课堂、入学生头脑的推进过程中尚有差距,这些都影响到对学前儿童劳动精神培育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一些幼儿园学前儿童参与劳动实践的机会有限,没有产生强烈的劳动情感态度,没有形成高尚的劳动伦理品德,个别学前儿童缺乏吃苦耐劳的宝贵品格,这些都对幼儿园学前儿童的学习和劳动实践产生了不良影响。幼儿园学前儿童是否具有劳动精神,这不仅影响着自身的成长成才,而且关乎着未来整个社会的劳动价值取向。要让幼儿园学前儿童充分认识到“劳动是幸福的源泉”,深刻理解劳动精神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性,必须采取有效途径不断推进幼儿园学前儿童劳动精神培育。
2新时代学前儿童劳动精神的培育路径
2.1加强理论教育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认知是行动的前提。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纠正学前儿童对劳动精神的认知偏差,促进学前儿童对劳动精神的全面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关键课程,也是传授劳动精神的主要课堂。因此,要抓好学前儿童的思想政治课程,讲好劳动精神。广大学前儿童思想政治教师可以通过课程内容,讲述劳动精神的内涵及其价值意蕴。也可以通过鲜活案例的分享,及时向学前儿童传授科学的、进步的劳动价值观,引导学前儿童适应时代发展变化,认同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观点,从而在实际行动中做到言行一致。此外,在理论教育的过程中,还要创新方式方法,增强理论教育的亲和力,提高理论教育的实效性。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兴媒体层出不穷,诸如微博、短视频等已经成为宣传信息的有效渠道。同时,新媒体形象化、视觉化、符号化等特点也备受学前儿童青睐。因此,学校可以利用新媒体讲好劳动故事、宣传劳动模范,引导学前儿童交流心得感受,重视学前儿童的思想变化,增强学前儿童学习和践行劳动精神的意愿,帮助学前儿童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观念。
2.2创新劳动教育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品质
劳动教育应适应我国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教师应紧跟时代脚步,不断调整教育模式以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幼儿园教师需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整合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力量形成劳动教育合力,充分整合劳动教育资源,使劳动教育效果最大化。教师应以课堂教学为重要抓手,探索创新劳动教育的课堂形式,使其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牢牢把握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及内容的丰富性,探索性地开设不同形式、不同侧重点的劳动教育公共课程,并结合时代特点积极创新劳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引导学前儿童将劳动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在幼儿园范围内积极营造崇尚劳动的风尚,使劳动教育的效果更深入、更持久。教师在不断的探索与教学实践中找到切实可行的劳动教育模式,并在各类劳动教育实践中总结经验,形成劳动教育创新模式并进行推广。
2.3立足实际,科学创新评价
培育学前儿童劳动精神是幼儿园育人工作中的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既需要加强和改进理论教育、实践教育,也需要创新评价标准,科学构建综合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体系的“教育指挥棒”的作用。幼儿园在创新劳动精神评价体系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强调质性评价,实现质性评价和量性评价的有机结合。学前儿童劳动精神培育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教育的结果是以学生劳动精神提升或价值观的改进为表现,需要幼儿园以一种连续评价、连续反馈的模式不断激励学前儿童参与劳动教育,培育劳动精神。因此,幼儿园评价学前儿童劳动精神不能仅从劳动时长、次数、成果等数量指标方面进行定量化的简单评价,而应融入劳动思想认识、情感态度、精神塑造等过程化元素,给予更加全面的评价。二是强调多元主体评价,实现开放式评价。学前儿童劳动精神培育的内容具有实践性强、开放度大、成果形态多等特点,在评价主体上,应以教师评价为主导,同学互评为补充,并结合个人自评,形成多主体共同评价,多角度互相印证的评价体系。同时,注重使用网络化、系统化、平台化的方式将评价结果直观反映出来,充分发挥评价育人导向和反馈改进功能,使劳动精神成为学前儿童厚植劳动情怀,塑造美丽人生的教育支点。
结语
新时代学前儿童的劳动精神培育工作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导向、丰富多彩的劳动课程、与劳动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劳动榜样的示范作用以及良好的校园氛围等方面的支撑,才能更好的培育学前儿童的劳动精神。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3-04-29(2).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0-03-2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