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中国人才项目遴选原则的竞争性与均衡性的绩效优先与结构优化

杨力刚
  
百家媒体号
2023年29期
广西职业师范学院 530007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研究以“锦标赛理论”为研究基础,形塑双重逻辑为核心的分析框架,基于竞争性、均衡性两条研究线索,从名额分配政策视角进行中国人才项目公平、公正、透明遴选原则审视。研究针对中国人才项目的资助格局、影响因素予以分析,选定代表性突出的“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作为聚焦,分析中国人才项目遴选方式所遵循的具体原则、探究中国人才项目名额分配原则对应的变化标准。

关键词:遴选原则;竞争性;均衡性;绩效优先;结构优化

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伴随时间推移,中国人才项目在名额分配方面,绩效优先分配体现出一定导向性,而在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普及程度、权利关系距离的影响逐渐增大的条件下,人才项目在高等院校层面上的名额分配兼具结构均衡发展趋向,在不同省份间的分布趋向更加合理的分布形态,逐渐固化。

1理论基础与框架

中国人才项目在不仅通过制度对高等院校教师进行激励,同时,涉及到高等院科学研究院所的学术成果,承担提升绩效、培养人才的重任,需要完成建构人才培养体系、均衡资源分布和资源优化配置的任务。[1]鉴于此,利用锦标赛理论,能够更加深入地分析中国人才项目量化评价方式下的竞争发展、行政权力与多重利益交织过程,以锦标赛机制为实施科研资助提供坚实理论根据,有效防范道德风险,最大化人才科研绩效,释放对人才的科研激励效应。

研究框架详见图1所示。

2资料与流程设计

2.1研究数据

省份层面,因变量为“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入选人数;自变量涉及学术与非学术因素,控制省份层面科研人员发展规模。高等院校层面,因变量为历届“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入选人数;自变量涉及到学术与非学术因素,基于此,控制高等院校科研人员发展规模、类型与层次可能对因变量造成的影响。

2.2研究方法

分析省份层面名额分配面板数据采取模型1予以验证。

分析高等院校层面名额分配面板数据采取模型2予以验证。

研究过程加入年份交互项,以2010年为界线,分析不同因素在重要性上的变化。[2]在计算基尼系数上,值越大表示两个层面在人才遴选数量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性,呈现不并不均衡的名额分配性。

2.3统计描述

(1)省份层面

以“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入选人数省份的具体分布情况分析,1994年后,超过100名入选人数的省份涉及:京、沪、苏、鄂、粤、皖、晋、辽、川。

(2)高等院校层面

1994年后,“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跻身前5次数、入选人数位列前5高等院校涉及: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及南京大学。

3结果

3.1省份层面

在模型1、2基础上,模型3完成对年份固定相应的控制,在模型4加入交互项。省份层面分析结果见表1所示。

通过表1,可以发现省份层面在人才结构的均衡性上更加突出。

3.2院校层面

模型5加入交互项。

院校层面分析结果详见表2所示。

院校层面的非学术因素能够对“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产生更大帮助。

学术因素对“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发挥的作用无显著变化。

院校层面对结构均衡更重视。

从“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设立后,省份层面基尼系数不断减小,院校层面基尼系数不断增大。直接表示省份间入选人数分布均衡程度更高,在高等院校层面的入选人数分布相对呈现出固化表现。

4结论

4.1省份层面

“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名额分配入选人数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

在时间推移过程中,其他方面对名额分配产生的影响逐渐增大,说明自主规模加大后,项目评审已经对偏远地区所处科研劣势予以关注,而分配原则上,绩效权重并未增大,其他方面非学术因素的重要性逐渐突出。

4.2院校层面

“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在院校层面的名额分配表现出结构均衡特征,具备显著正相关影响的是科研成果,经费投入对入选人数的影响显著增大,可见研究性高等院校的竞争优势更高。[3]因此,经费投入对“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入选人数的作用逐渐变大。

参考文献

[1]毛智辉,眭依凡.科研项目绩效表现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27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项目的实证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25(04):89-97.

[2]郝天聪,石伟平.高职院校的科研锦标赛:表现形式、形成机制及改革建议[J].高等教育研究,2020,41(11):66-72.

[3]姚昊,马立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层级鸿沟与空间集聚[J].管理现代化,2020,40(05):45-48.

姓名:杨力刚,出生年月:1977、8,性别:男,民族:壮族,籍贯:广西邕宁,职称:副教授,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单位:广西职业师范学院,530007

课题信息包含,立项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名称《基于人才资本视角的人才制度体系创新绩效实证研究》,编号:20BGL01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