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双减”政策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优化研究

邓越
  
百家媒体号
2023年29期
重庆市长寿区第一实验小学 401220

摘要:“双减”政策的推出,旨在减少小学生的作业量,增加小学生的课外时间,为了进一步发挥双减政策的实践价值,小学语文教师应对原有的作业布置和设计方案做出调整,根据学生的个体学习需求,积极优化作业形式与内容,使作业成为学生巩固课堂知识、强化学习技能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引言

设计作业的目的是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而基于语文这门课程来说,它繁琐的知识内容往往很难被学生直接理解,大都会产生一些困惑,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在作业的设计下,学生不仅能够回顾课堂所学过的知识内容,并且,更有助于自身各项学习能力的提升,从而发挥出作业设计的意义。而对于“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来说,就能够充分地改善学生学习状态,使其更为主动地参与到作业学习中,以激发作业设计的意义。

一、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具体要求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作业设计应同时满足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减轻学生负担并响应素质教育理念的多重要求。新课程标准是实施教学和作业设计的依据,教师应确保作业难度不超纲,应不断探索、创新作业形式,避免加重学生的负担。此外,在减少作业总量的同时,教师也不能忽略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在新课程标准的框架下优化作业设计,实现语文教学的提质增效。

二、传统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作业完成质量

在传统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部分教师采用题海战术,让学生在课后做大量的练习题,认为只要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反复练习就可以弥补其课内学习的不足。然而,过多的作业不仅会占据学生的大量时间,还会让学生倍感压力,严重制约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客观来说,作业主要发挥的是辅助作用,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掌握知识,但如果教师没有设计好合适的作业量,就会导致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较低,学习效率不高,事倍功半。

(二)忽视作业评价

很多时候,学生的作业写完了,但是教师并没有进行评价,因此导致学生不愿意再写或者不会写,这样就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能力也难以提高。因此,应该重视对学生作业的评价。只有当学生的基本知识掌握得很牢固并且阅读量充足时,才能进行更好地写作。评价方法有很多,如口头评价、综合测评以及课堂评价等。教师在应该对作业进行整体评价,使作业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内容

(三)缺乏开放性

语文课堂上没有开放性,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同理,语文作业不能做到开放性,就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难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提升。语文作业必须要做到“开放性”,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应该要求学生在阅读时要思考,如作者是如何写这篇文章的,同时需要学生之间共同交流、探讨、阅读,这才符合现代教学理念。

三、“双减”政策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优化策略

(一)激发兴趣,设计趣味型作业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主要动力,也可以说是最大动力,学生的所有行为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进行的,抓住学生感兴趣的点设计作业,无疑是最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方式。枯燥的学习是乏味的,学生被动接受教师布置的乏味性作业,时间一长很容易丧失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因此,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针对其感兴趣的方式去设计。设计多种形式相结合的作业,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保持新鲜感。以往传统的作业布置是这样的,教师一味把重复性机械性的作业作为首选,认为作业只要布置得多,学生就会掌握得多,殊不知,重复性的书写作业不仅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而且离素质教育的要求会越来越远。

(二)设计分层化作业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在学习上表现出明显差异,这便需要教师在作业设计上引起重视。设计分层化作业既是尊重学生个性的体现,也是从根本上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有效策略。设计这类作业要求教师仔细分析学生学情,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开展针对性设计,从而有效提高作业质量。教师可以把作业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以基础性知识为主,是学生在学习中必须掌握的知识内容;第二类以提升性知识为主,是学生在理解基础性知识后需要掌握的内容;第三类则以拓展性知识为主,注重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三)激活思维,设计探究型作业

小学语文教师在创新课程作业设计时,还需要突破思维的局限性,要丰富课程作业的形式,巧妙融合现实元素创设探究型作业,使其展现出较强的新颖性和创新性特点,以此来调动学生自主完成语文作业的积极性,转变他们对课程作业的看法,从而降低其完成作业任务的负担。同时,教师也可以借此让学生真正感知到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锻炼他们自主观察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从而使课程作业展现出能力培养的作用

(四)设计实践性作业,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实践作业是学生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学生了解生活、了解社会的纽带。教师在进行实践性作业设计时,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根据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学习需求来灵活设定作业主题,创设作业情境,让他们能够从真正意义上达到手脑并用的状态,开发逻辑思维的同时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五)完善作业评价,提高作业质量

评价是作业练习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合理利用作业评价,引导学生互相学习优点,助力学生掌握所学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信心与兴趣,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意识。若教师不重视作业评价,且缺乏完善作业评价设计的意识与能力,就会影响作业设计的质量。教师在设计作业评价时,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分析作业评价的应用优势,以此有效展现作业评价的作用,提高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的过程中,除了保障作业内容的精度、深度及广度,还要充分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兴趣爱好进行优化设计,将“双减”政策落到实处,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发展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梁伟.“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策略探析:以部编本教材为例[J].当代教研论丛,2020,8(8):35-38.

[2]蔡晓芹.“减负增质”视域下语文作业设计的实践[J].教育艺术,2020(07):73-74.

[3]刘琼香.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现状探析及其对策[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01):18-2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