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幼儿园课程创生:逻辑起点、必要条件与核心要素
摘要:幼儿园课程创生是基于幼儿发展需要,在尊重幼儿学习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对课程内容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它以幼儿发展为逻辑起点,以课程内容为核心要素,以幼儿园和教师为实施主体,以幼儿园文化为实施环境,以多元文化课程为实施路径。幼儿园课程创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才能实施。教师在课程创生过程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为了确保课程创生的成功,必须首先保证幼儿在园所获得足够的机会和足够的资源来接触和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其次,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最后,教师必须具备创新精神。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逻辑起点;必要条件;核心要素
引言
课程创生是指教师在充分理解幼儿发展的基础上,对幼儿的发展做出新的、更适宜的选择,并将其纳入课程中,使其成为幼儿完整生活和社会经验的组成部分。从本质上看,课程创生是教师为适应幼儿发展需要而主动创造出适宜幼儿学习和成长的课程内容与环境。“课程创生”是近年来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频繁出现的一个概念。与传统课程相比,“课程创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强调教师在课程创生过程中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同时,“课程创生”也是对传统课程观的一种超越,它不再关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权威关系,而强调教师在课程创生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一、逻辑起点:幼儿发展需要
幼儿的发展需要是幼儿园课程创生的逻辑起点。在任何课程创生中,幼儿都是不可或缺的。因为没有幼儿,就不会有课程;而没有幼儿,也就没有课程创生。在幼儿园,每一个幼儿都有其独特的发展需要和兴趣爱好。如果说幼儿教育是一个“最近发展区”,那么幼儿园课程则是对幼儿发展需要的满足。根据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幼儿是通过认知活动不断建构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在建构认知结构的过程中,幼儿会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来认识事物、解释事物、解决问题和创造性地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因此,在幼儿认知发展过程中,幼儿所掌握的知识是他们建构自己理解世界的基础。尽管幼儿园课程创生是一个持续不断生成过程,但生成并不意味着没有起点或终点,而是以一定的逻辑起点为基础进行创生。所谓“逻辑起点”是指课程创生需要考虑和遵循的基本原则或标准。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这就意味着幼儿园课程创生必须从满足幼儿发展需要出发,以促进幼儿发展为逻辑起点。从这一角度出发,幼儿园课程创生就是以“符合儿童发展需要”为标准去发现、选择、整合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对幼儿所学知识进行再创造和再建构的过程。课程创生不仅需要在课程实施中考虑是否满足幼儿发展需要,还需要考虑如何满足幼儿发展需要;不仅要考虑如何让幼儿学习知识,还需要考虑如何让幼儿获得情感体验等。
二、必要条件:幼儿园和教师
课程创生是一个系统过程,既需要幼儿园和教师的共同参与,又离不开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从幼儿园角度来看,如果要实施课程创生,首先必须保证幼儿在园所获得足够的机会和足够的资源来接触和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幼儿园要从教育观念、管理体制、课程设置、教育设施、教师队伍等多方面进行调整,以更好地支持幼儿发展。其次,幼儿园要积极营造良好的课程创生环境,通过创设丰富多元的物质环境、交往环境和文化环境来满足幼儿学习不同领域知识的需要。此外,幼儿园还要重视教师课程创生能力的培养。首先,幼儿园要为教师提供学习和实践机会,保证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课程内容。其次,幼儿园要为教师提供各种课程学习、实践、交流和研讨等机会。最后,幼儿园要积极营造平等尊重的文化氛围,保障教师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从教师角度来看,实施课程创生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一是要有良好的教育理念;二是要有较强的专业能力;三是要有较高的创新能力;四是要具备一定的课程意识;五是要有较强的合作能力。
三、核心要素: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是指“为了实现课程目标,在选择、组织和评价活动内容的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领域知识。”幼儿园课程内容创生的核心要素是课程内容,即课程创生要以幼儿发展为逻辑起点,以课程内容为核心要素,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加以整合和重组,形成符合幼儿身心发展需要、具有一定价值并能够激发幼儿兴趣的课程内容。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幼儿不同年龄段的发展特点、幼儿园现有资源和家长需求,对幼儿园原有的活动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与重组,从而形成不同主题、不同领域的活动课程。另外,幼儿园课程创生要以幼儿为本。基于幼儿发展需要而制定的活动计划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从而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适合他们学习与发展的活动材料。例如,为了让幼儿了解动物是如何进食和消化食物的,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到动物园观察各种动物进食和消化食物时采取了怎样的方法。又如,在大班进行“我是小小科学家”主题活动中,教师带领孩子们收集了大量有关水、空气、土壤、岩石等自然现象和化学物质、植物种子等植物知识。最后,教师还可以根据幼儿兴趣需求创设课程环境。例如,教师可以在主题墙中设置一个“小小美食家”栏目,让幼儿根据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和食材制作美食。
结论
幼儿园课程创生是幼儿教师通过对课程内容进行创造性劳动而形成的具有本体性、社会性和艺术性的新的教育实践,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具体体现。在幼儿园课程创生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关注幼儿的学习需要和发展需要,从而使幼儿获得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葛晓穗.幼儿园课程创生:逻辑起点、必要条件与核心要素[J]. 教育导刊,2023(11):78-85.
[2]柳娟.论幼儿园课程设计的逻辑起点[J]. 青春岁月,2010(22):128-129.
备注课题:(本文系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十四五重点课题《走向儿童主动学习的幼儿园课程创生实践研究》的阶段成果之一;编号:SND-2021-ZD-053)
第一作者:张曼雯(苏州高新区狮山中心幼儿园 江苏苏州 215000)张曼雯(1992.07),女,汉族,江苏苏州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从事学前教育。
第二作者:吴晓峰(苏州高新区狮山中心幼儿园 江苏苏州 215000)吴晓峰(1970.06),女,汉族,江苏苏州人,本科学历高级教师,从事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