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第四章第三课“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教学设计

张刘贤
  
百家媒体号
2023年40期
西宁市总寨中学 青海省 西宁市 810000

打开文本图片集

一、教材分析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这一课时是《数列》这一章的内容,与之前的“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等比数列”密切相关,与函数知识也有关联,可以认为它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在带领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时,重点讲解“错位相减法”,让学生感受其中类比、划归、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为数列知识的深化学习以及解题奠定基础。此外,还应当加强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对等比数列的应用形成更加直观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深化对数学课程的热爱。

二、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完成了对等差数列的系统学习,也掌握了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在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时,学生很容易与之前学习过的内容进行对比,将其中的学习经验和方法进行迁移,教师应当抓住这一点,多引导学生鼓励他们开展自主学习与思考。高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推理能力,但受个体差异的影响,部分学生仍然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困难和阻力,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给出适宜的帮助。例如,提醒学生对思考“q = 1”这一特殊情况,避免后续解题时忽略。

三、目标核心素养

1.学习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公式的特征和性质,能够进行简单的应用,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

2.在推导公式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错位相减法,体会分类讨论、方程思想、归纳推理等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促进逻辑推理和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发展。

3.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在合作学习中收获成就感,能够增强学科热爱,发扬创新探索精神。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明确公式的特征以及应用技巧。

2.难点:掌握错位相减法和分类讨论思想,能够灵活应用公式解题、解决现实问题。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温故知新

1.回顾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以及其推导过程,要求学生上讲台演示。

2.复习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以及性质,抽取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归所学知识和推理过程,为新授课的开展夯实基础。

(二)创新情境,引入新知

1.结合多媒体课件讲述故事,西萨发明了国际象棋,国王问他想要什么奖赏,他说:“请在棋盘的第一个格子上放1粒小麦,第二个格子放两粒,此后每一个格子都是前一个格子的2倍,直到第64格,国王找数学家计算后,大吃一惊,发现根本支付不起这个奖赏”请问这是为什么?

2.教师让学生尝试计算这些麦粒一共有多少,列出算式,学生可以得到:“S64=1+2+22+23+...+263”

【设计意图】通过数学文化故事,唤醒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初步接触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三)师生讨论,深化探究

1.“S64=1+2+22+23+...+263的最终结果到底是多少?

预设:学生难以笔算出结果,利用计算器也难以下手。

2.教师引导:将这个式子乘2可以得到2S64=2+22+23+...+264,比较这两个式子发现了什么?

预设:学生发现两个式子有很多相同的项。

3.教师引导:用第二个式子减去第一个式子,能够得到什么?

预设:学生通过计算消去了相同的项,得到下S64=264-1

4.教师总结:上述计算过程用到方法叫“错位相减”,思考为何要对上式乘2。

预设:因为式子中后一项是前一项的二倍,能够凑成相同的项目,从而相减相消。

【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错位相减法,深入参与到知识的思考和学习过程中,体会这一数学思想的妙处,产生继续学习探究的欲望。

(四)类比推理,合作学习

1.让学生结合上述例子,尝试合作探索求出等比数列的前n项公式,实现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在班级内进行巡视,将学生的解题思路和过程投影到多媒体设备。

3.预设: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后,得出(1)等比数列a1,a2,a3,...an,...的前n项和是Sn=a1+a2+a3+...+an;(2)由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可得Sn=a1+a2+a3+...+an,式子两边同乘公比q,得到qSn=a1q+a1q2+...+a1qn-1+a1qn;两式相减得到(1-q)Sn=a1-a1qn=a1(1-qn),当q≠1时,化简后得

4.教师引导:公式中的q能否等于1?当q等于1时为什么数列?让学生归纳出完整的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预设:学生思考后,明确当q等于1时,数列为常数列,其前n项和为na1经分类讨论后,可得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

5.教师提醒:(1)对于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中的a1,a,q,n,Sn,可以知三求二;在解题时要注意讨论当q等于1时的情况;学会利用乘公比构造多个相同的项。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自主得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掌握错位相减和分类讨论这两种数学方法,引导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接受知识转变。

(五)课堂巩固,评价总结

1.教师为学生出示例题,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

2.根据学生作答情况进行补充讲解,给出教学评价,完成课下作业的设计。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巩固所学的知识,通过“知二求三”运用方程思想。

六、教学反思

在本节的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生的自主思考与合作探究, 教师以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主要扮演“引路人”的角色。通过复习、情境创设、师生讨论以及学生自主探究的思路,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能够发挥自身思维能力,在观察、猜想、推理、归纳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掌握。部分学生对于“错位相减法”的学习存在困难,还应当进一步加强讲解和演示,帮助学生能够掌握并灵活运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从数列整体的视角强化教学,推动知识体系的构建。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