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高中英语课程思政教育改革与实践
摘要:通过挖掘英语教材中的思政教育资源,结合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理论基础,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在实践中,调整课程设计和内容,融入具有争议性的社会热点话题和跨文化对比的案例分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升其思辨能力。经过一学期的实践,数据显示学生对英语课程的兴趣和参与度均得到了提升,高达90%的学生对课程表示满意。这意味着基于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高中英语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策略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思政素养和英语语言综合能力,为高中英语课程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高中英语课程;思政教育
引言
在当前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桥梁,其重要地位日益凸显。高中英语课程不仅承载着语言知识的传授任务,更肩负着培养学生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使命。然而,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语法和词汇的灌输,忽视了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尤其是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与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存在明显差距。因此,基于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高中英语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应运而生。
一、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理论基础
批判性思维是通过一定的标准来评价和改善思维过程。这种思维方式被认为是合理的、反思性的,旨在通过清晰准确的表达、逻辑严谨的推理和合理地论证来培养思辨精神[1]。其培养方法需要教师挖掘高中英语教材中的思政元素,结合语言学习与思维培养的过程进行思政教育。在设计教学活动时,结合单元主题与社会热点相关的思政内容,让学生在对语篇理解和学习的基础上,用批判和创新的角度分析和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构建“语言-思辨-跨文化”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在跨文化视角下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高中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的现状
(一)高中英语课程内容与思政教育整合是首要问题。传统英语注重语言技能,思政教育关注思想道德[2]。教师需找到契合点,将思政教育自然融入与之相关的英语课程学习中,让学生在学英语的同时接受思政教育熏陶,培养其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二)教学方法需要创新。传统教学方法可能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教师要探索新方法,如情境教学、项目式学习,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思想政治意识与观念,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创新思考,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思政教育。(三)教师素质的提升直接影响教育效果。加强教师培训,提高课程思政教育意识和能力,通过专题培训、教学研讨等方式,帮助教师深入理解思政教育内涵和要求,掌握如何融入教学的方法。
三、基于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高中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策略
首先,课程设计与思政内容融合。文秋芳教授提出了“课程思政融入外语教学的实施框架”,该框架主张通过挖掘教材和教学中的思政元素,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英语课堂的每个环节[4]。教师在设计单元教学活动时,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为主要途径,设计开放性问题启发学生批判性思考,利用案例分析及讨论题将课程内容与思政教育的目标相融合[3]。以《人教版必修二》Unit3 The Internet为例,设计问题如“当今社会面临和存在的网络安全问题严峻,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和弊端是什么?你认为有哪些办法可以有效解决与改善?”与思政教育的目标相融合。
其次,教学设计与评价机制结合。依据《新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指导整合教材内容和活动设计,在课程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和评价,将价值引领、道德培育等育人目标融入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建立学生评价与反馈机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参与度、提问质量和讨论贡献,评估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活跃度。对于项目式教学部分,通过评价学生的项目报告、口头陈述和同伴合作,综合评估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语言综合能力。
四、教学案例分析
基于批判性思维培养下的高中英语课程思政教育不仅是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和语言综合运用的重要环节。以人教版必修三Unit1 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为例,单元话题为中西方传统节日,为批判性思维培养与思政教育融合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师引导学生对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节日习俗,让学生认识到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和差异性。“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节日庆祝方式有何异同?这些异同反映了怎样的文化价值观?你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应如何看待和尊重不同的节日文化?”等问题设计展现了如何将批判性思维培养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在提升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增强其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文化自信,使学生更深刻体会到文化自信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
此外,人教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一Unit 1 Reading and Thinking文章讲述了屠呦呦及其团队研究青蒿素并获诺贝尔奖的历程。阅读教学设计如预测文本内容、梳理文章结构、提炼关键信息等一系列任务,通过历经数十年研究过程的深入挖掘,使学生领会并赞赏屠呦呦等科学家们的坚持、创新和团队合作精神,认识到科学研究的艰辛与伟大以及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的深厚底蕴与传承发展。问题如“屠呦呦如何看待自己的成功?青蒿素的成功对中国医药发展及未来的意义是什么?”启发学生思考关于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等思政观念,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了民族文化自信,深刻认识到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持文化自信、传承和发展本土文化的重要性。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辨思维和创新思维,也潜移默化的融入思政教育,使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科学家精神等道德品质与社会责任感。
结论
总之,基于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高中英语课程融合思政教育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必然趋势。结合课程特点及教学实践融合思政教育,教师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具备核心素养下的思维品质和终身学习能力,为国家的未来发展储备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晶.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 2023(11):88-92.
[2]谢虹萍.基于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实践研究[J].大众文摘, 2023(4):70-72.
[3]于辉,刘桂云,高峰,李冬艳,贾相第.“课程思政”理念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思考[J].亚太教育,2021,(13):88-89.
[4]丘东富.立足课程改革,培养阅读能力——基于问题驱动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研究[J].今天, 2023(24):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