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产教融合模式下贵州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摘要:随着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已成为推动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产教融合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方向,对于贵州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当前贵州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与产业需求的差距,探讨产教融合模式下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路径,以期为贵州省及相似地区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产教融合;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贵州职业院校
一、引言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行业的飞速发展,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也进入了新一轮的课程体系重构、改革及优化阶段。基于产教融合,开展植入新工艺、新技术应用的优质课程,可以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还能为电子商务行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专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具有良好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贵州省作为西部地区的重要省份,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不仅有助于拓展就业渠道,还能推动地方经济的转型升级。贵州职业院校作为培养该地区电子商务人才的重要基地,其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需紧密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实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以提升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因此,贵州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背景下,构建符合岗位需要、产业发展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按照产业发展需求、企业的岗位需要、学校的专业发展,共同设计专业内容与实践课程,保障学生学习到最新的专业技术知识,确保为企业的电子商务岗位输送高质量的专业技术人才。
二、产教融合下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优势
产教融合对于贵州高职院校而言,不仅可以促进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输出符合产业行业企业发展需要的技能人才,还可以根据产教融合优化的制度将企业的生产实践项目与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实现课岗融通,从而提升专业教学质量。企业作为高职院校培养人才最重要的实践教学基地,不仅可以利用学校的资源在校开展真实项目运营,还可以有效促进学校与企业形成“订单式培养”,实现共赢。就学校而言,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学生未出校门,就可以了解企业岗位的相关要求和技能知识需求,利用订单式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作为企业,通过产教融合,企业能为自身发展培养了符合需求的高质量技能型人才。
三、贵州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建设现状
近年来,贵州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相继开展了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成效显著,但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出现以下问题:一是课程设置不合理。根据各个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可知,多数学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对产业和岗位的了解。课程设置中,主要以自身学校的情况开设(如教师能上哪些课就开对应的课程等),不考虑产业和专业发展,凸出“稳中求进”。二是课程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课程教学多数以理论教学为主,偏理论、轻实践的情况普遍存在。同时,专业教材中的内容未及时更新和改进,学生无法学习到最新的电商知识。部份院校未开展企业所需要的岗位技能训练。三是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多数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实训室、实践基地不足,无法满足正常的实践教学。四是教学方法和手段较为传统。教师依然采用传统教学形式进行授课,特别是一些专业核心课程,脱离实际又无法给学生讲授最新最前沿的内容,以至于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不大,不能集中精神投入到学习中去。以上主要问题,直接阻碍了电子商务专业发展,阻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影响学生的就业。
四、贵州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策略
(一)明确培养目标与产业需求衔接
产教融合背景下,贵州职业院校要积极与电子商务相关行业、企业建立合作,结合贵州省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趋势和企业用人需求,明确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联合制定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计划,课程体系应涵盖电子商务运营、网络营销、数据分析、供应链管理等多个领域。产教融合条件下,要充分发挥企业自身在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作用,提高专业建设水平。
(二)设计适应性强的课程结构
产教相融合视域下,设计适应性强的课程,需要考虑三点内容,一是产业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要充分考虑专业与产业行业发展实际,全面分析专业与区域经济建设的关系。做好课程的总体规划、布局,切实可行。二是要做好电子商务岗位需求分析。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院校应该构建与企业相关的专业课程,创新教学课堂,促使学生日后在工作岗位上能够得心应手。三是要分析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制定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综合能力的教学内容,结合学情,设计满足学生发展的课程从而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能够充分展示出自身在电子商务方面的专业性。同时,按照国家专业教学标准,结合区域发展实际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特点,课程体系设计应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包含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教学环节,重视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衔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三)强化企业实践环节
产教融合过程中,强化企业实践环节。在实际教学中,一是应邀企业行业专家到校授课,为学生讲授生产实践过程中的热点,讲授最新的前沿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的应用。二是联合企业,开展真实性项目实践。学校和企业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共同协商制定合理的实践活动和教学内容,以此增强学生的电子商务专业技术水平与能力。三是在实践教学方面,以企业的工作项目为目标,让学生全面参与到企业实际工作项目的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通过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开展工学交替、顶岗实习、项目制教学等形式,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产教融合要想做得好,核心关键在教师团队,因此,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至关重要。提升教师素质,一是教师要主动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加强自主学习。主动提高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认真掌握全面基础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二是学校要加强教师培训,引进行业企业、专家进行授课,提升教师的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产业需求的同步更新。三是选派教师(团队)到企业开展真实的项目实践,通过熟悉企业内部的流程与具体工作内容,不仅可以掌握行业动向,提高专业能力水平。还可以在课堂上可以为学生更真实、更详细的讲授具体流程,既丰富了教师的教学经验,也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五、结论
产教融合模式下,贵州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紧跟产业发展趋势,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出既具备扎实理论知识又具有强大实战能力的高素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为贵州省乃至全国的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周珂,赵志毅,李虹.“学科交叉、产教融合”工程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03):33-39.
[2]刘锦峰,贺鑫.产业学院:高职院校产教深度融合的新途径——以跨境电商产业学院为例[J].当代教育论坛,2019(03):96-104.DOI:10.13694/j.cnki.ddjylt.2019.03.013.
[3]郎艳.产教融合模式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20(10):31-32.DOI:10.14013/j.cnki.scxdh.2020.10.014.
郭知涛,男,副教授,毕业于贵州民族大学电子商务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村电子商务、新媒体营销等课程的教学和研究,主持省级课题2项,厅级课题3项,参与编写教材2部。
基金资助:2021年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青年课题“乡村振兴视域下贵州高职农村电商本土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研究”(2021C034)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