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乡村振兴视阈下无极非遗剪纸活态传承与文旅融合研究
摘要:剪纸作为一种民间非传承艺术,有着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历史,是中国历史、文化、图像和日常生活、祭祀等方面的文化载体。2006年无极非遗剪纸被列入河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对无极非遗剪纸非物质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研究相对较少,缺乏理论研究成果的支持。本文探讨了文旅融合背景下剪纸艺术的振兴策略,以期为无极非遗剪纸艺术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通过从理论上梳理无极非遗剪纸艺术的历史渊源、总结无极非遗剪纸艺术的种类及功能、艺术价值、图形纹样制作、工艺以及传承现状,探讨在乡村振兴中无极非遗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文旅融合;无极非遗剪纸艺术;传承发展;乡村振兴;
2023年2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推进乡村振兴提升到国家战略水平,探索将无极非遗剪纸艺术应用于乡村振兴的传承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在现实发展方面,通过研究无极非遗剪纸可持续发展理论、产业融合理论和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使无极文化旅游产业与社会、经济、环境实现协调发展,而产业融合将改善县域农村经济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潜力,有助于促进乡村振兴。保护、传承和推广非遗剪纸融入旅游、美丽乡村战略和扶贫工作是一个双赢的组合。
1.无极非遗剪纸背景介绍
无极非遗剪纸是冀中地区民间传统文化之一,有着数千年悠久的发展历程,盛行于明清至解放后,是民间艺术家用鲜血和汗水浇灌成长的民间艺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孕育了自己独特的性格,创造了无极剪纸独特的民间艺术价值。它主要包括三大体系:女红剪纸、手工剪纸和文人剪纸,已成为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极当地村民用剪纸制作灯笼、贴窗花、挂彩纸、剪新年祝福,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情感。尤其是在春节期间的元宵节,人们剪窗花、灯花和壁纸,是一种高雅而流行的民间非遗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和发展的转型,对农村经济的依赖和民间文化形式的存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随着经济发展,对文化和传承的认识弱化,无极非遗剪纸非世袭传承老化严重,不能吸引年轻人加入不适应当前市场发展的行列,如果不加强保护和传承,就会让它消失。
2.文旅融合的概念
随着社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文化和旅游两个领域在发展中逐渐呈现出更紧密互动和融合的趋势。这一趋势是基于经济发展下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需要。文旅融合是指文化和旅游两个领域相互融合、协同发展。从旅游的角度来看,文旅融合主要通过游客对当地文化的体验来丰富旅游体验,提升乡村旅游的经济价值,促进乡村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从文化产业的发展方面会发现,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意味着旅游业为更广泛的公众提供了一个直观体验和欣赏文化的平台,增强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将具有历史、人文、艺术价值的乡村文化资源与旅游相结合,通过开拓文化旅游产品和线路,吸引外地游客消费,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文化体验与旅游活动的融合,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项目,如民俗表演、手工艺品制作、传统节庆等,为游客提供更丰富的旅游体验。文创与旅游的融合,利用文化创意产业的力量,开发具有独特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通过举办乡村文化活动、文化节庆等方式,吸引游客参与,同时宣传和推广乡村旅游目的地的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向游客传授当地的历史、传统文化知识,增强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认知和体验。
3.研究框架
以无极非遗剪纸产业的发展和保护为背景,结合所学理论和实证研究,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调查无极非遗剪纸与文旅融合的现状,提出解决无极非遗剪纸与文旅结合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寻找最优的发展路径。分析了无极非遗剪纸与文化旅游融合的条件。主要包括无极县概况、无极非遗剪纸资源概况以及无极非遗剪纸与文旅融合的条件等。通过对无极非遗剪纸与旅游融合发展路径的研究,解决无极非遗剪纸和旅游融合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研究成功案例,探索非遗剪纸与文旅融合发展的经验借鉴之道。吴极非遗剪纸的发展主要包括政府主导,主要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对传承人和旅游从业者的培养;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提升竞争力,塑造旅游文化品牌等方面。最终带动村民就业增收,提高全县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农村振兴。
4.乡村振兴下无极非遗剪纸文旅研究策略
主要侧重于研究无极非遗剪纸与文化产业二者融合发展的条件与路径,旨在通过分析融合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促进无极文旅业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乡村振兴
(1)乡村振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内在联系
运用乡村振兴战略的二十字要求,可以明确文化经济繁荣是乡村发展的重点,乡村文明是乡村振兴的保障。非传统作为历史沉淀的乡村文化的集合体,凭借自身的地域性和亲和力,契合了上述两个要求,在乡村振兴中逐渐显现出其特色优势。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保护和利用,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非物质文化遗址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不仅可以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农村文明建设。同时通过发展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基础的特色文化产业,带动村民就业,提高经济收入,这是乡村振兴战略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2)无极非遗剪纸艺术挖掘整理
无极非遗剪纸的现状:随着近年来政府保护非物质文化的政策推行剪纸企业相继成立,调查发现规模较小没有形成产业规模。由于市场的局限性,好多乡村里的民间剪纸艺人都不再从事剪纸行业,无极民间剪纸发展收局部地域影响逐步萎缩,剪纸传承人老龄化严重缺少创新动力,年轻人对剪纸不感兴趣导致失去创新空间。
无极非遗剪纸发掘:研究无极非遗剪纸的历史发展,实地深入调查无极各个剪纸公司,走访剪纸代表人物和部分民间艺术家。追溯其艺术文化特征的发展演变,深入研究无极非遗剪纸的生存现状,梳理剪纸的起源、文化、造型与发展。重点探讨了无极民间剪纸文化特色在美术领域的价值,从剪纸的形色两个方面分析了无极非遗剪纸的艺术特色,对剪纸衍生品的开发进行了市场调研,挖掘出符合市场的文创产品。通过非传承人与游客的互动体验,对剪纸非传承人的介绍,让人们了解到无极民间剪纸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和文化性。总结艺术成就,指出不足,并展望发展前景。
(3)无极非遗剪纸艺术的传承保护
以当地群艺馆和社区为突破口,通过数字记录剪纸课、走访传承人、走进社区、在艺术院校组织无极非遗剪纸课程等方式,多方面推广无极非遗剪纸。研究了传统传承、社区传承、学校传承、公益传承等相辅相成的传承方式之间的关系,强调了社区传承和学校传承对培养非遗传承人的积极意义。
传统技艺传承人的培训非常重要,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施:明确培训内容,包括传统剪纸的历史、基本原理、传统图案、工具的使用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内容应全面系统,涵盖传统剪纸技术的各个方面。邀请资深传承人授课。寻找经验丰富、水平高的传统剪纸传承人,邀请他们授课。这些传承人通常是技术的代表,他们的经验和技能对学员的学习至关重要。传统技能更适合在实践中学习,因此培训过程应侧重于实践教学。学员可以通过与传承人一起动手实践和制作,逐步掌握技能。在培训过程中,应向学员提供专业指导和咨询,以回答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任何问题,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技能。需要对受训人员进行跟踪和评估,以了解他们在技能方面的进步和成就,并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鼓励学员积极参与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创新,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传统剪纸技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有效开展传统技艺传承人培训,培养更多非传统剪纸技艺传承发展人才。
(4)无极非遗剪纸的推广
打造高品质剪纸品牌,作为河北传承非遗剪纸的地方,将形成独特的文化艺术环境,利用新媒体手段宣传推广无极非遗剪纸的特色和人文内涵。开发无极非遗剪纸非遗衍生产品,拓宽业务范围和营销模式。剪纸艺术可持续发展的创意转型,解决剪纸艺术创意转化产品薄弱的问题,借鉴其他文化创意产业的成功经验,将文化与商业相结合,将现代品质和生活情趣融入剪纸的设计和创新中,剪纸艺术成为一种可便携的文化符号,创造出人们喜爱的文化产品,实现剪纸文化消费的升级。
打造优质剪纸品牌,作为河北非遗剪纸的传承当地会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艺术环境,利用新媒体手段进行宣传推广无极非遗剪纸的特色和人文内涵。开发无极非遗剪纸非遗衍生产品,拓宽经营范围和营销模式。推广文化元素,提取和升华其文化寓意和文化艺术价值,量身定做无极非遗剪纸独具特色的非遗剪纸品牌,有利于加深消费者对于无极非遗剪纸宣传的印象,提高非遗宣传和文化输出的效率,推动当地文化的对外交流与传播。利用数字媒体,无极非遗剪纸的宣传提供新的创新手段和方式,例如与电商直播相互联动,打造良好的无极非遗剪纸文化形象,全面推广非遗剪纸相关的文化品牌和文创产品;又如在高效便捷、传播力强的快手、抖音、微信、短视频平台建设和运营账号,精准定位用户喜好,以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非遗剪纸的文化内涵。
(5)剪纸保护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
本文在挖掘非遗保护与利用的基础上,探讨了在当前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如何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突破自身局限,更好地发挥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带动作用,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乡村振兴的有效力量。加大扶持力度,积极申报文化相关项目,适当倾斜相关政策,对表现良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给予适当的资金奖励,调动其积极性。对村民中的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系统培训,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复兴的重要手段。加强非物质文化旅游宣传,形成特色名片,更好地服务乡村发展。
运用互联网思维,拓宽非物质文化遗产销售渠道,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平台优势,借助数字媒体加强非物质文化遗的保护和发展,成为近年来各地积极研究和尝试的新兴项目。在数字网络普及的当下,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有着不同的期望,然而,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一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无法为公众所知。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地区扩大了视野,利用互联网创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业务。网络直播销售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可以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地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如东方甄选等多家电商推出“非遗购物活动”,建立非遗产品线上销售平台
总结
无极非遗剪纸艺术起源于乡村地区,通过非遗剪纸来振兴农村经济,是为了实现当地人民的收入和农村的健康发展。让乡村群众掌握这门手艺,用自己的双手创收,创造经济效益。吴极非遗剪纸的继承、发展、保护、探索和创新,不仅可以使非遗剪纸艺术在新时期焕发活力,而且可以有力地推动文化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让当地人民在思想、道德、知识等方面继承和发扬民族优良传统,实现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乔莉伟,乡村振兴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以合阳剪纸为例[D],陕西:西北农业大学,2021.
[2]吴涛,乡村振兴视域下达州非遗文化衍生品的开发策略研究 [J].四川 文理学院学报,2021,31(01):142-149.
[3]陶丽萍,李技文,俞钰凡.乡村振兴背景下湖北非遗文化产品创新开发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7(02):136-142
[4]万晴娟、罗坤明,文旅融合视野下江西非遗剪纸的创新传承路径研究[J].中华纸业,2023-12-23:90-92.
[5]黄永林,乡村文化振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基于乡村发展相关数据的分析[J].文化遗产,2019(03):1-12.
[6] 王江丽.非物质文化旅游开发分析-以山西省为例[J]. 中国民族博览,2020.
2023年河北文化艺术科学规划和旅游研究项目:《无极非遗剪纸助力乡村振兴活态传承研究》HB23-YB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