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五育并举”,构建学生多元综合评价体系的策略

马荣 刘文跃
  
百家媒体号
2023年47期
平罗县黄渠桥九年制学校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五育并举”是指在教育中同时注重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的培养,已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而构建学生多元综合评价体系使实现“五育并举”的重要途径之一。本论文从问题入手,坚持立德树人,立足激发人的心智潜能素养为目的,坚持多元化的主体评价,多种评价方式参与的评价策略,形成自评、同学之间互相乐评,教师测评,社会参与评价的策略,完善德育评价,优化智育评价,强化体育评价,改进美育评价,加强劳动教育评价,不定期地收集调查教师、学生、家长的教育需求,完善优化评价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五育并举;多元综合评价体系;综合素养;策略

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必须落实“五育融合”发展,而要更好的发挥“五育”对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作用,就需要一个全面系统的评价体系作保证,因此构建基于“五育并举”学生多元综合评价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问题入手,更新理念

构建学校评价体系要科学分析,全面了解当前学校教育评价的现状,对提升学校的办学起到重要作用。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家长外出打工,导致大部分学生属于留守儿童,学生的心理问题、身体问题、厌学问题等等由此产生,这些问题也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同时中小学现行的综合素质评价在落实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学校层面:缺乏顶层设计,没有形成一整套的综合评价体系,具体表现在: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指标比较模糊、片面,指标设置不全,学校评价的指挥棒依然指向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素养和能力的发展;虽然有评价内容,但是评价内容单一、片面,现行的评价内容主要指向课堂学习、没有结合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能力点和素养点进行评价考核,导致学生素养低下,学生综合素养培养不全面;评价标准虽然有多元主体的参与,但学生、家长、自我的评价几乎流于形式,评价的主体仍是教师;评价方式简单粗放单一,评价基本是学期未结束,每生人手一册评价手册,由教师填写,学生放假走人了之,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缺乏过程性、针对性、严谨性、规范性和进阶性,缺乏对评价结果的比较、分析和总结,以及评价结果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导向作用的分析,并提炼出有价值的,值得推广的评价经验。

家庭层面:多数农村家长思想上依然唯学习成绩论,认为只要学生的学习成绩好就什么都行,不注重发现和培养学生的潜能和特长,更不注重鼓励学生,导致许多学生出现心理、厌学等问题。

基于此,我们要通过培训、家长会更新教育评价理念,同时学校要设计出符合学校实际、学生实际的多元综合评价体系,以多元评价促进学生“五育”发展,以“五育并举”融合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使学生可持续进步,学校实现全面育人。

二、素养引领,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一)全面发展,多元评价内容的构建

学校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五育并举”融合发展。我校以“奋斗文化“和”润生教育”为理念,围绕立德、培智、强体、育美、树劳五个维度,围绕常态化教育教学活动和学科综合实践性活动、学校社团活动、劳动实践、跨学科、研学等综合教育教学活动,构建学生多元综合评价指标内容,以“道德品质”“行为规范”“课堂学习”“学业水平”“运动健康”“心理品质”“艺术素养”“兴趣特长”“劳动技能”“创新实践”十大指标为评价内容,从学生日常学习中、生活中、社会实践中的具体表现为学生能力和素养采集点,进行量化考核,通过数据采集,评价结果的诊断分析,激励改进三个过程,构建全面、科学的“五育并举”融合发展多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二)多方参与,多元评价主体的构建

评价主要采用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同时结合教师、家长、社会和同伴评价,形成多元评价体系。

1.学校评价

学校和学生学习活动有关的一切个人都可以作为评价主体,我们主要分为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个人、学生会、宿管员。

(1)任课老师和班主任作为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主要评价主体,对学生的全面评价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班主任,对学生的德育评价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变化、情绪波动、爱好、性格品质、思想引导等方面掌握的要比其他老师多,更能准确把握孩子哪些方面的素养需要提高,哪些孩子的性格品质需要加强,班主任通过明确观察学生的具体行为,如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等,使评价更加的客观。因此班主任根据本班实际,采用综合实践活动或项目化活动以及班级学生表现制作量化表,对学生德育制定出基于学生“五育”发展综合评价量化表,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养。而任课教师要更应该从培养“人”的角度,统整单元教学,设计基于“人”的发展的教学内容和过程,设计基于“人”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评价指标。从德智体美劳指向各个习惯、态度、品质、能力的一套完整的学科教师评价量化表,同时将学生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渗透其中,使学生取长补短,促使学生向更好发展。每月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统计,形成学生档案袋,使学生的五育发展有依可导,有据可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学校德育处主要包括班委会和学生会。班委会和学生会作为管理、考核评价人员,每天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最长,对学生在校的日常行为表现最为了解,将其作为评价主体,促使评价更加的有针对性和科学。班委会和学生会评价主要基于“五育融合发展”,设计课后学习管理、两操、卫生、纪律、行为等方面内容的评价,让评价更加过程化,促进学生改进行为品质,促进其健康全面发展。通过指标打分进行量化考核,形成材料。

(3)我校属于寄宿制学校。除个别离家近的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周一到周五吃住在学校的。因此将宿管员作为评价主体,更多充当了家长的角色,对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卫生、自理自立能力、用电安全等方面设计评价量表,通过指标打分进行量化考核,形成材料,最终纳入学校学生五育发展量化考核表中促进学生的五育发展。

2.家庭评价

作为家长要转变观念,要从唯分数论向指向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多元化评价理念上转变,让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多元化的需求。家长评价方面,主要依靠信息技术背景下,家长协同评价的方式,通过设计学生“五育”发展量化指标考核评价表,如学生居家生活、学习的态度和习惯,学生在家劳动的习惯、次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公益活动等方面或通过云校家,钉钉平台参与德、智、体、美、等等方面的活动表现,由家长进行量化评价,使学生在多方面参与的评价中,不断掌握生活技能,培养劳动习惯,参与社会生活的技能,真正实现树德、增智、强体、育美。

3.社会团体评价

社会团体主要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学校组织的跨学科主题等活动的单位主体。通过这些社会团体的评价,设计量化指标考核评价表,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当中。

通过以上三级评价,使学生在多方参与的评价中,不断掌握日常生活劳动的基本技能,真正实现立德、增智、强体、育美、树劳。

(三)科学合理,多种评价方式的构建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可以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从而促进“五育并举”的发展。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定量评价:如成绩、测试得分等,对学生进行评价。定性评价:通过描述性的语言来评价学生在各个指标上的表现,如行为观察、作品展示等。

1.考试评价:考试是评价学生智育水平的重要方式,可以通过考试来评估学生在各个学科中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2.竞赛评价: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通过参加各种学科竞赛、技能竞赛等,如学科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体育比赛、美术、音乐展演等可以评估学生的智力和各项技能水平。

4.观察评价:评价者通过观察学生的道德行为,对学生的德育、学习表现进行评价。

3.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学习表现,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情感、态度等方面的情况,评估学生的德育水平和心理健康状况。

4.实践活动记录:通过记录学生的各种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科技创新、文化艺术等活动,可以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5.面试评价:面试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通过面试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品德、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等方面的表现。

以上几种评价方式可以相互补充,综合评估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和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五育并举”的教育目标。同时,在评价过程中应该注重发展性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评价落地,促进素养提高

我们将评价纳入到平常教学的方方面面,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进行全面评估,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为进一步改进教育教学提供科学的依据。在评价过程中,评价量表以“周”为单位进行统计,通过采用记录、查验、整理、评分(打等级)、公示、奖励等测评方法,将最终的评价考核结果。与学生的学业水平检测结果,纳入学校综合素质考核当中,装入学生成长档案袋,形成对学生的终结性评价。学校要通过指导、监测、反馈等方式,充分发挥评价的引导和优化作用,对评价考核结果进行分析,反过来指导、完善、优化“五育融合发展”量化指标表,促进学生发展。将最终的评价考核结果与信息化有机整合,与学生的学业水平检测结果,一并纳入学校综合素质考核当中并进行智能化处理,形成多角度提供每个学生的真实评价数据,形成对学生的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估,更是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反馈与指导,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学生和家长,并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和改进路径。

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进行优化,能精确、公正、全面、公平的时待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在学校学习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当学生得到准确评价时各方面积极性就能充分发挥,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学校教育过程中,基于“五育并举”融合发展,构建多元化综合素质评价,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关键,是实现学校育人的正确方向。实施“五育并举”多元综合评价有利于面向全体,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评价为主体,更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文博.基于“五育并举”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决策探索(下),2021,(10):93-94.DOI:10.16324/j.cnki.jcts.2021.10.056.

[2]屈玲,冯永刚.中小学“五育”并举课程体系的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43(17):39-43.

本文系:“宁夏教育科学规划”‘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专项课题(基于“五育并举”构建学生多远综合评价体系策略育与实践研究NXJKG22079)阶段性成果。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