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时代家庭教育的困境分析及对策研究

黄晓杰 关雨昕
  
百家媒体号
2023年47期
郑州市第八中学 450000

摘要: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化,全球化的思想碰撞使得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社会结构和价值体系都处于转变过程中,家庭的内部环境也发生巨大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对传统家庭的教育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家长的教子困惑和难题也随之增多。从社会环境及父母所处的状态来分析,主要存在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困境:社会价值多元化导致家庭教育的盲目性;双职工家庭的比重很大,在社会保障制度未完善的情况下,父母双方难以兼顾家庭和事业,对家庭教育具有负面影响;家庭角色在教育知识技能方面的不足较为显著,使得家庭教育存在不同程度的误区;离异家庭和流动性家庭产生的单亲儿童和留守儿童存在教育缺失和教育困难的情况。基于以上存在的现实问题,本文试从家庭教育能力成长和社会支持两个方面阐释对应政策。

关键字:新时代家庭教育、教育困境、家长学习成长、社会支持

一、当前社会体系下新时代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困境和误区。

(一)、社会价值的多元性导致家庭教育选择的盲目性

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化,教育观念也多种多样,这在推动家庭教育进步的同时,也令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无所适从,不清楚理想的家庭教育应该呈现何种状态,不知道选择何种教育方式有利于子女成长,同时当今社会信息化水平显著,信息公开透明化,信息传播速度简单、迅速,育儿状态的沟通交流更加便捷,因而也容易导致父母之间盲目攀比,家长群或社区群内不同程度的鸡娃现象给不少父母徒增焦虑的心情,加上商业模式利益驱使,一些媒体及商家利用父母望子成龙的心理,贩卖各种焦虑,使得一些家长急功近利,反而增加育儿的困惑和难题。

(二)、双职工家庭的比重提升,父母双方难以兼顾家庭和事业

目前中国的双职工家庭占很大比例,在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健全的情况下,父母双方难以兼顾家庭和事业,加上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新时代家庭结构普遍比较单一,当代父母大多是独生子女,势必产生育儿力量不足的状态,有条件的家庭让祖父母辈帮忙育儿,或者聘请保姆育儿嫂看护,而无条件的家庭则需要父母辛苦兼顾家庭和事业。双职工家庭的育儿现状无形中对家庭教育产生了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

1、无人帮衬育儿的家庭母亲要承担起家庭内务,容易产生由于承担过多的教子任务而不堪重负的情况。

2、面对育儿的压力,父亲和母亲很容易因为家庭教育问题互相指责,导致家庭氛围状态不佳,不利于家庭教育效果。

3、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下,独生子女增多,有些家长本身也是独生子女,这不仅使得亲子关系产生很多新特征,而且由于缺少养育经验,家长很容易陷入教子困境。

4、祖父母辈传统的教育观念存在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的育儿嫂的教育水平和技巧低下,两者基本都是在育儿的经验主义中摸索前进。在其承担起教育任务时,容易产生教育效果不佳,甚至增加父母育儿的困惑和难题的现状。

(三)、家庭角色在教育理念和育儿知识技能方面不足具有普遍性,家庭教育存在误区。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教育基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塑造孩子的性格,培养孩子的能力。然而,父母或家庭教育主导角色在教育理念或知识技能方面存在缺陷,使得家庭教育举步维艰甚至阻碍孩子的健康成长。结合一般家庭的普遍特点和家长的诉求进行分析,家庭教育的误区主要体现在:

1.理念错误,教育极端化。

父母在孩子教育上没有相对应的知识体系来支撑与指导,导致家长“无视”孩子身心发展规律。过度保护孩子或溺爱孩子,以孩子为中心,容易使得孩子自私狭隘,无法融入群体;或者教育方法简单粗暴,面对孩子表现出来的一些不当行为和习惯,父母没有耐心,动辄打骂,以至于使得孩子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和性格,形成恶性循环。

2.重物质条件创建,轻视对孩子人格的塑造。

很多父母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为孩子创造好的生活条件,孩子自然会长大,殊不知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对家庭成员的人格塑造,实现个体人格完善。心理学研究证明,孩子的人格形成发生于3岁而定型于7岁。父母的教育缺位,往往导致孩子的人格缺陷。

3.重智力成果忽视德育滋养。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诸如此类的口号在社会上盛行,更加激发了家长们的焦虑,而这种焦虑表现在对孩子学习成绩的过分关注,这种关注致使德育被边缘化。因而很多家长抱怨孩子没有礼貌、不知体谅、不懂感恩……

4.新时代影响下,传统家教未得到较好延续,家长轻视家庭物质文化环境对子女教育的影响。

新时代发展的影响,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没有得到很好的延续,传统家教文化在民间影响力较弱,这导致以祖辈相传形势延续的家教传统日渐式微;另一方面,有些家长缺乏学习主动性,对儿童心理和家庭教育方法一知半解。轻视家庭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对子女的教育功能,使得孩子难以获得较好家庭教育的影响,导致家庭教育问题增多。

(四)、特殊家庭结构中的离异家庭产生的单亲儿童和城市流动人口产生的农村留守儿童面临教育困境。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在经济改革和文化变迁的大潮中家庭的结构功能也发生了变化,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等新的家庭形式出现,尤其是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低收入,流动人口、农村留守儿童等家庭的问题日益显现。

离异家庭中最大的受害者是失去父母爱护的孩子,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学校,他们都是弱小且缺乏关注的,大部分孩子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父母离异的现实环境和被家庭忽略的氛围,常常使得孩子变得性格孤僻或者行为不当,其未来发展堪忧。

留守儿童的教育最容易产生隔代教养或旁系亲属教育,这种教育存在很多弊端,隔代的无限宠爱以及旁系亲属的迁就使得孩子产生自我中心意识,遏制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影响孩子个性和优秀品质的形成。加上父母短时期相聚的弥补心态,更多的是用看得见的物质补偿,而非有效陪伴,父母长期在外,对孩子了解不多,沟通和教育难度反而加大,给教育带来困境。

二、新时代家庭存在的教育困境的对应策略

(一)为顺应新时代的发展,家长应注重自身学习成长,提高家庭教育素质水平,高质量陪伴育儿。

作为家长,我们必须要明确,想要教育好孩子,首先必须不断武装自己,学做好家长,是新时代每个家庭每个家长的首要任务,对于怎样做一个新时代的好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

1.从思想认识上充分认清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其内涵包括家长要明确家庭教育的内涵包括家庭教育环境,家庭教育方式以及家长的榜样作用。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恰当的教育方式才能使得育儿活动事半功倍,要避免“一刀切”,溺爱或放任式育儿。

2.从学习态度上要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主动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学习孩子生理心理成长规律,学习教育学知识,沟通技巧,用充实的科学理论知识武装自己,提高育儿的水平,才能减少因盲目攀比带来的焦虑和缓解育儿压力,解决育儿困惑。

3.从具体行动上要注重子女的有效陪伴,加强亲子沟通,注重子女心理健康发展,培养良好人格的养成。普通家庭要注意创建良好的家庭氛围,增加家庭亲子活动建设,而针对特殊家庭,需要积极增加家庭沟通机会,不论是留守儿童还是单亲儿童,家长需要注意心灵上的关心和爱护。

(二)从不同角度加大社会支持力度,形成家教合力,缓解教育困境

1.深化教育改革,深度落实家校共育,办好家长学校。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的实施离不开学校教育,落实家校共育,办好家长学校,更加有利于解决新时代环境下存在的教育困境。面对家长在育儿方面的困惑,学校作为重要的教育机构,家校沟通的主导部门,积极地开展家校沟通,和家长一起深入了解孩子,关注孩子,建立沟通的桥梁。特别是特殊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对于父母客观原因无法给予更多的陪伴的孩子,学校需要建立特殊的沟通渠道,定期与家长取得联系,反馈并沟通孩子的成长状况,尽量弥补孩子爱的缺失部分。

2.依据我国国情,加大国家和地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设。

针对新时代家庭环境下的双职工的事业家庭无法兼顾的育儿困境,在落实好家校合作的基础上,也注重建从社会公共服务机构出发,帮助家庭解决育儿难题。例如,建立社区托管中心,开展社区家庭活动,设立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人员,定期给予家庭相关育儿知识的培训工作等。从主观思想和组织机构双方面促进家庭教育服务。

3.规范大众媒体宣传活动,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政府部门一方面对于一些不良商家运用网络媒体恶意贩卖焦虑以达到商业运营目的的行为要进行积极有效识别和规范,打击伪心理学和片面教育,错误理念的传播;另一方面鼓励各种媒体和宣传手段,正面普及正确的家庭教育知识,营造积极的家庭教育文化氛围,传承优良的传统家教文化,引导家长更新家庭教育观念,顺应新时代发展。

参考文献

[1]《新时代家庭教育实践与研究》湖北省教育厅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组编;孟庆金,周挥辉主编,—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7

[2]《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构建与推进策略研究》丛中笑主编;中国儿童中心组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3

[3]《家庭教育的社会支持研究》李松涛,辽宁师范大学,201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