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究

黄寒辉
  
百家媒体号
2023年55期
南宁市武鸣区城厢镇第三小学 530100

摘要:劳动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作为新时代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互促进、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包括设计融合劳动元素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开展劳动实践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课外活动,以及构建劳动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相互促进的评价体系等方面,旨在推动两者有机融合、协调发展。

关键词:劳动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实践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劳动教育,注重从小培养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将劳动教育融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迫在眉睫。本文对学校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融入劳动教育进行了探讨和实践。

一、设计融合劳动元素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

融入劳动教育元素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设计,需要紧密结合课程内容,在教学内容中寻找契机,自然过渡到有机融入的劳动实践环节,避免生硬植入劳动任务。设计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让学生们通过亲身体验全过程来领悟劳动价值,而不仅仅是追求结果。另外,劳动任务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联,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促进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这不仅能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和动手能力,也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从而真正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

以浙教版四年级上册“身边的数据”一课为例,在教学数据可视化呈现的相关内容时,可以要求学生制作校园生活数据图文展示作品。学生需要亲自外出采风,拍摄校园美景或校园一日生活照片、录制视频素材。这个过程中,学生体验了信息化手段辅助劳动实践,感受数字技术为劳动提效的魅力。总之,劳动教育元素与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勤奋学习的良好品质,提高学习信息技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开展劳动实践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课外活动

开展劳动实践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课外活动,有助于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教育的育人作用。这类活动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付诸实践的机会,培养劳动意识和动手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将所学信息技术知识融入其中,让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为劳动提效增力的作用,从而增强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开展此类活动时,需注意活动形式多样化、内容贴近生活实际,以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活动设计要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相契合,有助于所学知识内化为实践能力;要给予学生充分自主权,鼓励创新实践,培养独立思考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过程指导,倡导精益求精,传递勤劳朴实的劳动精神。

以浙教版三年级上册“感知智能生活”一课为例,组建“小小智能管家”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利用课上学习的图形编程知识,动手搭建简单智能小车或机器人模型。在搭建过程中,学生需要查阅资料、绘制结构图、组装零件、编写程序代码等,体验劳动的全过程。完成后,可以举办“智能管家”竞技表演赛,展示作品,分享心得体会。在实践中,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运用了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加深了知识理解。总之,劳动实践与信息技术结合的课外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激发求知热情,体现了信息技术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

三、构建劳动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相互促进的评价体系

构建劳动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相互促进的评价体系,是推进两者有机融合的重要环节。评价体系设计应坚持整体性原则,全面覆盖信息技术学习和劳动实践两方面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持过程性原则,重视评价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劳动纪律、协作能力等,而非仅仅评价结果;坚持多元性原则,评价主体多元化,采取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促进评价公正性。总之,评价体系设计要循环渗透劳动教育理念,将信息技术学习与劳动实践有机融合,坚持教育评价的科学性、发展性和公平公正性,真正发挥育人的根本作用。

以浙教版五年级上册“身边的算法”一课为例,在学习算法设计与编程实践环节,教师可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团队协作能力、算法思维培养等;结果性评价主要评价编程产品的质量和完成情况。学生分小组进行算法设计与编码实践,过程中相互评价、互相指正。最后将编程实践成果形成展示作品,在班级或年级范围内开展展评活动,由同学、家长和教师共同参与评价。评价内容不仅包括编程作品的创意、完整性、运行效果等,还要重点关注学生的编码过程,评价其对工作的投入程度、遇到困难时的解决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体现劳动教育理念。总之,通过构建相应的评价体系,充分体现信息技术实践和劳动素养培养,促进两者在教育实践中的有机融合。

结束语

劳动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价值观和劳动能力,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实践动手能力。期待学校和教育者能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推动两者的有机融合,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岳斌,李佳嵋,杨倩.信息技术在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23(17):66-68.

[2]田丽.信息技术背景下优化小学劳动教育策略[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2023:3.

[3]张苏.以融合信息技术优化小学劳动教育[J].今日教育,2022(10):44-4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