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三新”背景下的中职语文《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摘要:自2020年新课标颁布以来,中职语文教学迎来了新课标、新教材、新方法的“三新”教学改革与探索。本文以《沁园春·长沙》为例,从教学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四大方面,浅析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由象入境、由境悟情”的诗歌鉴赏思维,感悟革命先辈崇高的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
关键词:“三新”教学改革;中职语文;《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自2020年国家颁布《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以来,中职语文教学便迎来了新课标、新教材、新方法的“三新”教学改革与探索。《沁园春·长沙》作为新教材《基础模块(上册)》的开篇之作,通过精彩纷呈的意象,宏伟壮阔的意境,展现了伟人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学习本课不仅能训练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领会诗歌借助意象抒发情感的特点,更有助于中职学子感悟革命前辈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筑牢理想之基。
本文将以笔者在“三新”背景下的教学实践为例,浅谈如何在《沁园春·长沙》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由象入境、由境悟情”的诗歌鉴赏思维,感悟革命先辈崇高的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
一、追根溯源析教学
笔者的教学对象为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一年级学生,通过问卷、单元测评及SWOT分析,从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学习特点、专业特性四个方面对该专业学生的学情进行了全面分析:总体说来,学生对诗歌学习有热情,但对文言诗歌的解读能力不足,故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
根据新课标四大核心素养的指导思想,笔者打破原有三维目标的架构,基于学情,对接专业人培方案,最终确定了如下可评可测的教学目标:一、熟记诗歌意象的定义及诗歌鉴赏“由象入境,由境悟情”的鉴赏流程。二、能准确找出本诗中的意象,并能整体把握诗中宏阔的意境。三、理解画面意境和作者创作意图之间的关系,领悟作者笔下的壮美山河和豪迈乐观的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
其中以“能准确找出本诗中的意象,并能整体把握诗中宏阔的意境”为教学重点,以“理解画面意境和作者创作意图之间的关系,领悟作者笔下的壮美山河和豪迈乐观的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为教学难点。
二、因材施教谋策略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笔者决定采用任务驱动法,将专题内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与游戏闯关结合,设计制作了与学习任务一一对应的闯关卡,学生每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将获得相应积分。小步快进,从而逐步消除畏难情绪,提升学习主动性。
同时充分发挥小组合作法的优势,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增加学生讨论、展示的机会,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针对学生思维片面的问题,笔者主要借助导学案、词云、思维导图等手段,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实现思维发展与提升。
三、鞭辟入里说过程
本堂课以“由象入境,由境悟情掌握诗歌鉴赏方法”为任务主线,以“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为思政主线,融贯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部分。
课前,学生完成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预习任务。学习微课,并根据微课中意象的定义,尝试找出《沁园春·长沙》中的意象,并上传学习通平台。通过课前导学,有助于学生获取课堂学习的先备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根据平台反馈,笔者发现通过自学后,学生对意象的理解存在不准确、不全面的问题,因此调整教学策略,将课中环节设计如下。
环节一:合作展风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依次展示课前学习成果,分享词的文体知识、本词写作背景、作家生平以及诗词大意等,教师及时点评,并根据每组表现,给予不同的分数奖励。
环节二:初读明意象。师生齐诵,进入诗歌学习情境。之后教师针对课前自学后,学生对意象把握不准、不全的问题,重点讲解“意象”主观意图的提炼方法,并通过“意象”“主观情感”“客观对象”三组卡片的配对游戏,引导学生明确“意象”和“客观对象”的区别,加深对意象的理解。
环节三:精读赏意境。在准确把握诗歌意象的基础上,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将学生的关注点由意象转移到意境,从动词、形容词和数量词三方面着手,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将本诗零散的意象拼合成完整的意境,用1-2个形容词概括意境特点,并通过学习通平台形成“词云”,突破教学重点。
环节四:美读悟情感。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绘画基础课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构建画面色彩与作者意图之间的关系,从而理解宏阔壮美的湘江秋景图和意气风发的少年同游图背后,是诗人豪迈乐观的情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理想信念。在此基础上,邀请班级团员分享主题团课中关于大革命时期的党史故事,使学生更加深刻、全面地感悟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激发昂扬的斗志与爱国热情,破解教学难点。
环节五:总结促提升。教师运用思维导图和闯关卡,引导学生梳理本课所学,并将学生每一环节的闯关得分汇总到电子记分册中。在课程最后,请学生在“便利贴”上写下本节课的收获与疑惑,离开教室前粘贴在黑板上。
课后,分层布置学习任务:一、完成课后自测题;二、自选诗句,绘制插图;三、以小组为单位录制《恰同学少年》片段配音秀。其中任务一为必做题,二、三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任选其一。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做到因材施教。
在教学评价方面,本课使用超星学习通全程记录学生学习过程,有效实现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学习平台评分进行综合打分,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同时运用学习任务闯关卡,及时激励,探索增值评价新模式。
四、任重道远谈反思
叶澜教授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因此及时的反思、总结对今后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为更好适应中职语文“三新”背景下的教学要求,达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笔者在本课教学中主要有三点创新:一、用闯关游戏分解教学任务,通过小步快进,消除学生畏惧心理。同时此卡还将作为形成性评价依据,并通过及时激励,探索增值评价新模式;二、编制“由象入境,由境悟情”的学习口诀,使学生在环环相扣的任务中,提高元认知能力,突破学习思维;三、深挖诗文中的家国情怀,并与主题团课中的党史故事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理想,激发爱国热情。
因此从整体教学效果上看,本课教学目标达成好,学生参与兴趣高。根据课后自测题、学生“便利贴”和学习通后台数据反馈,绝大多数学生能准确、完整地找出意象,概括意境,并能深刻理解作者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然而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实际教学中,本课在自主探究和小组展示环节耗时过多。针对这一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应严格把控时间,提前设置超时惩罚;同时设置班级助教,带动小组长有效监督教学进程。
参考文献:
[1] 赵国威 浅谈新形势下中职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11
[2] 叶艺超 新课标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3.11
[3] 李阳 旷浩源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新旧教材比较分析[J].职业技术,2024.3
[4] 郭娜婷 新课标背景下中职语文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J].教师,2022.11
[5] 肖剑虹 新课标背景下的中职语文教学[J].学园,20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