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湖湘红色文化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政“金课”建设的实践路径研究
摘要:湖南是红色资源大省,红色基因与生俱来,红色资源得天独厚,红色文化源远流长。高校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高校“金课”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和引领地位。因此,理直气壮办好思政课,利用湖湘红色文化资源探索新时代高校思政“金课”建设的实践路径既是贯彻和落实立德树人理念,承担铸魂育人职责的必然要求,又是发扬和传承湖南红色文化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有效延伸和鲜活表达。
关键词:湖湘红色文化;新时代高校;思政“金课”;实践路径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工作的讲话中强调:“湖南是一方红色热土,走出来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贺龙、罗荣桓等老一辈革命家,发生了秋收起义、湘南暴动、通道转兵等重大历史事件,大批共产党人在这片热土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湖南是伟人故里,革命的摇篮,红色氛围浓厚,本文将立足湖湘红色文化探索新时代高校思政“金课”建设的路径,力求构建“移动”的思政课堂,打造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和毕生难忘的思政课程,让红色文化真正成为思政课的“活教材”。
一、湖湘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金课”建设目标的契合性
(一)湖湘红色文化概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而湖湘红色文化是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地域性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领导湖南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过程中凝聚而成的精神财富。
根据湖湘红色文化形态,大致上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红色人物故居。湖南是一方红色热土,在近代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涌现了一大批湘籍革命人物,如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贺龙、任弼时、陈树湘、罗荣桓等,建设思政“金课”可以红色人物故居为依托,讲述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事迹。第二,红色纪念场馆。红色纪念场馆是历史的见证,生动地展现了战争岁月革命先烈拯救民族危亡的决心,主要包括郴州湘南起义纪念馆、浏阳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怀化通道转兵纪念馆、岳阳平江起义纪念馆等。第三,红色革命遗址。借助红色革命遗址打造研学基地,是提升思政课实效性的重要途径,主要包括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郴州汝城县“半条被子”发生地、湘南暴动指挥部旧址、新民学会成立旧址等。第四,红色革命精神。红色精神是我们党薪火相传的根脉所在、灵魂所依和力量所系。在湖南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形成了心系天下、奋发图强的爱国精神,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勇于担当、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等红色革命精神,当代青年应从红色革命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
(二)湖湘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金课”建设的“三个契合”
2018年8月,教育部下发《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首次对打造“金课”提出具体要求,即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2019年,教育部出台《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提升高阶性”“突出创新性”和“增加挑战度”(简称“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由此可见,打造底色鲜亮、底气十足的新时代思政“金课”是广大思政课教师应着力担负的时代重任。从“两性一度”角度看,湖湘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与高校思政“金课”建设存在高度契合。
首先,高阶性为湖湘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铸魂。高阶性要求教师全面提升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增强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思政课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为目标,依托湖湘红色文化帮助学生建构辩证思维、历史思维,心灵相通、情感相连,将道理讲通透,为湖湘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铸魂。
其次,创新性为湖湘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塑形。创新性要求教师用鲜活的教学素材和典型的教学案例呈现课程教学内容,体现课堂的前沿性、时代性和先进性。广大思政课教师充分挖掘和运用湖湘红色文化中的典型人物、典型事迹、红色歌曲、红色戏剧等红色元素,启迪智慧、滋润心灵,将道理讲深刻,为湖湘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塑形。
最后,挑战度为湖湘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强基。挑战度要求教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适当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堂深度和提升课程挑战度。思政教师应坚持问题导向,关注现实问题,学会用湖湘红色经典回应现实,涵养学生知、信、行相统一的人格品性,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将道理讲鲜活,为湖湘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强基。
二、基于高校思政“金课”建设的湖湘红色文化教育价值
(一)从党和国家发展层面看,有助于培育时代新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归根结底要靠人才、靠教育。“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高校承担着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及民族复兴时代新人的光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湖湘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的心系天下、奋发图强的爱国精神,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勇于担当、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等与高校的人才培养相契合。因此,深入挖掘湖湘红色文化资源,有助于厚植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有助于培育时代新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同时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和思想保障。
(二)从高校教育改革层面看,有助于创新教学模式,传承湖湘红色基因
2019年3月,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红色”是思政课应有的底色,更是建设思政“金课”的强大动力支撑。在建设思政“金课”过程中,依托湖湘红色文化创新教学模式,拓展教学内容,探索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质量,有助于充分发挥和挖掘湖湘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传承和发展湖湘红色文化血脉。同时,也有助于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打造学生爱听乐学、终身受益和毕生难忘的思政“金课”,有效推动高校思政课体系改革。
(三)从学生自身发展层面看,有助于坚定理想信念,汲取砥砺前行力量
新时代青年是强国建设的生力军,是民族复兴的中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这对新时代的青年提出了殷切希望,也是广大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遵循。湖湘红色文化的传承能够为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价值导向、思想滋养和精神动力。所以,传承和发扬湖湘红色文化,并用其更好地武装青年学生的头脑,发挥榜样的示范力量,有助于广大青年学生更好地坚定理想信念,汲取砥砺前行力量,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从而“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三、湖湘红色文化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政“金课”建设的实践路径
(一)将湘籍革命家的事迹融入思政课教学,充实内容增强课堂生动性
讲故事是将思政课讲活的有效途径。讲好中国故事,尤其是讲好中国红色故事,对于推动思政“金课”建设大有裨益。湖南这片红色热土,走出了一大批老一辈革命家,通过讲述这些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英雄事迹,如一代伟人毛泽东,拒当俘虏、断肠明志的陈树湘,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何叔衡,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等,用“小故事”讲清楚“大道理”,将有意义的思政课讲得更有意思,把天边的事讲成身边的事,把有深度的思政课讲得更有温度,真正做到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因此,将湘籍革命家的事迹融入思政课教学,既能充实教学内容,为建设思政“金课”奠基,又能提升课堂趣味性,为增强湖湘红色文化感染力铸魂。
(二)利用红色纪念场馆打造移动思政课堂,多元化教学提升育人成效
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打造思政“金课”?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融会贯通,打破单一化教学手段,从多角度、多维度探索多元化教学模式是新时代高校打造思政“金课”具体化操作。2021年3月,习近平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指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中来讲。”因此,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开发和利用湖湘红色文化,将思政课堂从教室搬到红色纪念场馆,通过生动鲜活的情境再现、故事宣讲、互动教学等模式,构建“移动”的思政课堂,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在寓教于乐中引导学生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让大学生亲身感悟湖南红色文化的厚重,走进湖湘红色文化,认同湖湘红色文化,真正让思政课“活”起来、“火”起来和“红”起来。
(三)依托红色革命遗址打造红色研学基地,讲好中国故事注重实效性
中国故事能够激励人心、鼓舞斗志,讲好中国故事能提升思政课的深度、力度和温度。红色是湖南最鲜亮的底色,湖南省各高校可以依托湖湘红色革命遗址打造红色研学旅游基地,讲好中国故事提升思政课堂的实效性,如在郴州汝城县旧址讲述“半条被子”的故事,帮助学生更加生动、直观地感受徐解秀老人口中“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的深刻含义,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理论知识和实地感受的融会贯通,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同频共振,开展赓续红色基因常态化工作。可见,湖湘红色文化为思政“金课”建设提供了鲜活教材,思政课为湖湘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提供了实践路径,二者相得益彰,互为补充。
(四)借助优质红色平台发扬湖南革命精神,为打造新时代思政课赋能
信息化时代,新媒体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思政课教师的网络平台资源的使用和建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湖南是红色资源大省。各门思政课教师应根据授课内容有意识地设置湖湘红色文化专题,从细、从小、从实等方面下功夫,借助现代科学技术赋能新时代思政“金课”。例如,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影像、图片等展现湖湘红色文化,增强学生对本土红色资源了解和认同。教师应借助优质红色网络平台,如“学习强国”“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共产党员网”等,搜集与授课内容相关的红色电影、红色歌曲、红色家书等,发扬湖南革命精神,实现“互联网+思政课”的有机结合,实现思政课与湖湘红色文化的有机融合,进而建立湖湘红色文化长效育人机制,让湖湘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历久弥新。
作者简介:王琦(1996-),女,山东青岛人,法学硕士,研究方向:中共党史、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2024年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重点课题:湖湘红色文化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政“金课”建设的实践路径研究(课题编号:24JZW07)。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湖南考察时强调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湖南新篇章[N].人民日报,2020-9-19(1).
[2]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 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N].人民日报,2021-06-27(001).
[3]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18(Z3):4-10.
[4]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19(10):45-50.
[5]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6]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6(001).
[7]习近平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强调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J].中医健康养生,2021,7(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