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高中生物与化学跨学科大单元教学的实践探索与效果分析

林荣赋
  
百家媒体号
2023年66期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英林中学 362256

摘 要:在当今教育领域,跨学科教学已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高中生物与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渗透。生物学研究生命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而化学则探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及其规律,两者在分子水平上有着深刻的交集。因此,将生物学与化学进行跨学科整合,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生命科学和物质科学内在联系的理解,还能够促进学生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生物与化学;跨学科;大单元教学;实践策略;效果分析

引言

跨学科大单元教学的实践探索,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革新,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学科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整合教学资源和内容,构建起一个跨学科的知识网络。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习效率,还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高中生物与化学跨学科大单元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主题选择与内容整合

在高中生物与化学跨学科大单元教学中,主题选择与内容整合是教学设计的核心环节。教师应当精心挑选那些能够展现生物学与化学紧密联系的主题,例如“生命的化学基础”不仅涵盖了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还涉及化学反应在生物体内的调控机制;“生物体内的能量转换”则将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化学过程与生物体的能量代谢紧密相连。这些主题如同桥梁,将两门学科的知识点有机地连接起来,为学生构建起一个连贯且深入的学习框架。在内容整合方面,教师需深入挖掘两学科的共通之处,将生物学中的细胞结构、遗传机制、生态平衡等概念与化学中的分子结构、化学键、反应动力学等原理相互映射,形成一个跨学科的知识网络。这样的整合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要具备跨学科的视野和创新能力,以确保教学内容既具有学科的深度,又能够覆盖广泛的领域,避免知识的孤立和碎片化。

(二)教学设计与活动规划

在高中生物与化学跨学科大单元教学的设计与活动规划中,教师需精心策划,确保教学单元既符合学科标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目标的设定应明确指向跨学科知识的整合与应用,例如,通过“生命的化学基础”这一单元,学生不仅要理解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化学结构,还要掌握它们在生物体内的功能和相互作用。教学活动的规划应多样化,以适应不同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的学生。实验探究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科学原理,如通过模拟酶的催化作用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化学反应速率与生物体内代谢的关系。小组讨论则鼓励学生交流思想,共同解决跨学科问题,如分析药物如何在生物体内发挥作用,涉及化学的药物设计与生物的药物代谢。案例分析则提供了一个真实世界的视角,让学生在分析具体案例中应用所学知识,如研究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既涉及化学的污染物分析,也涉及生物的生态平衡。

(三)实验与探究

在高中生物与化学跨学科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应设计一系列跨学科的实验项目,如“光合作用与化学反应速率”的探究,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植物如何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同时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这样的实验不仅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物学和化学的内在联系,还激发了他们对科学原理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基于已有知识的假设,然后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这些假设。学生需要考虑实验的控制变量、操作步骤和数据收集方法,这些都是科学探究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收集到一手的数据,进而运用统计和分析工具来处理这些数据,从而得出实验结果。

二、高中生物与化学跨学科大单元教学的效果分析

(一)知识掌握与理解深度

通过前后测、单元测试等手段,教师可以量化地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以及他们对跨学科知识的吸收情况。前测可以帮助教师识别学生的知识起点,而后测则能反映教学后的学习成果,两者之间的差异即为教学成效的直接体现。除了定量的测试,教师还应通过开放性问题、概念图绘制、案例分析等方法,来评估学生对核心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深度。例如,通过让学生解释“酶的催化作用”在生物体内的化学机制,教师可以判断学生是否能够将化学的反应动力学与生物的代谢过程相结合,形成一个连贯的认知框架。

(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应通过观察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表现,来评估他们是否能够有效地运用生物和化学知识。例如,当面对一个关于药物如何在生物体内代谢的问题时,学生需要结合化学的药物结构和生物的代谢途径来分析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释或解决方案。项目作业和探究报告是评估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工具。在这些活动中,学生被鼓励独立思考,运用所学知识去探索未知领域。例如,一个关于“生物降解塑料”的项目作业,要求学生不仅要了解化学的聚合物结构,还要考虑生物的降解机制,从而设计出一种既环保又实用的生物降解材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提出创新的思路,解决实际问题。

(三)实验技能与科学探究能力

在高中生物与化学跨学科大单元教学中,实验技能与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准确性、细致性和安全性,这些都是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例如,在“酶的活性与温度关系”的实验中,学生需要精确控制温度变量,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同时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教师应评估学生是否能够运用统计方法处理实验数据,是否能够识别数据中的模式和趋势,并据此得出合理的结论。

结束语

通过整合两学科的知识体系,设计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活动,我们不仅促进了学生对生命科学和物质科学的深入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应用能力。效果分析表明,跨学科教学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加深他们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吴晓倩.高中生物化学跨学科课程实践探索[J].上海教育,2024,(Z1):86.

[2]刘子钰.高中生物学科交叉教学方法探析[J].文理导航(中旬),2023,(10):55-57.

[3]洪丽文.大单元视域下高中生物跨学科教学实践探究[J].高考,2023,(20):36-38.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