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家校共育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研究
摘要: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学校尤为关注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家长也有意识关注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只是缺少专业指导与培训。想要高中生身心健康,仅依靠学校还不够,教师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引领者必须促进家校共育,从而健全高中生身心,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综合质量。
关键词:家校共育;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
目前,家校共育已然成为国内教育向前发展的重要支持。依托家校共育,通过家庭教育的优势填补学校教育存在的不足之处,同时借助学校教育推进家庭教育的发展。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在学校教育开展期间,心理健康教育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目标的实现在于家庭和学校的互助合作。鉴于此,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采取家校共育手段,实际上是家庭和学校引导学生解决成长中产生的心理问题,强化高中生心理素质,保证高中生心理健康发展,从而获得理想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一、家校共育背景下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面临的困境
大量调查证明,国内大多数家长依托学校与家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有深刻认识,但始终缺少合适的方法。追其根本,从家长角度分析,[1]大多数家长习惯将心理健康教育认为是学校的任务,自己只需要提供物质保障。还有部分家长侧重于学生的学业成绩,丝毫不关注学生的心理动向。从教师角度分析,很多教师缺乏同家长的沟通交流,加之两者教育想法各不相同,在同一个教育问题上容易产生分歧,无法达成共识。除此之外,一些教师认知存在偏见,认为只需要做好本学科工作,将心理健康教育划分到思政领域,导致家校共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无法顺利实施。从学校角度分析,虽说很多学校都积极开展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但缺乏针对性,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流于表面。不少班主任认为这种活动开展的意义不大,习惯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后再找家长面谈,或者根据学校提出的要求,通过开展家长会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最终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家校共育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策略
(一)借力专业心理老师
家庭的力量在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往往被忽视,主要源于家庭教育与高中教育地位不对等。因此,在家校共育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2]学校应转变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思维,引导家长正视高中生心理健康发展,明确自身在家校共育中的重要作用,关注高中生日常生活和成长,及时了解高中生身心状况,为高中生身心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从而促进家校共育的发展。具体而言,学校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时刻观察以及引导高中生转变负面心理。例如,学校借力专业心理老师,并成立高中生心理评估部门,定期评估班级学生的心理状态。同时,教师和家长需要积极配合心理评估部门,将高中生日常在校和家中的情况反映出来,心理评估部门才能在高中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上做出针对性的教育方案,保障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当然,心理评估小组必须将确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分享给教师和家长,如此才能进一步促进家校共育,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最终效果。
(二)搭建线上教育平台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偏于薄弱,而高中生心理健康又需要和谐的家庭关系才能实现。因此,学校有必要向全体家长搭建线上教育平台,如“云平台”。借助“云平台”,学校联合教师制作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在线益智游戏”“心理健康故事会”等保障高中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时,在“云平台”上,学校可邀请多位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线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同时,通过大数据抓取心理健康教育数据,全面分析家长以及高中生的需求,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得以优化和完善,家校共育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将大幅提升。
(三)建立家校共育沟通机制
在家校共育背景下,[3]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目的是保障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开发高中生内在潜能,培养高中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健全高中生人格。因此,学校应建立有效的家校共育沟通机制,引导家长们全面认识心理健康教育,要求他们配合学校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在此期间,学校必须通过信息技术开展丰富多样的沟通活动,例如,在日常家校共育中,学校应当联系教师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和学习动向,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心理健康档案。日常教育中,教师需要定期同家长的沟通交流,了解高中生心理状态,并及时心理干预,排解高中生潜在的心理隐患。如今互联网飞速发展,线上沟通平台为教师和家长提供更多联络的机会,对此,教师有必要借助微信、钉钉等同家长分享高中生日常在校情况和相关心理知识,减低高中生因家庭产生心理问题的频率。值得一提的是,家园共育模式下,为引导家长积极参与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充分尊重每一位家长,通过信息平台拉近彼此的距离,从而全面落实家园共育,保障高中生心理健康,着力促进高中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结语
综上所述,在家园共育背景下,为了保障高中生心理健康,学校必须联合教师以及家长积极推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统一,转变传统教育思维,实施针对性的心理疏导,通过招纳专业心理教师,搭建“云平台”,全面规范家园共育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学校必须建立家校共育沟通机制,推进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为高中生之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唐密波,马圆圆,马香梅.家校共育下高中生物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 2023(7):20-22.
[2]申振宇,赵晓娟.基于家校共育背景下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思考与探索[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2(5):93-97.
[3]肖伟东.基于家校合作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J].新一代:理论版, 202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