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双减”政策下小学英语跨学科作业的设计与实践研究
摘要:英语是小学教育的基础科目之一,其课堂学习和课后作业所涉及的知识对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双减政策的实施,如何让学生高效学习甚至“增质减量”已经成为当前英语教育的重要议题之一。然而,由于小学英语的基础性质,学生目前的知识储备相对较少,课堂上对其他学科的渗透也不够,这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并不有利。学习方式可以分为两种,即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动学习引导“ ”作业布置,并对跨学科作业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
关键词:双减;小学英语;跨学科作业
引言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不仅需要掌握语法和单词,更重要的是语言知识的学习,即通过学习对语言熟练掌握后,能够将其作为工具进行实际应用。由于语言知识所包含的范围十分广泛,小学阶段正处于英语学习的入门时期对社会常识、百科知识等掌握的较少,对于课堂中出现的文章甚至无法理解,此时就需要教师对文章的相关背景知识进行介绍,而这些内容可能会涉及语文、数学、科学等不同学科的内容。因此,在小学英语学习中,重视跨学科学习至关重要,这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而且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各学科知识的积累。
一、小学英语课堂中跨学科学习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堂内容单一,缺少各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
虽然此前的教学中一直将跨学科学习作为英语教学任务之一,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未落实到实处。大部分教师只是注重英语学科范围内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文学作品分析,而对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渗透几乎为零。而实际上通过跨学科英语教学不仅可以为学生拓展其知识面、帮助学生从多维度理解英语知识,且在潜移默化中锻炼着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对不同学科知识间的联想能力及概括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应双减政策要求,学校需要在减少作业量的同时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但英语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练习背诵等任务必不可少。失去作业的约束,学生的自律并无法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此时跨学科作业的优势便显现出来了。通过跨学科作业,学生的学习内容便不会止步于英语本身,而是将英语作为一种工具进行应用。
2、部分教师评价方式无法全面评价学生
除了评价形式的匮乏以外,评价的方式单一和判定的标准死板也是当前许多小学英语教师们在评价上所存在的问题。
从学科育人理念和生本教育理念的角度来说,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并且,应当将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培养放在单纯的知识教授之前。但在当前进行作业评价时,许多教师依然是采取单一的教师评价和结果评价的方式,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为评价基准,忽略了学生在过程中所展现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不能起到良好的反馈效果,还有可能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的后续学习造成不良影响。
然而目前英语作业的重点依然是语法、写作、单词几大项,即使应“双减”要求对课后作业进行减负,学生的学习效果可能并不会出现较大改变。只有将各学科知识结合起来,融会贯通,英语的学习才能够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二、小学英语跨学科融合的重要意义
随着新课标教学的深入发展,小学英语教师要深刻认识到新课标的教学内涵,在教学中更好地体现新课标的特点。小学英语教师要以英语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为基础,要将学科教学与课程有效地融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小学英语教师要将英语教学进行全面的改革,要将学科教学的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能够彻底改变以前的教学模式,让每个学科的内容更好地渗透其中,这样才能体现出跨学科融合的重要意义,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中获取更多知识和技能。在以前的小学英语教学阶段,传统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变得单一、固定,不会去思考问题,严重影响学生以后的发展。然而采用跨学科教育的方式进行教学的时候,拓宽了知识资源的来源途径,将小学所学的各个学科的知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通过其他学科的知识来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可以获得多方面多层次的知识点。小学英语教育教学中,跨学科教学的本质在于利用多元化的教学理念更好地改变课堂的学习氛围。跨学科融合于小学的每个学科当中,让课程内容与课程资源更有效地整合在一起,从而培养小学生分析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实现英语教学与学科融合的重要意义,为小学生提供精准化的服务。
三、跨学科作业的实际应用方法
1.提升学科联系度、培养学生开拓性思维
在设计作业时,要尽量选择有联系和衔接性的练习,针对当堂学习重点,寻找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共通之处,以此为起点进行引导,并保证该内容能够与英语知识形成紧密联系。例如在“Seasons”章节中,主要介绍了一年四季的英文单词及有关天气的单词,此时教师可以通过与自然科学的结合,向学生讲述有关四季、天气如何形成的相关知识,并对学生提出问题,例如“你最喜欢的季节,你最喜欢的天气等”,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此时学生脑海中最喜欢的并非全部是课本中所提及的内容。而在学生回答问题或者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所碰到的陌生单词“打雷、闪电”等,正是自然科学学科中所学到的知识,通过教师讲解或者学生课下查询,在提升百科知识的同时,英语积累也会增加。
通过调查发现,将跨学科应用在家庭作业中,会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渴望。且通过恰到好处的联系,学生会意识到英语不再是单一的学科,而是可以灵活运用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通过适当锻炼,学生在拓展思维的同时,会潜移默化的提升英语素养。
2.提升作业趣味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英语的学习中本就包含着许多枯燥乏味的单词和语法,要想通过课下练习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就势必需要提升家庭作业设计的趣味性。跨学科作业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中为英语教师提供了一个参考方向,例如在进行“国家名称”该节教学完成后,教师可以通过英语+地理的模式,寻找相应视频向学生展示相应国家的地理位置,从而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
通过音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作业引导,学生对待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会进一步提升,不仅仅是寓教于乐,同时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对课堂中未提及但是自身感兴趣的知识点进行查询和学习。
3.重视小学英语跨学科作业的情境性
语言的学习需要在特定的教学语境中进行,所以为了保障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师需要重视英语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联性,为学生设计生活化情境作业。因此,教师需要将生活场景与教学重点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生活情境中,有效运用英语知识与技能,以此增加学生的生活经验,实现其知识转化。
例如,在设计“Dinner's ready”一课的跨学科作业时,教师首先应该带领学生掌握“beef”、“chicken”、“noodles”等单词,使其能够熟练运用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 some...”。其次,教师可以将歌谣“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 today?”引入跨音乐学科作业中,使学生能够进入“dinner”情境中,并根据课堂的所学知识,制定一份“家庭晚餐计划”,如“I would like some_____.”、“My father would like_____.”、“My mother would like_____.”等,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这样通过设计情境性跨学科作业,可以帮助学生感受英语的学习乐趣。
4.重视小学英语跨学科作业的实践性
在设计小学英语跨学科作业时,教师应当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使学生能够在完成实践性作业的同时,养成主动探索的良好习惯。因此,教师需要以不同形式的实践作业,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运用语言,以此加强其英语认知能力,同时促进学生能力的有效提升,从而突出实践性跨学科作业的重要作用。
例如,在设计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At the zoo”一课的跨学科作业时,教师首先应该带领学生运用重点句型描述动物特征,使能够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其次,教师可以采用科学课程中的“观察记录表”,引导学生完成英语观察作业,并将动物园中动物特征记录下来,如“The elephant has _____ and ____.”等,以此加强学生的概括能力。这样通过实践性跨学科作业,可以巩固学生的语言能力。
5.寻找切入点;落实英语教学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在课堂上不仅要做单调的句型练习,还要在课堂上创造情景,让他们模仿日常生活,用事实来进行互动交流;这种教育氛围更加真实,更加活跃。
在课堂上引入热门新闻。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一扇全新的门户,他们既关注着休闲游戏,又关注着时事。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主题,能激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并能让他们乐于运用自己在英语交流中所积累的知识。比如《Then and now》一课,作者就利用了我们学校的实际,利用我们学校举办的英语,来探讨我们的所见所闻和感受。
文章的写作与时事资源的整合。人不是个人,都要顺应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在这种情况下,大家都要做点什么。所以,在英语写作课的选题中,老师可以把题目分为《Good habits》和《A healthy diet》两部分,让同学们写一篇题为《How can we keep us healthy?》。在培养学生英语表达能力的同时,也可以让他们更清楚地认识到所要做的事情。
在英语教学中融入当下的生活。语言是从生命中诞生的,它也是为生命服务的。尤其是最近发生的事情,更是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话题。例如,在国庆、暑假期间,老师安排学生写两篇英语作文,其中一篇是关于《Holiday fun》的《Summer holiday plan》;一种是渴望假日的生活。这时,学生们将会获得前所未有的丰富的生命经验来支持英语的表达。
6.建设学习小组
在进行学生互评的应用之前,教师首先要做好评价分组的整体安排。
一方面,要注意班级小组成员的安排,避免出现“学困儿童”或优生扎堆的情况,教师应对分组的规则跟学生明确清楚。应当重视通过主题班会和学科教学课堂的拓展延伸等方式来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并利用课程环节设计来增强学生对学习小组的身份认同感,以情感驱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进而提升学习积极性。
另一方面,教师要懂得发挥“领头羊”效用,让学生带领学生,做到互助共进。每个小组都应当拥有一个小组长,教师要针对小组长进行额外的责任感培养等教育。通过小组长先评、组员后评以及小组长对全组作业的责任承担等方式,让小组长能够更加认真对待小组学习和作业互评工作,同时,也让小组成员在小组长的带动下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学生互评跨学科实践作业后,教师仍应亲自检查、评价并反馈作业。
7.制定评价机制
学生互评是学生的工作,但也不仅仅是学生的工作。正如小组安排需要教师引导一样,在评价机制的制定上,教师也应起主导作用。教师可以先给组长建立评价机制的思路,组长拟定初稿,小组商议、提出修改意见,最终达成共识的方式来设计学生互评的机制,从而使机制既能拥有良好的评价反馈效果。
教师评价往往是对学生作业结果的评价,而学生之间互评小学英语跨学科实践作业则应侧重于过程评价。小学英语跨学科实践作业通常以小组形式完成,因此,评价机制应侧重对学生完成作业过程中的态度、协作情况、参与程度制定评价机制,使学生互评激发学生参与作业的积极性,同时,在协作与参与中发展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结语
在当今社会发展的影响下,各学科的联系日益紧密,跨学科教学逐渐成为主流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将其应用在英语教学中亦可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跨学科学习在作业中的应用可以极大的改善学生之前的英语课课后复习和练习方式,本文通过对双减背景下的跨学科作业进行探讨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相信日后的跨学科应用会逐渐完善。
参考文献
[1]卢素珍.学科融合让小学英语教学更高效[J].校园英语,2021(50):164-165.
[2]朱昱晓.适性扬才由学而能——STEAM理念下小学英语跨学科融合探究[J].名师在线,2021(25):61-62.
[3]李兆涛,李建潘,卢秋霞,冯小凤.小学英语主题微课堂的跨学科研究——以南海区小学英语微课为例[J].校园英语,2020(33):181-182.